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心理学基础试题(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① 如果学生选择与同学一起工作,但由于把很多时间耗在交往上而没有完成计划,应根据活动成果加以评分,使学生认识到浪费时光与成绩差之间的关系。

② 如果学生选择了一个引发他们想像力的主题,引导他们讨论学习中的投入和优异成果之间的联系。 (4)提供限制、规则和约束的合理性的说明(1分) 例如:

① 向学生解释为什么需要规则,如解释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② 让学生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对规则和约束的尊重。 (5)承认消极情绪是对教师控制的正当反应(1分) 例如:

① 让学生了解,因依次等待发言而感到厌烦是正常的。 ② 使学生了解有时重要的学习也包括挫折、迷惑和疲倦。 (6)利用非控制性的和积极的反馈(1分) 例如:

① 将不良的成绩和行为看做是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批评的对象。 ② 避免使用控制性的语言.如“应该”、“必须”和“不得不”等。

<每项举例评分,教师自己掌握,但所有例子总分不能超过4分> 九、举例说明(共1题,10分/题,共10分)

1、举例说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评分标准:

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是詹姆斯对经验自我的三种划分。(1分)

(1) 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是指属于我的真实物体、人和地点等方面,包括身体自我和身体外自我。(1分)

身体自我是指我对于我的手、腿及身体各部分及整体的感知和想象。(1分)身体外自我则包括其他人(我的孩子)、宠物(我的猫)、财产(我的汽车)、地方(我的家乡),以及我的劳动成果(我的文学作品)。这些物体之所以成为物质自我是由于我的心理主宰了它们。(1分)

(2) 社会自我(social self)是指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的自我方面,属于个人的社会特性自我。(1分)一个

人的社会特性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区分出五大类:私人关系(丈夫、妻子),种族/宗教(如亚裔美国人、穆斯林),政治倾向(如共产党人、环保主义者),烙印群体(如酒鬼、罪犯),以及职业/爱好(如教授、足球运动员)。(2分)

(3) 精神自我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内在心理品质、主观体验的认知和感受。(1分)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

气质、态度、动机、信念、理想及愿望等的感知和思考都是精神自我的组成部分。(1分)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气质是心理自我中最稳定和私密的部分。(0.5分)我们对自己的信念、理想和良心是心理自我中最珍贵的部分。(0.5分)

十、案例分析(共1题,10分/题,共10分)

1、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小叶想改变自己成绩不好的状况,但是发现自己虽然用功了,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而且自己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依然因成绩不佳受惩罚、挨批评。渐渐地就怀疑起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无法改变、无力控制的,从而逃避学习:上课听不懂就不听,作业不会做就不做,考试卷稍难一点就不写。

小叶对自己的学习现状非常不满意,但觉得自己很笨而无法改变了,内心也渴望有人能帮帮他,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作为一名学过心理学的人,你将怎样使他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评分标准:

小叶的情况属于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该如何帮助习得性无助的儿童,使其面临困难任务时能坚持努力下去呢?(2分)

首先,要加强归因训练以改变儿童的习得性无助观念。让习得性无助的儿童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即不够努力,他们还能有所作为的,而不让他们继续归因于自己很难改变的能力的不足。还必须要教会儿童面对失败要更加积极,通过自己努力来加以克服。(3分)

其次,要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儿童在学业上失败时切勿从能力方面责怪他们而伤害其自尊心。同时还应注意表扬的方式。正确的表扬应当采用过程导向而不是目标导向,即对儿童形成和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努力给予表扬,从而使儿童倾向于对学习目标的追求。这样他们在面临新任务时关注对任务的解决,而不是展现自己的“乖”或“聪明”。即使儿童在完成一项新任务最初遇到失败,教师也应告诉他们要努力去寻找新方法以达成学习目标。这样他们就不会放弃,形成无助感了。(3分)

第四章 发展中的中学生

一、单选题(共15题,1分/题)

1.在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自我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冲突的时期是 【C】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2.“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是。 【D】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冯特 D.维果斯基

3.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观点有 【A】 A.心理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 B.心理发展是平衡的,不间断的 C.心理发展是匀速的 D.心理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4.最近发展区是指 【D】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在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儿童脑的发展大约在4—20岁之间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即: 【B】

A. 6—7岁左右和11—12岁左右 B. 5—6岁左右和13—14岁左右 C.4—5岁左右和18—20岁左右 D.4岁左右和12岁左右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被称为 【B】 A.RNA B.DNA C.受精卵 D.核酸

7.整体而言,儿童生理发展具有 【A】 A. 非匀速性 B. 匀速性 C.突变性 D.平缓性

8.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 【C】 A 独立意识加强 B中枢神经系统和兴奋性过强 C自我意识突然高张 D第二性征出现

