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此略,见书)。 二、多项选择(此略,见书)。 三、名词解释:
西昆派 江西诗派 中兴四大诗人 辛派词人 诚斋体 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 话本 诸宫调 元曲 元杂剧 元散曲 元曲四大家 南戏 四大传奇 拟话本 三言二拍 吴江派 临川派 临川四梦 台阁体 茶陵派 前七子 后七子 唐宋派 公安派 竟陵派 一人永占 南洪北孔 章回小说 阳羡派 浙西派 常州派 桐城派 同光体 南社 诗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新文体 谴责小说
四、判断题(略)。 五、简答题:
1、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的贡献 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3、梅尧臣、苏舜钦诗歌的异同。 4、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 5、苏轼诗歌的内容 6、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 7、黄庭坚“山谷体”诗的艺术特点 8、秦观词作的特点 9、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成就 10、杨万里诗歌的艺术特色 1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12、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13、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14、姜夔“白石词”的艺术风格 15、元好问的文学成就 16、元杂剧的体制结构 17、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 18、白朴《梧桐雨》的艺术特色 19、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思想 20、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成就 21、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22、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 23、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 24、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25、《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26、《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27、《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28、《三言》的思想内容 29、《三言》的艺术特色 30、《二拍》的思想内容 31、《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32、《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33、《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 34、《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 35、《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36、《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37、《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38、《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六、论述题:
1、苏轼的散文成就 2、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 3、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4、李清照词的感情内容 5、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色 6、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7、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8、《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 9、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10、《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1、《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2、《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13、《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4、《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15、《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16、《红楼梦》的思想意蕴 17、《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此略,见书)。 二、多项选择(此略,见书)。 三、名词解释:
西昆派:是指北宋初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因其诗作被编成《西
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派作品大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在艺术上模仿李商隐,但一味追求藻饰,堆砌典故,讲究对偶,风格雍容典雅,形式主义倾向较浓。
江西诗派:是指宋代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因其
领袖人物黄庭坚是江西人,及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他们认为诗从学问中来,作诗要字字有来历;提出“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口号,实际是袭用前人诗意及词语,达到翻新出奇的效果,形成了生新瘦硬的风格。
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因他们活跃于宋室南渡后国家一度中
1
兴的时期而得名。四大诗人初学江西诗派,但最终冲破江西诗派的藩篱,使诗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局面。陆游以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而成为宋代最优秀的诗人,杨万里以通俗活泼的“诚斋体”著称,范成大的田园诗成就突出,尤袤也有一定创作实绩。
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影响而出现的一个豪放词派,重要作家有陈亮、刘过、刘克庄、
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词的题材和风格,把词推向在内容上抚时感事、艺术上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他们的词多抒写抗金复国、反对投降的坚决态度,遭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常直抒胸臆,多用长调,不拘格律,语言慷慨激昂,风格粗犷豪纵。
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的一种诗歌风格。杨万里号诚斋,诗风自成一格,因此严羽《沧
浪诗话》称之为“诚斋体”。杨万里擅长写山川景物和日常生活,其总体风格特点是“活”,表现为想象丰富,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把自然景物写得生动逼真,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语言通俗活泼。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四位诗人,因他们的名、字、或
号中都有一个“灵”字而被称为“四灵派”。他们的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以抒发个人情感、吟咏田园为主,艺术上追求空灵,以幽深、纤巧取胜,显得细碎小气。
