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同,白朴将李杨故事放在“安史之乱”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感受,寄寓了往日欢乐越多,失落后的痛苦越多的深刻哲理寓意。
18、白朴《梧桐雨》的艺术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以李杨在安史之乱前后不同的处境,构成强
烈的反差,以感染读者;(2)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汇,以表现人物深沉的心理状态。 19、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思想:《汉宫秋》在剧情上有很大创新,将昭君的悲剧命运放到民族压
迫的背景下,充分表现了反抗民族压迫、歌颂民族气节、批判帝王昏庸、揭露佞臣罪行的主题。 20、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成就:《汉宫秋》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写景写情的语言造诣,表现为“写
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以创造诗词意境的手法写景抒情,风格深沉凝重,有极浓的抒情意味。
21、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
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线。两条冲突线,互相制约,交错展开,形成《西厢记》特有的戏剧性。 22、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礼教、藐视门阀观念,追求婚
姻自主,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追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王实甫提出的“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他只能以冲突的妥协来实现这个理想。 23、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琵琶记》虽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但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
蔡中郎是在出仕与退隐,以及在各种社会压力面前陷入矛盾和苦闷之中的文人形象;赵五娘的形象虽然有恪守封建道德的方面,但仍显示了封建时代妇女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24、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色:一、戏剧结构别具匠心,采用双线交错的手法,一条写蔡伯喈荣
华,一条写赵五娘凄苦,交错出现,对比强烈。二、曲词写得出色,既有清丽的文语,又有本色的口语,最重要的则是体贴人情的戏剧语言,如《糟糠自厌》。 25、《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1)真实地再现了汉末的社会面貌,表现出对军阀罪恶的痛恨和对人
民的同情。(2)明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民的愿望,其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实际表达了对明君贤相的向往,对暴政邪恶的批判。(3)热情歌颂了忠义、勇敢和智慧,如关羽的义重如山、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这些形象内涵。 26、《水浒传》的思想倾向:(1)《水浒传》通过梁山泊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真实而生
动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2)《水浒传》突出表现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聚义特征,强调其聚义行为符合“忠义”观念。“忠”是对朝廷、君主的忠诚,“义”是对朋友、弱者的义气,小说张扬了绿林豪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3)《水浒传》在宋江这个主要人物身上充分展现了“忠义”思想的矛盾倾向。宋江因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被好汉们拥戴,又因忠君孝亲而不能真正造反,最终将梁山队伍带向接受朝廷招安的悲剧结局。 27、《西游记》的思想内涵:(1)小说以孙悟空为第一重要的人物,在孙悟空身上寄予了作者的社会
观念。作者通过孙悟空形象表现出对于自我价值、个性解放的肯定和向往,但又表明个性自由不可能不受现实力量的制约。(2)小说多处映射着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写妖魔当道,影射现实的黑暗腐败。(3)小说所写的神佛与妖魔的微妙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者与社会黑暗势力之间微妙关系的缩影。 28、《三言》的思想内容:(1)《三言》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观念,商人成为小说主
角,而且是正面形象,如《施润泽滩阙遇友》。(2)《三言》表现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3)《三言》表现了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29、《三言》的艺术特色:(1)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巧合来构成传奇色彩的故事,使小说情节引人
入胜,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2)小说既能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行动中来表现性格,又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方面有很大进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3)语言雅俗共赏,既有通俗的白话,又融入一些文言,还大量采用俗语谚语,生活气息浓郁。 30、《二拍》的思想内容:(1)体现了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商人成了小说的主角,如《转运汉巧遇
洞庭红》。(2)实现了爱情题材的新突破,突出表现男女平等的观念,如《同窗友认假作真》。(3)表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31、《牡丹亭》的思想内容:《牡丹亭》通过女主人公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还魂故事,突
出了反抗封建礼教、歌颂爱情自由的主题。杜丽娘的青春觉醒和爱情追求,深刻地蕴涵着对个
6
性解放的追求,反映着“情”与“理”的斗争。 32、《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细腻地描绘了
她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发展。(2)《牡丹亭》是一部诗剧,其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语言优美,抒情性强,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的意境,如“惊梦”中曲词清秀婉丽、情景交融。 33、《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1)小说写狐鬼与人的恋爱故事,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如《娇
娜》、《青凤》、《婴宁》、《阿宝》等。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最精彩的部分,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痴情”形象。(2)揭露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讽刺考官的昏庸和贪鄙,也表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如《司文郎》、《王子安》、《叶生》等。(3)通过生动的鬼狐故事,曲折或直接地揭露和嘲讽了封建政治,特别是帝王官绅的罪恶,如《促织》、《席方平》。 34、《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1)真实地描绘了清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
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2)描绘了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封建文人的品格、心理及举止言行,展示他们的个性、人格被扭曲,已堕落到了极其丑恶的地步,如残民以逞的汤知县、鼓励女儿自杀殉节的王玉辉、中举发疯的范进,招摇撞骗的匡超人。(3)作者也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如杜少卿、迟衡山,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 35、《长生殿》的思想内容:(1)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生哲理来垂诫来
