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如填补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应用碎石类土填补。
193、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时,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降水和排水工作,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坑底以下( A )后,方可开挖。,
A、0.5m~1.0m B、1.0m~m C、m~2.0m D、2.0m~m
194、碎石类土用作土方回填的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 B )。,
A、1/3 B、2/3 C、3/5 D、4/5 195、( A )能作为回填土料。,
A、碎石 B、淤泥 C、草皮 D、生活垃圾
196、有机质含量大于( D )的土,不能用于有压实要求的填方土。, A、5% B、6% C、7% D、8%
197、对回填基底的处理要求有:当坡度陡于1/5时,应将基底挖成阶梯形,阶宽不小于( C )。,
A、0.4m B、0.5m C、1m D、m 198、土方工程施工时,为防止流砂最好是采用( D )。,
A、挖排水沟 B、挖截水沟 C、筑挡水坝 D、井点降水 199、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当基坑宽度小于( A ),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
A、6m B、7m C、8m D、9m 200、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当基坑宽度大于( A ),或土质不良时,可用双排线状井点。,
A、6m B、7m C、8m D、9m
201、集水井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始终低于挖土面(A), A、0.8~1.0m B、0.5~0.8m C、 1.0~m D、 ~2.0m 202、一般排水沟的横断面不小于(A),
A、0.5m30.5m B、 1.0m31.0m C、m3m D、2.0m32.0m 203、(B)不是轻型井点。,
A、一般轻型井点 B、深井泵 C、电渗井点 D、喷射井点 204、( D )宜采用环状井点降水。,
A、基坑的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 B、宽度大于6m的沟槽降水
C、基坑的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 D、面积较大的基坑。
205、轻型井点降水井点管一般要露出地面( B )左右。, A、1.0 B、0.2 C、 D、
206、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是( C ) ,
A、排水沟 B、截水沟 C、集水井降水 D、挡水土坝
207、若土质为细砂或粉砂,为防止流砂现象,并有引起附近建筑物下沉的危险,此时常采用( B )的方法进行施工。,
A、集水井降水 B、井点降水 C、截水沟 D、排水沟
208、砂地基或砂石地基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 A ),并应充分捣实。,
A、0.5-1.0m B、-2.0m C、0.5-0.8m D、1.0-m
209、一般当桩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四倍桩径或边长时,可采用( D )的施打顺
序。1
A.由四周向中央施打 B.先浅后深
C.由两侧向中间对称施打 D.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施打
210、地基换填时,下列哪种捣实方法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 C )。1 A、夯实法 B、碾压法 C、水撼法 D、插振法
211、以下( C )地基处理方法还常用于重力式支护结构用来挡土、挡水。 1 A、振冲法 B、强夯法 C、深层搅拌法 D、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212、砂地基和砂石地基适用于处理(A)1
A.透水性强的软弱黏性土地基 B.湿陷性黄土地基 C.不透水的黏性土地基 D.以上均适用
213、当灰土垫层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度不小于(A)m。1 A.0.5 B.0.8 C.1.0 D.
214、夯实后的灰土(A)天内不得受水浸泡。1 A.3 B.5 C.7 D.9
215、强夯不适用于( )地基的深层加固。1 A.碎石土 B.砂土 C.淤泥质 D.黏性土
216、平振法施工时最佳含水量是( B )%。1
A、10~15 B、15~20 C、20~25 D、饱和 217、( D )适用于大面积的砂石地基,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地基。1 A、夯实法 B、水撼法 C、插捣法 D、碾压法
218、强夯的缺点是施工时噪音和振动大,离建筑物不小于( D )m时,应挖防震沟,沟深要超过建筑物基础深。1
A、3 B、5 C、9 D、10
219、运输时预制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C )%。,1 A、75 B、50 C、100 D、90 220、( C )施工主要适用于砂石土、黄土、软土和粉质黏土,在含水砂层中效果更佳。,1
A、打入法 B、静力压桩法 C、振动沉桩法 D、水冲沉桩法 221、桩在堆放时,不适合的堆放层数为( B )。,1 A、一层 B、四层 C、三层 D、六层
222、打桩的人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应( C )。,1 A、以贯人度为主,以标高作参考 B、只需控制贯人度 C、以标高为主,以贯人度作为参考 D、只需控制标高 223、正式打桩时,采用( A )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 A、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B、轻锤高击,高提重打 C、轻锤低击,低提轻打 D、重锤高击,高提重打 224、打桩现场应设置数量不少于(B)个的控制桩。,1 A.1 B.2 C.3 D.4
225、预制桩施工接桩一般在下节桩距地面(C)m高度处进行。,1 A. 0.2~0.3 B. 0.3~0.5 C.0.5~0.8 D. 0.8~1.0 226、静力压桩法适用于(D)地基。,1 A.砂土 B.砾石 C.岩石 D.软土
227、预应力管桩桩头用不低于(D)的混凝土浇筑。,1 A. C25 B. C30 C. C35 D.C40
228、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身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D )时才能运输。,1
