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场施工工艺规范
1.基础施工规范要求
1.1 杆件基础
(1)、施工准备:组织作业队伍准备好所用的工具、材料,同时请业主方协助维持交通秩序,作业人员按规范要求摆放反光锥筒,设立标志牌,佩戴好防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
(2)、基础开挖:按图纸要求进行基础开挖。
施工要求:基础施工必须垂直下挖,四方有形。基础开挖好后工程技术人员对开挖尺寸进行实际测量、核实,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3)、地笼预埋
1) 地笼的地脚螺栓、螺母、垫片数量应与杆件下法兰盘的安装孔数一
致,并预留调整用垫块。地笼预埋方向必须严格按图纸的要求。 2) 基础的预埋件在浇注前应该临时固定,用水平尺确定骨架定位法兰
呈水平状态。
3) 基础内要预埋走线管道,一端通向基础上表面,一端通向窨井。管
道按图纸要求敷设。管口内外要光滑无毛刺,无锐边,倒角更佳。浇注混凝土前要将管口用纱头堵住,同时管口应高出基础上端面50mm以上。
4) 以上操作完成后,采用C20混凝土(或性能相同的人工搅拌混凝土)
实施浇注并振实,同时还要保证各螺栓的相对尺寸要保持不变。 5) 施工过程中通过水平仪保证基础上平面水平;工程技术人员随时跟
踪检查。
6) 基础浇注完成后,根据天气情况3-7天可安装杆件。
附: C20混凝土配合比例为:水:水泥:砂:石子:=0.47:1:1.342:3.129(水:190kg、水泥:404kg、砂子:542kg、石子:1264kg)
1.2 接地体预埋
(1)用途: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2)安装位置:按图纸中标注的位置安装。 (3)安装要求:
1) 在基础浇注后将接地体按图纸要求进行安装;
2)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有关规定;
3) 确认接地体安装点下方应无任何管道、线缆经过;
4) 接地体安装完成后,一定要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大小,
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Ω。注意雨后不应立即测量电阻。
1.3 手孔井
(1)用途:方便线缆敷设及系统检测维修。
(2)位置选择:管道长度超过50m、拐弯处、分线处、杆件和机柜处等应设置窨井(具体按施工图实施)。
(3)基础结构、尺寸:窨井的大小应根据走线的数量来定,一般为350x350~500x500,(其结构见图纸)。窨井一侧与道路侧石线平行,管口伸出窨井40mm左右。管口要光滑无毛刺且用纱头堵住,以防杂物进入。
(4)施工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定》,砌筑窨井时,一般用黄砂辅底,用95号砖砌正方形四壁,用1:2的水泥砂浆粉刷四壁。窨井盖盖上后上表面要与所在路面平齐。 (5)材料:砖石、水泥、细砂。
1.4 管道敷设
(1)走线管道一般采用PE管,直径选用50mm。如果管道铺设路段有车辆碾压必须敷设同径钢管。
(2)地感线圈对接馈线管道采用直径为50mm的PE管。
(3)敷设于人行道上,管道的深度要大于200mm。敷设于车道上,其深度不小于400mm。
(4)所有管道的管口要光滑无毛刺,无锐边,无缺口。对接管道接口处不得错位,要用管套固定。注意在敷设管道前应将管道内清理干净。
(5)管道敷设完毕后,管口应采用措施封堵。
2. 杆件及现场布线
2.1 杆件安装
(1)准备工作:组织作业队伍准备好所用的工具、材料,同时请业主方协助维持交通秩序,作业人员按规范要求摆放反光锥筒,设立标志牌,佩戴好防护用品,确保施工安全。 (2)杆件组装:
1) 先检查杆件表面喷塑层是否受损,若有受损情况用喷塑粉进行表面
修复;
2) 立杆和横臂内穿入一根14号铁丝,将相关线缆预先穿放到位,同时
对线缆接插件进行保护; 3) 横臂和立杆对接并用螺栓紧固;
4) 补光灯杆件组装时,应将光控开关预先安装到位; 5) 云台等构件可预装到位;
6) 用绳索固定横臂前端以方便调整杆件安装方向
(3)杆件安装:原则上采用软绳吊装,如果钢绳吊装必须采用保护措施。安装时,立杆应垂直于水平面,其倾斜度不得大于立柱长度的0.5%。立杆的下法兰与基础连接前,应将基础清扫干净,然后对接调整后采用双螺母紧固。
注意事项:双向安装设备的道路,在吊装补光灯杆件时,应注意采取相关措施尽量
保证两杆件横杆处于同一条直线,并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垂直。
2.1 现场布线
