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

(一)类型: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

(二)特点:在领导权上,最初的学校由行会和商会开办,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从内容上看,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从培养目标上看,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

第五章 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拜占庭的教育

1俗教育比较发达 2教育由皇帝控制

3俗教育与教会教育长期并存 4接继承了古希腊与罗马的文化

二、阿拉伯帝国的教育

1、建立了伊斯兰的初等学校和高等学校 2、私人捐资助学,资金浓厚 3、《古兰经》与科学知识并重 4、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1、含义:文艺复兴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2、成就:(1)人文主义文化 ? 高度赞扬人的价值 ? 强调人的个性的自由、人的思想的解放 ? 关注的是今生 ? 提倡理性思维 (2)宗教改革

3、形成三种教育类型 (1)人文主义教育 (2)新教教育 (3)天主教教育 (二)宗教改革

1、含义: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其实质是企图以一种新的宗教去取代原有的旧的宗教。

2、实质:个人主义(否定教会的地位,否定教皇的权威) 3、宗教改革的类型 (1)路德派新教 (2)加尔文派新教 (3)英国国教

二、人文主义教育

(一)早期人文主义教育 1、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 2、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第 - 6 - 小教(2)班叶衍应

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

(二)后期人文主义教育 1、世俗性更强

2、学科范围更加扩展

3、所学的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本主义。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儿童天性;肯定人的价值 2、古典主义。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古为今用、托古改制 3、世俗性。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

5、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

三、新教教育

(一)路德派信教的教育主张

其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 其二是由国家推行义务教育

其三强调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其四是主张建立新的学校教育体系

其五是教育的宗教性目的与世俗性目的兼顾 (二)加尔文派的教育主张

其一,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 其二,提出普及、免费教育主张。

其三,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要求将宗教科目与人文科目的学习结合起来。 其四,要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制度。

(三)英国国教派新教的改革主张

其一,国家通过教会公立学校,但教会听从国皇。 其二,将受教育权与宗教结合。

其三,教育内容与方法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其四,民族意识增强,加强了英语教育。

四、天主教的教育

重视中等和高等教育而不重视初等教育 重视师资的培养和训练

耶稣会学校采用寄宿制和全日制,集体授课的方式 制定了一系列的学校管理制度

五、三种教育力量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1、都以教育为手段,宣传自身的思想和主张。

2、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管理,强调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3、都重视人文学科的学习。

(二)区别:1、服务目的不同。人文主义教育服务于上层贵族;新教教育服务于大众;天主教教育服务于上层社会。

2、人文主义教育与天主教都反对宗教改革。 3、新教和天主教都反对人文主义世俗性的倾向。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第 - 7 - 小教(2)班叶衍应

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

4、人文主义和天主教的教育都具有贵族性,而新教具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六、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简介:夸美纽斯是17世纪杰出的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教育理论家。其代表作《大教学论》。

(二)论教育目的和作用 1、论教育目的:

1) 宗教性的教育目的:使人对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2) 现实性的教育目的:为现实的人生服务

2、教育的作用: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是人的天赋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1、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教育要适应儿童的本性和年龄特征 (四)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1、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泛智”思想包括两层意思:“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2、主张全国统一学制:(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五育学校(1—6岁)学前教育 ?国语教育(6-12岁)初等教育 ?拉丁语学校(12—18岁)中等教育 ?大学(18—24岁)高等教育 (五)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启发式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量力性原则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六)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1、学年制:根据学年制度,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 2、班级授课制

(1)特征:有固定的学分;有不规定的学科;有规定的作息制度;有规定的XX

(2)意义:有利于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

第七章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教育

一、17—18世纪英国的教育

(一)教育的概况:17.18世纪英国学校教育从整体上看仍然沿袭旧制。 (二)洛克教育

1、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代表作《教育漫话》 2、洛克的教育思想:“白板说” “经验论” “感觉论”

3、培养目标:培养绅士(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 4、内容:体育、德育、智育P226

体育:身体强健的标准是生活各方面“忍耐劳苦”

德育:论述了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等美德,但他尤其重视“礼仪”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第 - 8 - 小教(2)班叶衍应

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

智育:智慧表现在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二、17.18世纪的法国的教育

(一)教育

1、初期是教会教育

2、中后期发生了教育改革: (1)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2)实行普及教育

(3)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 (二)启蒙思想加论教育 1、爱尔维修论教育 (1)主张教育民主化 (2)教育“万能论“

(3)主张由国家新办世俗教育 (4)强调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2、狄德罗论教育

(1)主张由国家管理教育 (2)国家应推行强迫义务教育 (3)注重道德修养,强调科学知识

三、17.18世纪德国教育

(一)教育概况

1、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 2、建立了“泛爱学校“

3、建立新式大学,注重科学研究

四、17.18世纪的俄国的教育

(一)教育概况:

1、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

2、实施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俄语学校、计算学校) 3、建立科学院,并附设大学和预备中学 (二)罗蒙诺索夫与莫斯科大学 1、主张教育的世俗化与民主化

2、注重俄语与科学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 3、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五、17.18世纪美国的教育

(一)17世纪的教育:移植英国教育的教育模式 (二)18世纪的教育: 1、创办“文实“中学 2、建立州立大学 3、确立教育分权制

六、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卢梭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1、性善论 2、感觉论

(二)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自然教育

1、自然教育的含义:归于自然。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就是遵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第 - 9 - 小教(2)班叶衍应

外国教育史教程大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自然人。(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自食其力的人) 3、自然教育方法、原则 (1)正确看待儿童

(2)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4、自然教育阶段及实施

(1)婴儿期教育1 2岁:以身体养育和锻炼为主

(2)儿童期教育2 12岁:以发展和锻炼儿童的感觉为主 (3)青少年时期的教育12 15岁:以智育和劳动教育为主 (4)青春期的教育15 20岁 5、自然教育的影响:

(1)自然教育主张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发展,奠定了欧美新教育的改革的思想基础

(2)自然教育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批判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残害人性的教育所发生的挑战,开创了新的教育培养目标,其理论至今仍是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财富

(4)自然教育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儿童天性过度地强调,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使传统文化的影响,过高地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理论

1、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忠诚的爱国者 2、公民教育的基础:改变现存制度及其教育 3、公民教育管理:由国家管理学校

4、公民教育的内容:体育是公民教育最重要内容

七、裴斯泰若齐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思想核心是“要素主义”

(一)教育实践活动: 1、新庄的实践 2、“贫儿之家”的教育实践 3、“孤儿院”的教育实践 4、学校教育实验

5、伊佛东学校教育实践(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理论探讨)

(二)论教育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德智体诸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论教育心理学化:(必考:分析教育心理学化)

1、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教学活动工作置于受教育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2、教育心理学化的要点:第一,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第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要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要使教学程序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协调。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使他们懂得自己教育自己。 (四)论要素教育

1、要素教育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2、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

(1)德育的基本要素:儿童对母亲的爱(爱与威相结合)

(2)智育的基本要素: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算术、几何和语文) (3)体育的基本要素:各种关节的活动 (五)初等学校的各科教学法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第 - 10 - 小教(2)班叶衍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047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