江湖诗派:是指南宋后期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人是一些落第的、
不得志的文士和小官吏,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为生,相互酬唱,形成相近的风气。江湖派的代表人物是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话本:是指宋元时期说书艺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一种通俗白话短篇小说形式。宋代“说话”
伎艺非常兴盛,流传下来的话本主要是“小说”、“讲史”两大类。小说类话本主要讲述爱情和公案故事,讲史类主要讲述历史故事。话本的情节曲折动人,并注意人物形象刻画。话本开辟了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诸宫调:是指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它采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
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接成长篇进行演唱。它将歌唱与说白结合起来,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诸宫调的产生对元杂剧等戏剧艺术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宋金诸宫调最著名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元曲:是指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学,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两者本属
不同的文学体裁,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即都用当时的北曲演唱,曲词都按北曲曲调撰写。其中元杂剧的成就尤高,产生了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名作,因此元曲几乎就是元杂剧的同义语。元曲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
元杂剧:是指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元杂剧每本四折,或加楔子;每折限用一种宫调;每本
由一个角色演唱;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范组成;脚色分为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大量采用口语和方言俗语,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杰出剧作家和大量优秀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元散曲:是指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新型诗歌,它是元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基
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套数是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曲。散曲具有通俗生动、活泼诙谐的特点,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新诗体。
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将
此四位作家并称,肯定他们在元杂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都是他们各自杂剧的重要作品。 南戏:是指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南曲戏文”。南戏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一带,亦称
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没有固定的出数,一本有十几出乃至几十出。南戏各种角色都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合唱。南戏伴奏以管乐为主,曲调较婉转。《琵琶记》的出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从元末明初到清中叶成为主要的戏曲形式。这种戏曲形式在明清时称为“传奇”。 四大传奇:是指元末明初的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又叫“四大
传奇”,简称“荆、刘、拜、杀”。其中《拜月亭》影响较大。
拟话本:是指明代的一种白话短篇小说。宋元时期出现了说书艺人演讲故事的话本,明代文人模拟
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产生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新型白话短篇小说,被称为“拟话本”。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是冯梦龙“三言”的部分作品和凌濛初的“二拍”作品。 三言二拍:“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三部影
响很大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二拍”即明代凌濛初编写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
是“三言”之后重要的拟话本集。“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吴江派:是指明代的一个戏曲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沈璟是江苏吴江人而得名。这派作家还有吕天成、
卜世臣、叶宪祖、王骥德等。吴江派重视戏曲的音乐性,强调曲词音韵格律的严整,提倡语言本色朴素,有宁可牺牲文采而迁就音律的倾向,因此又称格律派。
临川派:是指明代的一个戏曲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得名。这派作家还有孟称
舜、吴炳、阮大铖等。汤显祖特别强调剧本的文学价值,他从提高剧本文学性的角度出发,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于内容,与强调格律的吴江派形成了鲜明对照。 临川四梦:是指明代汤显祖的四部剧作,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因作者是
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戏都写到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台阁体:是指明代初期上层官僚文人所形成的一个诗派,因其成员多为台阁重臣而得名。代表作家
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台阁派诗人多写应制、颂圣、应酬、题赠之作,内容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形式典雅工巧,陈陈相因。当时影响很大,形成了一股形式主义诗风。 茶陵派:是指明代前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而得名。这派诗人还有
彭民望、谢铎、张泰、何孟春等人。李东阳论诗附和严羽,主要着眼于音调、法度。这个诗派还没有摆脱台阁体那种词气安闲、雍容典雅的诗风,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渡的性质特点。 前七子:是指明中叶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
王九思、王廷相,其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领。前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今人应该模拟古代诗文的法则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文主张对打击台阁体及八股文有一定作用。但他们盲目尊古,模拟剽窃,给诗文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后七子: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