世;(2)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情海。 36、《长生殿》的艺术特色:(1)对创作素材的剪裁和提炼,从而得心应手地表现主题,塑造人物。
(2)宏伟严密的结构艺术。为了用爱情与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的虚幻,作者有意设计了爱情和政治两条线索。(3)优美抒情的曲词艺术。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 37、《桃花扇》的思想内容: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全面展示了南明王
朝的腐败政治和兴亡盛衰的历史过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此剧的主题。 38、《桃花扇》的艺术特色:(1)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李香君
是此剧中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出污泥而不染,注重气节,有政治远见。(2)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以侯李爱情故事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以典型道具桃花扇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以中介人物杨龙友作为联接正邪双方的纽带。(3)工整典雅的曲词宾白。说白铿锵,语句整炼,插科打诨,别有意趣。
六、论述题:
1、苏轼的散文成就:(1)苏轼散文代表了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开辟了文学散文发展的广阔道
路。(2)苏轼的议论文纵横捭阖,气势充沛,雄辩恣肆,议论透辟而又通俗晓明,深入浅出而又文采斐然,如《留侯论》等。(3)苏轼的记叙文多是文学性散文,触处皆是诗情画意,妙理高论,融记事、抒情、思辨为一体,最能体现苏轼的才情,如山水游记《前赤壁赋》,《石钟山记》,如亭台记《喜雨亭记》等。(4)苏轼散文创作的特点是随物赋形,能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达到了得心应手的最高境界。 2、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1)“以文为诗”是苏轼诗歌的显著特色之一。想象新奇,博喻丰富,充
溢才气,如《百步洪》。(2)苏诗的另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3)苏诗的基本风格是清丽而雄健,豪放而平淡,呈现一种超越世俗羁绊的旷达超逸。如《东坡》。 3、苏轼词的革新意义:(1)对词的境界进行了开拓。对词的风格进行了创新,打破了“婉约派”的
一统天下,开创了豪放词、旷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2)对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开拓,他的抒情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从政、爱国、怀古之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3)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把词看成是“长短句诗”,创作上“以诗为词”,将作诗的本领用于填词,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入词,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4、李清照词的感情内容:以南渡为界,李清照词作分为前后两期。一、前期词作描写自己少女少妇
时期生活,客观上冲击了封建礼教,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二、后期词作描写国破家亡的种种悲伤、辛酸,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5、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色:(1)善于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清新的情思,锤炼出明白省净、富
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7
上心头”。(2)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发挥精通音律的特长,达到了表现情感的艺术极致。如《声声慢·寻寻觅觅》。(3)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起来,塑造了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6、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陆游的古体诗风格悲壮,或沉痛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或斥责卖国行
径,《关山月》等。(2)陆游诗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律,是陆游诗歌集大成的重要标志。陆游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稳,如《书愤》等。(3)陆游还创作了大量风格清淡秀逸的七绝,日常生活和常见之景都写得新鲜隽永,如《秋思》等。(4)讲究功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
7、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1)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辛弃疾以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
力,把词从写儿女柔情为主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向比东坡词更广阔更激荡的天地,充满英雄豪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喜欢议论,善于用典。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善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作者把自己的爱国情思、身世之感寄托在香草美人、儿女之情上,复杂的感情被表现得曲折委婉。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4)“稼轩体”的风格特色。辛词以豪放为主调,又兼具清丽、飘逸,创造出一种豪放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 8、《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1)主题思想:该剧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富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伟大女性窦娥。这个形象的灵魂,就是一个弱者的抗争精神。通过这个形象,作品控诉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残暴,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2)审美价值:集中体现在剧作的悲剧美之中。窦娥的形象,极有特色。一方面,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另一方面,其性格又具有明显的发展节奏,由一个善良的弱女子,一步步发展为以生命控诉封建社会的壮烈的女性,真实感人,成为不朽的舞台形象。 9、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特色:(1)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每一个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
有多重性,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侧面的刻画。如莺莺的沉稳谨慎、张生的痴情迂阔、红娘的热心爽快、聪明伶俐,都写得十分生动。(2)结构匠心独运,体制富于创新。作者从两条线索安排剧情,一条是主线,即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是副线,即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剧本还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形成了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3)把典雅的文学语言与白描的白话口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文采华美,又朴实淡雅的风格。 10、《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完整的艺术结构。以蜀汉为中心,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地展开了
