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
学 期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研究生姓名 岳修科 年级专业 2010级新闻应用 作 业 题 目 学号 内容提要: 200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巨头占据财富榜大量名额,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给传统媒介发展及受众交流手段带来巨大影响。随着物联网技术试点的不断推进、媒介融合趋势的进一步蔓延,新技术会使未来的网络媒介形态产生巨大变革,不断给网络传播研究带来新的命题。 2009~2010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综述 任课 教师 李凌凌 课程名称 网络传播研究 201012071015 作业评语: 成 绩 任课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2009~2010年度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综述
2010级新闻应用班 201012071015 岳修科
摘要:2009~201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巨头占据财富榜大量名额,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给传统媒介发展及受众交流手段带来巨大影响。随着物联网技术试点的不断推进、媒介融合趋势的进一步蔓延,新技术会使未来的网络媒介形态产生巨大变革,不断给网络传播研究带来新的命题。 关键词:网络传播 新技术 微博 媒介融合
1、理论研究
与相对沉寂的传统新闻传播研究相比,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介形态的不断涌现,2009至2010年的网络传播研究可谓热点频出。学者陈力丹认为:2009“2009年中国社会群体事件和网络话题频出,但就新闻传播学研究而言,除了对各种新发生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及时的分析之外,学术研究层面倒是较为平静的一年。”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认为“融合、移动、监管是2009年新媒体研究的重要主题,网络传播研究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这样的视角能使我们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理解网络传播研究的特性:即紧随社会环境、紧跟时代潮流,社会现象、网络传播现象是研究的第一对象和第一资料。
同时有学者认为“2010年,我国新媒体传播研究在理论和现实的碰撞之中走过了繁荣而喧嚣的一年,在些许泡沫之下涌现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观点,而新媒体传播领域的融合和治理等问题则成为这年研究者关注的主要主题。······这年新媒体传播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微博客、三网融合、手机媒体和网络治理等方面,而理论界和业界不同类型研究者所发出的种种相互冲突的声音,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一时期束缚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固有观念、局部利益和体制因素依旧存在,与此同时也说明我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正在随着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进程深入而日益凸显。”
学界普遍观点认为,十余年以来,我国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可划分为、发生期、发展期、繁荣期三个阶段。大陆的网络传播领域是一个广泛的学科交叉的领域,不同子学科之间充满着渗透性和互动影响。总体来说,以网络传播
研究为主的新媒体理论研究在2010年更加呈现出“多重视角多维透视,多元方法共生共存”的特点。
2、宏观监管研究
本文中网络传播的宏观研究主要指基于社会大环境之下的网络传播监督、管理研究,2009~2010年,随着网络传播影响力及其对社会渗透度的不断提升,有关网络传播监管的研究也更为活跃。
2007年被称为 “网络民意年”, 2008年被称为 “网络舆论年”, 2009年被称为 “网络反腐年”,这表明互联网在我国的社会改革、政治文明建设中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价值, 尤其是在公共事务和公共决策中发挥了民意表达、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其中, 网络揭黑成为了一种可以引起社会轰动的传播现象, 每一次揭黑的反响, 都如一石激起千重浪, 有人为之拍手叫好, 有人为此胆战心惊, 有人为之推波助澜, 有人在欢呼的同时希望更加规范, 有人则千方百计围追堵截。一句话, 网络揭黑成为了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一个新议题。 有学者以更加平衡的视角解读当前的网络传播监管:随着中国互联网使用的普及与渗透 , 网络论坛已经成为覆盖面极其广的资讯传播和公开讨论的独特平台。网民结构合理化及社会参与热情高使得网络论坛中的舆论状况已经能够反映出社会的真实舆论情况。地方论坛网的舆情产生有着双重循环、蒸汽模式、向日葵模式三种模式,出发 , 通过分析地方论坛在反映舆论、提供民生新闻方面的重要价值 ,地方论坛可以建设成为网络问政的窗口和网络发言的场所。
3、技术研究
受社会现实技术发展阶段的影响,近两年有关网络技术的研究集中于对WEB2.0体系的反思和对全新WEB3.0技术的探讨。
自2005年以来,WEB2.0成为互联网的产业亮点,也成为网络传播研究的热点。WEB2.0特别强调用户创造内容,网民不仅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同时也是舆论形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WEB2.0存在着诸多问题,它尚未为网站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WEB2.0深受信息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版权问题等困扰,同时它有着用户参与度不够高的缺点。而在全新的WEB3.0时代,万物皆能感知,皆受智慧控制,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将实现全方位信息交互,不少学者直言不讳:面对信息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传播实践和传播学研究都
面临着变革的震荡。
4、具体媒介形态研究