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领。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基本一致,都属于复古派。只是后七子提出的学习对象和范围更为广泛。 唐宋派:是指明代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他们主张写文
章应当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他们反对复古派的模拟剽窃,反对因袭陈言,强调行文应该文从字顺,不取艰深,文章要真实自然,要有自己的面目。在创作上,归有光写出了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
公安派: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为首。三袁是湖
北公安人,因此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是该派的核心人物,其他重要成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在文学主张上,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追求文学的新变和真情。他们突破传统古文的陈规,创作了大量清新别致的小品文。 竟陵派: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因两人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
竟陵派反对拟古,主张抒写性灵,其观点与公安派基本相同。竟陵派认为公安派的创作有浮浅之弊,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进行矫正,但矫枉过正而流于艰涩,内容上也比较脱离现实。 一人永占:是指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创作的“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
《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其中《一捧雪》、《占花魁》成就较高,这些作品在反映现实、歌颂爱情等方面都有进步意义。
南洪北孔:是指清代杰出的戏剧家洪升、孔尚任。“南洪”即南方杭州的洪升,其戏剧代表作是《长
生殿》,“北孔”即北方曲阜的孔尚任,其戏曲代表作是《桃花扇》。《长生殿》《桃花扇》结合爱情故事,反映了深厚的社会政治内容,结构精巧,曲词清丽,是清代最优秀的两部传奇作品。 章回小说:是指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因“讲史”分若干
次才能讲完较长的历史故事,每讲一次就成为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而“回目”也来自于“讲史”的题目。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章回小说的正式产生,其后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了这种章回形式。
阳羡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因其领袖人物陈维崧是阳羡(宜兴)人而得名。属于这一派的作家
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陈维崧的词作师法苏、辛,尤其是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浙西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以朱彝尊为代表。朱彝尊及其李良年、李符、沈登岸、的词被编成
《浙西六家词》,故名“浙西词派”。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等人的婉约词风,以张炎的“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在当时词坛影响很大。
常州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常州人张惠言是其领袖,其他作家还有周济、周之琦、张琦等。张
3
惠言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在词的理论体系上更为完备和实用,在词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
桐城派:是指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由康熙年间方苞开创,经刘大櫆发展,至姚鼐而集大成。
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为名。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古文,提倡“义法”,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并以阴阳刚柔来分析文章风格,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的门径。他们的作品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语言雅洁,生动性不足。
同光体:是指晚清的宋诗派运动,因产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而得名。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
沈曾植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模仿宋代的江西诗派,在清末盛行一时。 南社:是指晚清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高旭、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之称,源于《南
社集序》“操南音不忘本”,寓意反对清廷之意。南社的文学思想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总旨,政治色彩强烈,组织形式完善,当时许多爱国诗人、进步人士纷纷加盟,影响很大。
诗界革命:是指晚清时期的诗歌改良运动。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梁启超、谭嗣同等提出“诗
界革命”的口号,并定出“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衡量标准。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事物和新的思想文化。
小说界革命:是指晚清时期的小说改良运动。近代的资产阶级改良者梁启超、夏曾佑等人,把小说
看作暴露旧社会、宣传新思想的有力武器,并一反前人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把它提到空前的地位,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提倡小说为改良主义运动服务,这就是“小说界革命”。
新文体:是指晚清梁启超等人创立的一种新型散文。梁启超等人借鉴传统,采撷西学,形成了一种
自由抒写、半文半白的文体。它的突出特点是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法,反复铺陈强调,说理透彻明白,笔端包含激情,热烈充沛,用词造语通俗,不时夹杂使用外来词语。这种文章在清末风行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号称“新文体”。
谴责小说:是指晚清时期的一种旧体小说,以暴露社会黑暗、指责政治腐败为主要内容。这类小说
“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四、判断题(略)。 五、简答题:
1、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的贡献:(1)发起倡导了诗文革新。他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反对浮华奇
涩的文风,使宋文走上了平易畅达的道路。(2)提倡诗歌创作的创新精神。他的诗作有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开始了宋诗自具面目的而有别于唐诗的时代。(3)扶植、培养了同时和稍后的一大批有才华的作家,如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曾巩、三苏父子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诗文革新的目标,促成了北宋中叶文学的繁荣。 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1)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他的散文往往从平