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堪称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2)长于描写战争。全书写到的数十次战役、数百次战斗,都写得有声有色,绝少雷同。如“赤壁之战”,经过小说的铺张和渲染,写得波澜壮阔,扣人心弦。小说还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一些悠闲的场面,以调节气氛;小说还长于利用悬念使情节富于变化,令读者心醉神迷。(3)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的奸雄,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孔明的智慧,周瑜的偏狭等。这些人物性格特征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类型化的特点。(4)简明的语言风格。《三国演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雅俗共赏,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独特语言风格。(5)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全书主干、框架是符合史实的,而具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却不乏虚构,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事件中的许多情节、细节和人物言行描写就是如此。 11、《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小说写许多性情、气
质相近的人物,能够表现出他们的差别,如鲁智深、李逵同为粗人,鲁智深的粗豪中有坦诚、精细,李逵的粗豪中不失天真。(2)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在情节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现人物的特点。如写武松、林冲,通过夸张渲染一系列紧张传奇的场面、情景,在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变化。(3)小说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连贯、环环相扣。分拆开来,可以成为“鲁智深传”、“林冲传”、“武松传”、“李逵传”,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4)小说的语言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特色,能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小说的人物语言还富有个性化的特征。 12、《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充满了浓
郁的浪漫色彩,如光怪陆离的天国地府、花样翻新的神通本领、形形色色的神魔异类等。(2)动物性、神性、人性有机融合的艺术形象。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既有动物的自然属性、神魔的神性法力,又有人类的思维感情,三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3)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通过滑稽、幽默的艺术描写,达到了“讽刺揶揄”的效果,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诙谐性”。(4)
8
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小说的结构是单线发展的,每一回的故事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以孙悟空作为主角贯穿全书。(5)小说语言汲取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轻松活泼,富有乐观幽默的趣味。 13、《金瓶梅》的艺术成就:(1)《金瓶梅》作为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世情小说,用细致
的笔触描绘了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标志着中国小说走向普通人的生活。(2)《金瓶梅》塑造人物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既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又能在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3)《金瓶梅》用白描手法写世俗人情,直书其事,不加任何评论,而是非美丑自见。作者对生活加以提炼,善于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让人物在其自身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他的性格和美丑。(4)《金瓶梅》不再注重情节的曲折,而是突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网状的艺术结构。纵横交错,互为因果,头绪繁多而意脉连贯。(5)《金瓶梅》采用了与市井生活题材相适应的市井语言,是对说书艺人口语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14、《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1)集志怪和传奇之大成,“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聊斋志异》一
书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是对志怪传统的继承发展,是对传奇手法的超越。(2)小说具有奇幻奇异、想象丰富的鲜明特点。既有精心构想的离奇情节,又有空蒙迷离的诗意境界。如《促织》、《胭脂》、《娇娜》等。(3)塑造了大量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通过言行、心理、环境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如《阿宝》中的孙子楚,《青凤》中的青凤,《婴宁》中的婴宁。(4)语言典雅明快,无论是叙述故事还是描写人物对话,都极简洁而生动,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文言文。 15、《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1)讽刺小说的典范。《儒林外史》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让形象
本身暴露出可笑荒谬之处,产生讽刺效果;用合理的夸张和对比手法进行讽刺;保持了很好的讽刺分寸。(2)散中见骨的结构方式。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但又环环相扣,连成长篇。小说将看似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制艺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个主旋律上,达到了结构方式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3)小说的语言准确、洗练而富于形象性,是一种高度成熟的白话文。 16、《红楼梦》的思想意蕴:(1)家族和制度的悲剧。通过对贾府兴衰的描写,揭示其衰败的必然性:
后继无人,道德沦丧,矛盾重重,经济拮据。贾府的困境深刻反映了封建末世时代的本质特征。小说不仅揭示贾府这一世家的礼教腐朽,而且也揭示整个封建秩序和道德也濒临危机和崩溃。小说欲写其衰,先写其盛,从繁荣到衰落,作者写出了这一家族、这一制度的悲剧。(2)人生和生命的悲剧。全书表现主人公追求自然和真情的人生,追求新的社会秩序,与传统礼法制度之间所构成的矛盾不可调和,小说以美好情感世界的毁灭揭示了这种充满幻灭感的悲剧人生意蕴。小说展现了包括黛玉在内的寄托着作者感情和理想的红楼女儿,最后逐一随风飘零,走向毁灭,在人生失落、匆匆易逝的的虚幻感中传达出人类精神普遍意义上的生命悲剧意识。 17、《红楼梦》的艺术成就:(1)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呼之欲出的典
型人物,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作者善于写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写出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典型化的艺术高度。(2)善于处理小说情节,往往能够把日常生活事件写得意味深长,如“宝玉挨打”的故事安排,将几组矛盾穿插组织,一层一层地将矛盾推向高潮,本是精心构思,写来又都像自然发生的,善于在日常生活细腻描绘中表现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3)成功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小说中许多地方深入细腻的刻画了人物内心微妙变化,也注重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4)叙事手法的突破。《红楼梦》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种写实风格与小说运用限知叙事的叙事方法有重要联系。小说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限知叙事的方式,而且小说将局部的全知叙事与整体的限知叙事完美地统一起来,达到了两种叙事方式的水乳交融。(5)精雅生动的语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它继承古代的文学语言,又吸收提炼了民间口语,形成了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风格。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