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一、填充题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 ),( )。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制度、(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 )方面,又表现在( )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
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多 D.20多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A.44% B.54% C.64% D.74%
4.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三、多项选择题
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的问题上。 )。 E.回族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 A.《阿诗玛》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E.《嘎达梅林》
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辨析题
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五、论述题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一、填充题
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
2 .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3.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反对民族(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和( )。
4.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运动的一个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 (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 A. 基本出发点 B. 前提 C. 根本原则 D. 总政策
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A. 1/2 B. 1/3 C. 2/3 D. 2/5
三、多项选择题
1.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A. 地位 B. 待遇 C. 权利 D. 利益 E. 财富
2. (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
A.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 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D.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
E.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 4.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 。
A. 和睦 B. 友好 C. 融合 D. 联合 E.. 协调
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辨析题
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五、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一、填充题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 ),行使( )。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二是自治机关的( )。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 )的权利,也包括管理( )的权利。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制度和( )制度、(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个。 A.135 B.145 C.155 D.165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28 B.35 C.44 D.55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三、多项选择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 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 A.民族干部 B.民族文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自测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