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信息反馈 劳务队伍、专业分包商 基础管理 控制体系 组织体系 业主代表 工程质量目标 项目经理 质量意识教育技术业务培训质量回访服务施工组织及施方案控制工程质量目标保证措机具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测量试验质量控制工程管理部技术部机电部 商务部 物资部 行政部 实施质量责任 实施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制工程材制料控施工工制艺控施工过制程控成品保护控质量总控制
五、工程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墙体模板通病现象:墙实际位置与建筑轴线位置有偏移,涨模、暴模,下
第6页 共54页
工程质量计划
挠、截面存在偏差。
产生的原因:模板材质与规格及支撑体系的选择未经过科学严谨的计算,模板材质酥松硬度不够、厚度不足,支撑体系刚度不够。 预防措施:
1、墙体边线及控制线放完后,实行“三检制度”,做到准确无误。 2、预埋地锚,以保证模板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及构件截面与高度,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卡子等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设置顶模筋以保证墙体、柱有效截面。墙体之间的净空是控制的要点。 粱模板通病现象:
1、粱身不平直、粱底不平及下挠、粱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粱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
1、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粱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2、粱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直后将粱侧钉固。粱底模板≥4M时
第7页 共54页
工程质量计划
按规定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 3、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润湿或涂刷脱模剂(针对周转模板)
柱模板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中间柱模偏位。 防治措施:
1、放置顶模筋以保证柱有效截面; 2、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加固;
3、柱模拼缝要严密,背面用木方钉牢固,增强缝隙处模板刚度,缝隙不得大于2mm;
4、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5、预埋地锚,保证四周斜撑要牢固;
6、浇筑砼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浇筑高度为构件高度的6/1,但是一次浇灌高度不得超过60㎝,振捣间距为振捣帮震动半径的1.5倍,振捣不宜过分。
板模板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拼缝缝隙大,翘边、标高不一、起拱不到位。 防治措施:
第8页 共54页
工程质量计划
1、立杆支撑油顶外漏外漏钢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cm,立杆底部垫木方,扫地杆横向拉杆距地高度不得大于20cm,上部横向拉杆从顶板往下不得一般不超出300cm,中间横向拉杆间距不得大于1.5m;
2、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所有搁栅均刨至统一尺,木方中心间距不得大于20cm; 3、模板拼缝缝隙不得大于2mm; 4、支顶要符合主控项目要求;
5、模板按规定起拱;反复检查楼板标高及起拱数值。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振捣器。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0mm,应予填封,地板钢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露筋 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第9页 共54页
工程质量计划
钢筋垫块厚度要求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沉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再移动。
麻面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孔洞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特殊部位采用Φ35小直径振捣棒仔细振捣。 缝隙及夹渣产 生原因:
施工缝没用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台阶面及墙根处。 预防措施:
在墙模施工缝面位置开100mm×100mm出“口”模板,以清除杂物,墙模板脚应留≥200mm×200mm模板,墙按≤1000mm设置。浇筑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清除模板的杂物和垃圾。
第10页 共54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长城杯质量计划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