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中国的开放和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的进程。而“狭隘民族主义”则更多地是指民族主义是“民族利己主义”,批评民族主义过分强调本民族利益及眼前利益,而不顾及全人类利益,也同样有害于中国的开放和对外交往,不利于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国际社会和全人类做出贡献,不符合人道主义。我们坚决反对盲目排外的“极端民族主义”和以社会达尔文为理论基础的“狭隘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思潮与官方及官方政策的关系则呈现出微妙关系。从意识形态角度,作为“外围”民族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十分有利于中国坚持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民族意识高涨,一般有利于稳定国内政治秩序,强化政权的合法性,加强社会及各民族团结,促进积极的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高度肯定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报告中,要求“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但在另一面,未来20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在“战略机遇期”内维护中美关系的现状,保持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和平外交,争取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即继续坚持世界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策略,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和为贵”外交政策经常受到民族主义的批评,中国的外交表现也经常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互联网上成为被嘲弄的对象。而持
有传统保守风格的中国外交部门,也常常抱怨受到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干扰,中国外贸部门的官员也抨击民族主义的经济学说。西方政府和舆论经常发出对中国官方纵容民族主义的指责,事实却与此相反,中国政府实际上是非常小心对待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并尽量加以控制。在日益融入国家意识形态和与官方政策发生碰撞冲突之间,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也颇有几分尴尬。民族主义思潮在出现一些国际问题时,常常在民间和互联网上用舆论给政府施加压力,不能不说对政府官方外交政策产生多多少少的影响。但为了国家目前和长远利益,还是要采取保守态度,持中庸思想,不能走极端民族主义道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在全球化大潮中,我们应该继续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稳定民心,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民族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外交政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