2009到2010年,最受关注的网络媒介新形态非微博莫数,期间网络传播对于媒介具体形态的研究也集中于微博。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 微博不仅在中国社交网络中占据领先地位, 更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它以 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 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 微博热如何认识微博本体、功能与传播特点成为媒介研究的热点。
Twitter(微博客)获得2009年“最热英文词汇”榜首荣誉,这充分说明了IT新技术对网络传播的深刻影响。对网络新闻评论而言,微博客技术带来多元的话题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设置议题的单一局面;在传播过程中,微博客全程全方位地提供新闻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新闻评论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主流学者一致认为,每一位微博评论者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疏导消极、狭隘、非理性的思潮和情绪,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话语体系。
有学者认为:“微博与其他区网络产品的根本差异在于其嵌套式的发展逻辑。首先,微博以开放API的形式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功能软件嵌套在其产品上而吸引大量用户;其次,微薄的每个用户节点包含着他所关注的其他节点的全部信息,信息传播链条具鲜明嵌套性特点;第三,以每个用户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关注他人或被他人关注时,会嵌套到另外一个用户的圈子里,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而这正是微博能取得迅猛发展,在极短时间内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SNS信息平台的主要原因。
5、媒介融合研究
在一个数字化与视觉化的传播时代 ,“三网融合”已成趋势,传统媒体发展逐渐向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通信、音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 将产生新的、更快速的传播渠道, 并催生新的内容格式和服务。视听新媒体将音频、视频、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融合, 模糊了广播电视、互联网与电信业的界限, 改变了音视频的传播模式以及视听文化消费习惯。“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 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 向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
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 ” 它不仅包括原有意义上的传媒产业 ,还包括以原有传媒产业为中心而参与到融合中的电信业、IT业和电子产业等等。“ 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必经的过程, 由此引发对传媒管理模式、传媒政策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与规范的需求。论及“三网融合”中的媒体规制, 欧洲的新媒体规制对我国“三网融合”中的媒体规制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上述整理,我们获悉,我国2009年~2010年的网络传播研究是此前一阶段网络传播研究的有机延续,依然受到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研究者对于网络传播机制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更加关注,网络传播研究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今后我国网络传播的研究应继续关注网络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应不断尝试对新媒体传播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应答,从而为我国网络传播发展提供理论层面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
1 《2009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陈力丹,国际新闻界,2010·1 2 《2010年新媒体传播研究》,付玉辉,国际新闻界,2011年·1
3 《网络传播与地方政府的社会控制》,郑亚楠,国际新闻界,2009年·5 4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研究的路向何方?》, 王帆、姚瑶、顾琪静,新闻大学, 2010 ·4
5 《嵌套性 ——网络微博发展的根本逻辑》,张佰明, 国际新闻界, 2010·6 6 《欧洲视听媒体规制变革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 ,郭小平 ,现代传播, 2010 ·5
7 《网络集群行为的生理机理和调控方略》,田大宪,贾举,当代传播, 2010·4 8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张月萍、新闻大学, 2010年·3
9 《物联网和WEB3.0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交替演进》,高岗,国际新闻界,
2010·2
10《 我国多媒体传播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凌昊影、时晓晓,现代传播, 2010·8 11《 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的新议题:网络揭黑》, 吴廷俊,现代传播,2011年·1
12 《新媒体· 新生活 ·新世界2010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综述》,王君玲、 董天策,现代传播,2011·4
13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伦理审思》,杨先顺、邱湘敏,现代传播 2010· 3 14 《WEB2.0时代草根传播的“民粹主义”倾向》,陈龙,国际新闻界,2009·8 15 《2010年新闻启示录》,郑保卫、李文竹,当代传播, 2011· 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献综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