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温州市高三八校联考化学试卷
审核人:陈亮 校对人:张浩
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S 32 Al 27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 B.注意节约用电
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 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 2.下列微粒中,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3.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①漂白粉和酸雨都是混合物 ②煤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干冰、水晶、食盐分属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
A.用50mL 12mol/L的氯化氢水溶液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
B.向100mL 3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
C.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投入20mL 18.4mol/L的硫酸中 ..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1mol氮气和3mol氢气反应 ..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 (NO3) 2溶液中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H4和CH3Cl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B.用惰性电极电解1 L浓度均为2 mol/L的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当有0.2 NA
个电子转移时,阴极析出6.4g金属 C.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NA
D.0.1mol Na2CO3·10H2O在晶体中或溶液中,含有的CO32-离子均小于0.1 NA
7.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X,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
n(NO3): n(SO42):n(Fe3+):n(H+):n(X)=2:3:1:3:1,则X可能为
-
-
A.Fe2+ B.Mg2+
-
+
C.Cl
-
-
D.Ba2+
8.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A.硫化钠的水解反应:S2+H3O
HS+H2O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 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 D.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2
2MnO 4+5NO 2+6H = 2Mn+5NO 3+3H2O
-
-
+
+
-
9.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之和等于Y、Z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B.Z与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原子晶体 C.W单质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加压时易液化
D.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使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均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H3的产率 B.硫酸工业中,为了提高SO3的吸收效率,在吸收塔内用稀硫酸作为吸收剂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使用环形铜棒搅动溶液
D.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足够的热量才能使反应发生 11.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1,4-二甲基丁烷 3-甲基丁烷
二氯乙烷 3-甲基丁烯 Z X Y W 1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
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13.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
-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
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 C.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开始时,溶液的pH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应时(即滴定终点),pH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
B.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2NH3·H2O==Cu(OH)2↓+2NH4+
C.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
D.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未出现结晶时,可以用玻璃棒充分磨擦器皿壁促使晶体析出。 15.关于下列实验装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① ② ③ ④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用图③可以检验火柴燃烧生成的SO2气体 D.用图④提取海带中的碘
16.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溶液中c(A) = c(Na),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B.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c (A)>c(OH)>c(H)
C.若c(OH)>c(H),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c(OH)>c(A)>c(H) D.若溶质为NaA、HA,则一定存在: c(A)>c(Na)>c(H)>c(OH) 17.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
+
+
-
-
+
+
-
-
+
+
-
-
+
-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⑴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⑵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18.用含1 mol HCl的盐酸酸化含1 mol MgSO4的溶液,当向其中滴加1 mol/L 的Ba(OH)2 溶
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 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个小题,共58分)
19.(8分)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完成下列填空:
(1)整个过程中充当还原剂的是 。
(2)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计量数是1,不用填写):
(3)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 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
Cl2 、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0.(10分)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
Cu2+、Ba2+、C1、SO42、CO3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现分别取3
—
—
份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a[来源学§科§网]实验内容 加AgNO3溶液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实验结果 有白色沉淀生成 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 状况下的体积) b c 加足量BaC1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 27g,第二次 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称量读数为2.33g 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试写出实验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4)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存在K+并说明理由? 。
21.(10分)(1)已知:在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
溶质 pH CH3COONa 8.8 NaHCO3 9.7 Na2CO3 11.6 NaClO 10.3 NaCN 11.1 C6H5ONa 11.3 依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填编号)。 A.CH3COOH+ Na2CO3=NaHCO3+CH3COONa B.CH3COOH+NaCN=CH3COONa+HCN C.CO2+H2O+2NaClO=Na2CO3+2HClO D.CO2+H2O+2C6H5ONa=Na2CO3+2C6H5OH
(2)根据前面描述的信息判断,浓度均为0.05mol·L-1的下列六种物质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 (填编号);将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 (填编号)。 ①C6H5OH ②CH3COOH ③HCN ④HClO ⑤H2SO4 ⑥HClO4 (3)根据前述信息,写出将过量的氯气通入到少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标准状况下,向1L含NaOH、Ca(OH)2各0.1 mol的溶液中不断通入CO2至过量,请画出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随CO2通入体积(L)的变化趋势图。
22.(10分)恒温恒容条件下,硫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2 SO2 (g)+O2(g) 能 量
ΔH2 0.2molSO2(g) 0.8molSO3(g) 0.6molO2(g) Ⅲ 2SO3(g) △H=-196.6 KJ·mol- 1)
Ⅰ 1molS(s),2molO 2 (g) ΔH1 =-297 KJ·mol1 - v Ⅱ 1molSO2 (g),1molO 2 v(逆) v(正) v(正) v(正) v(逆) t3 图2
图1
反应过程 v(逆) t1 t2 t4 t5 t6 t7 t0 请回答下列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化学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