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本书都会对你的人生有益,也绝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你。这样说来,选择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④选择读什么书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眼光和相关的积累。善于读书的人,走到书店里,往往都会直奔某排书架或某个区域。自己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在没有进书店之前,往往都是考虑好的。 ⑤通过长期的阅读,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否则,自己所做的就是无用功。一本书读罢,对于书中的精髓应该心里有数。而且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本数十万字的书,其中有两万字能够打动我,就值得收藏了。一本二十万字的书,其中有八千字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就值得打开羞涩的钱包,买回家去放在枕边品读。同样,如果有两千字可以打动我,我会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徘徊良久。不过,有一种尴尬的情况是,读完一本数十万字的书,有时我都不知作者要说什么。在今天,这样的书并不少见。
⑥书到读时方恨多。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读书人的一种困境。前人留下的书太多了,新出的书更是每年有几十万册,如果不是眼光非常独到的话,大家有时就难免困在其中,不知如何选择。我把这个情况讲给学生听,并建议他们:这个时候,学会选择,或者干脆说,学会放弃,就是一种智慧。电视广告里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学会选择,其实书就已经读完了一半。 选自《今晚报》2015年5月29日
13.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说明其作用。 14.第⑥段“我把这个情况讲给学生们听”中加点的“这”代指指什么?
15.本文的观点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训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散文阅读 (18分)
老屋 楚岩
⑴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⑵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6
⑶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⑷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⑸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作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⑹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间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⑺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⑻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⑼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6.文章的第一段文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析。(3分)
7
17. 文中“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体现了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文简析。 (4分)
18.第五自然段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分)
19. 文章二三自然段展开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从记叙方法来看,这应该是哪种?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4分)
20. 请你结合课文谈谈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为表现这句话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3分)
六、综合性学习 (9分)
21.非连续性材料解读。 (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某个旅游景点,人头攒动。有人行色匆匆,有对父子蹲在一角,父亲正用拾来的石块在墙上签名“某人来此一游”,儿子见状,也从父亲手中接过石块写下了“某人来此一游”。这对父子真正做到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材料二:城市的某个人行道处,一辆小车缓缓停下,一个年轻的母亲正牵着几岁的孩子过马路,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在他们的身边,见此,年轻的母亲伸手搀扶着老人,孩子也放下了牵着母亲的手从另一侧牵着老人的手。三人欢快地走过了人行道。
材料三: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8
①读完上面三则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请你仿照上面加线的句子写几句话,请用上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综合性学习活动。 (5分,每小题2分)
(1)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2分)
爱因斯坦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②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③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④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⑤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⑥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一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筛选的有效信息: 。 (2)科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3分) 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
材料二:爱迪生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科学精神是 。
七、作文 (60分)
23. 请把下面一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挑战 得快乐
9
答案
1.A 2.C 3.C 4.B 5.C 6、D 7.A 8.B 9.A
10、①然而我想成就公子的美名,因此让公子的车马长久地站立在集市中。②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③略
11鉴赏:①对“风吹柳花满店香”中“香”的理解不必拘泥于“柳花之香”,它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微妙的香味,二则“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并为下文酒香埋下伏笔。此处的“香”,应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的飘香,大概还有“心香”——心清闻妙香。(答句号之前或之后均可得满分2分)②设问;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③“清新”“俊逸”。 12.略
13.进行选择性阅读非常重要。比喻论证。用交友比喻读书,通过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对你有益,说明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