(1)明敷管线具体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符合规范。补光灯杆件之间连线应采用PVC管进行防护并固定于牵引钢丝绳上,并对PVC管进行架空标识。 (2)暗敷管线具体要求管路短、弯头少、两头位置准确,暗管一般不要出现S弯。
(3)布线前应对成品线缆两端的接插件用电工胶布或其它方式进行保护。 (4)按照施工图中管道走向、所需线缆的种类、长度以及窨井的位置,使用穿线器或其他方法进行穿线。
(5)穿线时不可用力过大或突然用力,在放线端要有专人放线,防止将线缆拉断或拉伤;线缆要缕顺,不可打结。
(6)在线缆经过窨井时要有人拉线和放线,防止由于管道接口不对齐导致线
缆受损。
(7)线缆若有接头一定要置于窨井内,并进行防水处理;同时在施工图纸中进行标注,便于维护。
(8)所有线缆经过窨井时,应预留0.5m余量;线缆两端应预留1.5m余量。 (9)所有线缆都必须采用标准的标识电缆扣进行详细、准确的标识。
3. 通信管道施工规范要求
3.1 建设管道的原则
? 管道路由:应平坦,无下陷。避免在规划不定,尚未定型,或虽已成型
但土壤未
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少翻浆地带修建管道,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 管道宜建于线缆集中和城市规划不允许建设架空线路的路由上;避免沿
铁路、河
流等用户不多的地带敷设。
? 选择管道路由应在管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分路敷设的可能(包括在
道路两侧
敷设的可能),以增加管网的灵活性。
? 管道建设应选择地下,地上障碍物较少的街道,建在人行道下,如在人
行道下无
法建设,可建筑在慢车道下,但不宜建筑在快车道下。
? 高等级公路上的通信管道,宜建筑在隔离带下。
? 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但不宜建筑在埋深较大的
其他管线
附近。
? 管道应建筑在良好的地基上,并可按土壤条件采用素土夯实,敷设塑料
管道应采
取必要的固定组群措施。
? 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昀小净距(指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
应符合表
表 1规定,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昀小净距(m)表。
表1
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 300mm以下 给水管 30mm~500mm 500mm以上 平行净距 0.5 1.0 1.5 1.0注(1) 1.0 1.0 0.5 2.0 0.75 1.5 1.0 0. 15注(2) 0.25 0.3注(3) 0.5注(3) 0.25 0.15 交叉净距 排水管 热力管 压力≤300kpa(压力≤300kg/cm2) 煤气管 300kpa<压力≤800kpa 3kg/cm2《压力≤ 8kg/cm2 电力电缆 35kv以下 35kv及以下 其他通信电缆 乔木 灌木 地上杆柱 马路边石 电力路轨外侧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绿化 0.5~1.0 1.0 2.0 1.5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封长度自排水管两端各加长2m;
(3)在交越处 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电信管道应作包封2m;
(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5)手孔内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手孔应防止漏水,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可采用塑料管等有防水性能的管材;
(6)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涉及外力的情况下,首先考虑采用钢管;在涉及热源威胁的情况下,首先考虑水泥包封(C15)。
(7)所有建设的技术参数按所属国的技术参数。
3.2 主要材料的选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杆件外场施工工艺规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