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一1.(1)卖 (2)助词,无义 (3)同时存在2.(1)我的矛很锋利,锋利得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被刺穿的呀。(2)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3.自相矛盾 4.瞠目结舌 目瞪口呆5.(略) 三二1.(1)逃跑(2)马上,立即(3)害怕,担忧(4)钟声2.(1)害怕人家听到来夺取自己(已经偷到手的钟),就立即捂住自己的耳朵。(2)担忧人家听到,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担忧自己听到(就捂住耳朵),这就大错特错了啊!3.捂住自己的耳朵,并不能捂住钟声,人家照旧可以听到的,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4.寓意: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5.掩耳盗铃 掩过饰非 掩旗息鼓 掩人耳目 掩过(恶)扬善

三三1.(1)逃跑,奔跑 (2)放下 (3)希望 (4)被 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

兔4.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三四1.担忧 劳累 赶去 放弃 2.(1)天下不想帮助

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2)(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3.拔苗助长 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4.(略)

三五1.(1)将要(2)替、给(3)本来(4)失去、得不到 2.(1)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2)蛇

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画蛇添足 4.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六1.到 它,代剑 可是,但是2.(1)这是我们的

剑坠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4、(略)

三七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伸长 正

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三八1.(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 (3)你 (4)放心的样子 2.(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 (2)大地是由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

31

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4.(略)

三九1.(1)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2)到, 去(3)离开 (4)只(是) 2.(我)抢夺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任何)人,只是看得见金子。3.利令智昏 见钱眼开 4.刘长清(江西省副省长)

四十1.忌讳 全,整 2.于是整个州都把灯说成是“火”。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专制、蛮横、独裁,不顾老百姓生活的胡作非为的昏官。

故事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田登,为人专制蛮

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有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

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

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他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鞭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无效灯,许人人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释义: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比喻反动统治者能够胡作非为,老百姓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

四一1.(1)都、全部(2)渡(横渡)(3)腰上挂着(4)更加 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会落在最后面呀? (2)

(那个人)回答说:“我的腰上挂着许多银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4)自身都要被淹死了,还要那些银子做什么用呢?3.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

四二(1)于是、就 (2)你的 (3)竟然 (4)是 (5)才 2.B

3.现在的人却不知道用他们愚笨的心思去学习圣人的智慧,这不也是很过分的吗?(不也是一大过失吗?) 4.老马识途 四三1.(1)用(2)多少(3)还(是)(4)卷起袖子

2.(1)刚才(你)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的,可是,现在却只给我十两银子,这大概不可以吧!(2)你是一个渔夫,一天能得到多少(银子)呢?(3)为什么不去救他呢?(4)这就是那个许诺给

32

银子又不愿偿付的人啊!3.许金不偿 4.(略)

四四1.空闲时(休息日) 死 准备 完成2.(1)范文正公听

后十分伤感,当即就撤消了酒宴,拿出钱救济给他,并让人为这位读书人办完了丧事。(2)在座的宾客们感动叹息,以至于有流下眼泪的。(“坐”不能译成“坐着的”) 3.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4.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致或相近的评价即可。

四五1.C 2.C 3.(1)他的弟弟等待到机会后就神态自若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2)喜欢一样东西却不被这件东西所牵累的人大概是很少的,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啊! 4.(1)严以律己,秉公处事;(2)胸怀坦荡,不为物累。

四六1.“本欲诡言以困之”,想难住他。2.反应敏捷,心智聪慧。 四七1.①旅店②排遣,消遣(意思对即可 ) 2.此题能答出隔墙下

棋之意即可。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3.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四八1.(1)不——否 (2)亡——无 (3)嘿——默 (4)弗——费 2.(1)改(更改)(2)按照 (3)通“向”,先前(4)才 3.(1)把它改为弯曲的烟囱,把那些柴草移到远处去;否则,将会有火灾发生。(2)先前如果听从那位客人的话,那么,就不必破费这么多

的酒肉了,也始终也不会有火患。4.D 5.曲突徙薪 防患于未然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四九1.C 2.“常”通“尝”;“禽”通“擒”3.(1)(你说你是)越多越好,那么,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的呢?(2)这就是我韩信被你陛下捉住的原因啊。4.D

五十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等到 议论 3.(1)我打了一口井,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2)是多出了一个人的使用,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4.宋君怀疑这种说法,认为不大可能是这样的。 5.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话是不足为信的。流言止于智者。33

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

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

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

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

九九.一百.

4.①②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⑤⑥③④⑤⑥⑤⑥④⑤⑥⑤⑥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

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五一.《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而在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子还而视之(huán) B.臣请献一朝之贾(ɡǔ) C.臣请献一朝之贾(zhāo) 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

34

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与言(骏马) 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捧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

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皆降,??乃挟诈而尽坑杀之。

当初,赵括年少学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曾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虽辩不过儿子,然而却说儿子不行。赵括之母询问原因,赵奢说:“兵事,生死之争啊,而赵括却说得轻巧随便。赵国今后不用赵括为将,就算了;如果一定要用他为将,使赵军覆灭的人必是赵括。”

当赵王坚持要赵括代亷颇为将,行将出之时,赵括母上书说赵括不可为将。赵王问道:“什么原故呢?”赵括母答道:“过去我服侍赵括之父赵奢。赵奢为将时,与十多个士兵一同进餐,在士兵中结交为友的也有好几百人。赵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财物,他全部散给部下军吏。一旦接到战事命令,他就不问家,一心扑在公务上。如今赵括为将,坐在主位上接受军吏们的朝拜,军吏中无人敢抬头仰视。赵王赏给他的钱物,他全拿回家,以便日后购置田宅。赵王以为赵括像他的父亲,实际上他们父子不同心。愿赵王不要任赵括为将。赵王说:“赵母止言吧。我已决定的事,不改变了。”赵母因而对赵王说:“即使如此,赵括若不称职有罪,请不要牵连我全家。”赵王答允了。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7)在线全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43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