9.下列对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的描绘错误的是。 【A】 A.具有明显的平衡性 B.思维创造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加 C.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表现依然突出 D.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再度出现

10.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来自于。 【B】 A.心理发展快于生理发展 B.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 C.心理发育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 D.心理发育速度过快而社会交往发展相对滞后 11.第二反抗期的反抗主要指向。 【D】 A.自身 B.同伴 C.老师 D.父母

12. 初中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基本处于。 【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3.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 【C】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4.维果茨基认为形成高级心理机能的中介工具是 【A】 A.语言B.记忆C.想象D.情绪

15.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 【D】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适应

二、多选题(共6题,2分/题)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BD】 A.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 B.心理发展既有年龄特征又有个别特征 C.心理发展的速度基本一致 D. 心理发展是逐步产生的

2.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现在。 【ACD】 A.体重显著增加 B.大脑显著增重 C. 身高显著增长 D. 内脏机能显著加强 3.皮亚杰把个体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BD】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抽象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对心理发展持阶段性观点的心理学家有。 【CD】 A.华生 B.格赛尔 C.艾里克森 D.皮亚杰

5.人的心理发展包括。 【BC】 A.个性发展 B.认知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人格发展

6.皮亚杰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CD】 A.前道德阶段 B.后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

三、填空题(共16空,1分/空)

1. 遗传 和 环境 是制约个体发展的两类主要因素。

2. 先天因素为发展提供了 生物前提 ,而环境与教育则决定着个体心理发展的 方向和内容 。 3.初中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但 表面 性和 片面 性依然存在

4.个体需要学习的能力可依据该能力的发展不依赖环境的程度分为 通达力高 和 通达力低 的两类。 5.个体道德判断的发展从受 成人价值 标准的支配发展到受 个人价值 标准的支配。 6.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完成了由 经验型 水平向 理论型 水平的转化。 7.皮亚杰认为 成熟 和 学习 是个体发展的两个途径。 8.初中生思维品质具有 半成熟 、 半幼稚 的特点。

四、辨析题(共2题,5分/题)

1.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答:错(1分)

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的内部矛盾,它是指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2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对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它们需要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起作用(2分)。

2.个体生理的成熟总是伴随着心理的成熟

答:错(1分)

心理的成熟是以心理成熟为前提的(2分),但是,二者的发展步骤并非完全一致,青春期生理发展加速并使生理发展趋于成熟,而心理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生理的发展(2分)。

五、名词解释(共16题,5分/题)

发展:广义上的发展是指有机体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全程中生理与心理变化的顺序。狭义上的

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身心变化顺序。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基因型:是指个体的整个遗传禀赋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自然前提和可能性 表现型: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基因型的个体遗传得以实现的程度。

反应的交互作用:是指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其做出反应。

唤起的交互作用:是指个体受到基因影响的特征,可能会引起其他人一定的反应,从而直接影响自己的环境。 超前的交互作用:是指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所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其发展。 成熟:是生物成长造成的一种相对持久的改变,它不依赖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习:指任何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思维和行为上的相对持久的改变。

青少年期:是指青春期开始到身心逐渐达到成熟的发展阶段,是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时期。青少年期的

年龄范围没有明确界限,大约从11、12岁进入青春期到20岁左右进入成人期。

形式运算思维:它由抽象思维、检验假设、形成概念、系统思维等能力构成。 内化:是指从社会环境中观察到知识并将其吸收,加以利用。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支架:指家长或教师以环境为中介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借此来促进认知的、社会情绪的、行为的

发展。

道德发展:是个体认识社会伦理道德规则和准则,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六、概念比较(共2题,10分/题)

1.同伴团体与同伴群体

区别:中学生的同伴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由于具有为大家所接受的品质,而成为领袖式的角色(2分)。形成了同伴团体的中学生,聚在一起时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交谈(2分)。而同伴群体范围更大,是青少年思想和价值观以及友谊和娱乐的源泉,成员间并非都有亲密的情感联系和互动,有些甚至互不相识,但他们在某些方面有显著的相似性,往往是以某种名声为标志,它具有较大的社会性活动和更广阔的社会化人际交往,为青少年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来源,包括价值观、可供考虑的选择、性别作用、学业可能性等。(2分)

联系:二者同属于社会关系(2分),都能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帮助青少年获得归属感、友爱、亲密、信赖和支持(2分)。

2.同化与内化

区别:皮亚杰提出的同化概念是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强调的是发展中量的变化(3分)。而维果茨基提出的内化概念是指从社会环境中观察到知识并将其吸收,加以利用,强调的是发展中由外到内的变化(3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理学基础试题(4)在线全文阅读。

心理学基础试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088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