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 “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 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 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 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 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 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 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 “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 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 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 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 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 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 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 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D)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 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 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 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 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 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 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 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 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库(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