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善于用宕笔、疏笔,层次曲折,且气势流畅,情韵优美,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2)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欧阳修是宋诗的创始者之一。(3)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其词作以情词居多;欧词也继承了南唐词“思深词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情感体验,如《踏莎行·候馆梅残》。 3、梅尧臣、苏舜钦诗歌的异同:(1)相同之处:梅尧臣、苏舜钦诗歌内容都具有高度的现实性。他
们都注重表现民生,都密切反映国事,如梅尧臣的《汝坟贫女》、苏舜钦的《庆州败》;都写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民风民俗的作品,也都有大量的个人抒情之作。(2)不同之处:梅尧臣、苏舜钦诗歌的艺术风格截然相反。梅诗以古淡著称,苏诗以豪放见长。 4、王安石的文学成就:(1)王安石的散文思想犀利,逻辑性强,语气果决,文势充沛,以议论说理
见长,具有鲜明个性,如《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2)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有早期与晚期之别。早年诗歌多寄托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河北民》;晚年诗歌有较多雅丽精绝的小诗,《泊船瓜州》等。王安石诗歌以瘦劲刚健为特征,其诗进入老境后,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亦即“王荆公体”。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本于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发展影响不小。(3)王安石的词开拓了新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与同时代的“艳科”之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来的苏、辛词开了路。 5、苏轼诗歌的内容:(1)表现自我。尤其是塑造了自己的“坡仙”形象,如《纵笔》等。(2)反映
4
现实,尤其是把诗当作直接干政的工具,如《吴中田妇叹》等,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3)歌咏自然。数量既多,风格亦多种多样,如《游金山寺》、《饮湖上初晴后雨》等。(4)品评艺术。用诗来论画、论书法、论音乐,如《惠崇春江小景》等。(5)描写风俗。如《新城道中二首》。 6、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1)对题材的开拓。柳永把视线转向市井青楼中的现实生活与实在人物,
使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如《望海潮》(东南形胜)。(2)对词体的创新。柳永大力、成功发展了调长拍缓的慢词,增加了词的容量。柳永还善于用铺叙手法描述景物及人物心理,善于借景抒情。如《雨霖铃》(寒蝉凄切)。(3)对词风的影响。柳永以文人身份而多吸收民间的营养,使词产生雅俗相兼的特色。
7、黄庭坚“山谷体”诗的艺术特点: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如
《题竹石牧牛》;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即所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如《登快阁》;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工于炼字,追求字句的生新,风格瘦硬峭拔。 8、秦观词作的特点:(1)在题材内容上,一是多表现恋情及离别伤时之情,一是多表现自己的漂泊
失意之感。如《踏莎行》(雾失楼台)。(2)在艺术风格上,善于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作微妙的结合;善于捕捉细节,对心绪物象作细腻的刻画;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及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敏锐的感受和生动的联想。如《鹊桥仙》(纤云弄巧)。 9、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点:(1)周邦彦词的结构颇具匠心。章法布局开阖回旋,避免直露无
余,如《瑞龙吟·章台路》;在章法布局上还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常用写景结尾。(2)周邦彦的词音律精严。周邦彦发挥自己精通音律的长处,不但整理审定了许多古调,还创制了慢、引、近、犯等许多新词调,使词调更趋严整。(3)周邦彦的词语言典雅。周邦彦的词刻意描摹,使言情体物更穷极工巧,形成了“富艳精工”的特色,如《西河·金陵怀古》。 10、杨万里诗歌的艺术特色:杨万里创立了独特的“诚斋体”,其总体特点是“活”,表现在(1)活
泼自然,机智敏锐。如《小池》等。(2)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如《闲居初夏午睡起》等。(3)调侃谐谑,幽默风趣。如《戏笔》等。 1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1)范成大的田园诗既继承陶渊明、王维“田园牧歌式”的传统,又把
唐代“田家词”“悯农诗”新乐府式的精神移植到传统的田园诗中,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等,如《田园四时杂兴》,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2)艺术风格方面,范诗的特色工稳适度,清新婉丽、温润精雅。 12、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1)爱国诗。陆游诗歌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部分是爱国题材的诗歌。
其特点是:思想的明确性,题材的广泛性,表现的随意性,如《关山月》、《书愤》、《示儿》。(2)农村诗。陆游的农村诗深刻反映了农村的生活、风光、风俗等状况,如《春晚即事》、《社日》、《游山西村》。(3)闲适诗。在这些诗中,作者深深体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感受,如《临安春雨初霁》。(4)爱情诗。如《沈园二首》。 13、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1)辛词中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驰骋
疆场杀敌立功,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现对谗谄小人和投降势力的痛恨,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2)、辛词题材十分广泛,儿女情长、田园意趣都有生动描写,如《清平乐·茅檐低小》、《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14、姜夔“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姜夔“白石词”的主要特征是“清空”、“骚雅”,创立了“清雅”
词派。姜夔精通音律,避俗求雅,以清雅之辞,抒清雅之情,表现幽趣和冷美;或咏清雅之意,遗貌取神而寄托遥深。以洗练空明的语言,清新刚健的笔调,来写他低徊不尽的心境,如《点绛唇·燕雁无心》、《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等。
15、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文、词、文学批评等方面都有
很高建树(1)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2)元好问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抒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亡国惨痛,如《歧阳三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等,具有苍凉沉郁、悲凉高亢的特点。 16、元杂剧的体制结构:(1)一般由四折组成一本戏,有的还有楔子。剧本的末尾,标有“题目正
名”。(2)剧本由曲词和宾白构成,还有表示动作、表情的“科范”。(3)一本戏由一个主角独唱,男女主角分别为正末、正旦,由正末独唱的叫末本,由正旦独唱的叫旦本。
17、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有很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