A、75% B、80% C、90% D、100%
22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制时堆放层数不宜超过( C )层。,1 A、2 B、3 C、4 D、5 230、下列关于打桩的顺序错误的是( C ),1 A、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施打 B、自中间向四周施打 C、先浅后深 D、现长后短
231、打桩时,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停止捶击按下列原则执行。( A ),1 A、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参考 B、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端设计标高为参考 C、都可以
D、只考虑贯入度
232、打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是( A ),1
A、桩机就位——插桩及校正——打桩——记录贯入度 B、桩机就位——插桩——打桩及校正——记录贯入度 C、桩机就位——插桩及校正——记录贯入度——打桩 D、桩机就位——插桩——记录贯入度及校正——打桩 233、刚开始打桩时,应该( B )。,1
A、重锤轻击 B、轻锤轻击 C、重锤重击 D、轻锤重击 234、预应力管桩接长采用的方法是( B ),1
A、浆锚法 B、焊接法 C、搭接法 D、机械连接 235、软弱土层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接长的方法是( A ),1 A、浆锚法 B、焊接法 C、搭接法 D、机械连接 236、将预制桩压入土中,耗能最少的施工方法是( C ),1
A、振动沉桩法 B、水冲沉桩法 C、静力压桩法 D、打入法
237、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边浇筑边拔管,拔管速度要慢,拔管过程中应保持导管埋在混凝土中( D )。,1
A、0.5m~1.0m B、1.0m~m C、m~2.0m D、2 m~3m
238、锤击沉管灌注桩复打施工应注意使两次沉管的轴线重合,且必须在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 C )进行。,1
A、终凝前 B、终凝后 C、初凝前 D、初凝后
239、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在拔管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混凝土高度不少于( B ),1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240、筏形基础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若不能整体浇筑完成,则应留施工缝,施工缝留设位置:当平行于次粱长度方向浇筑时,应留在(B)跨度范围内。,1
A、主梁中部1/3 B、次梁中部1/3 C、次梁中部1/4 D、主梁中部1/4 24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泥浆的主要技术指标不包括(D),1 A.泥浆密度 B.黏度 C.含砂率 D含水率
242、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应使桩管、桩锤、桩架等在同一垂直线上,允许偏差应控制在(B)以内。,1
A.0.1% B.0.5% C.1.0% D.%
243、人工挖孔桩必须特别注意的井下有害气体不包括(C),1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氢气 D.硫化氢 244、独立基础的模板主要是(B),1 A.底模板 B.侧模板 C.支架 D.支撑
245、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在基坑底面设计标高以上保留(D)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挖除。,1
A. 50~100 B. 100~150 C. 150~200 D.200~400
246、开挖基坑后如不能立即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应预留(C)mm厚的土层,在下道工序进行前挖除。,
A. 50~100 B. 100~150 C. 100~200 D.200~400 247、某梁跨度为6m,支模时,因设计未具体规定,其跨中起提高度可为( A )。, A、6~18mm B、12~24mm C、6cm D、12cm
248、跨度为8m的浇混凝土梁,当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 D )%时,方可拆除底模。,
A、30 B、50 C、75 D、100
249、当采用冷拉的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的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 C )%。, A、1 B、2 C、3 D、4
250、当采用冷拉的方法调直钢筋时,HPB335、HPB400的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 A )%。,
A、1 B、2 C、3 D、4
251、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____个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_____倍。( C ),
A、≥2,5 B、≤2,5 C、≥2,10 D、≤2,10
252、在确定冷拉率时,在同一炉同一批钢筋中取样的件数是( D )。, A、两件 B、不超过三件 C、 不超过四件 D、 不少于四件 253、下列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中属于塑性指标的是( B )。,
A、屈服点和抗拉强度 B、伸长率和冷弯性能 C、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D、屈服点和冷弯性能
254、多层梁板模板的拆除,应按要求来。其中拆除跨度4m以上的梁应注意保留支架,且间距不得大于( A )m。, A、3 B、6 C、1 D、
255、当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很大时,宜采用( B )方法进行浇筑。, A、全面分层 B、分段分层 C、斜面分层 D、局部分层 256、以下坍落度数值中,适宜泵送混凝土的是( B )。, A、7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257、砂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B )。, A、7天 B、14天 C、21天 D、28天
258、不需加热措施,就可使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在负温环境中正常进行的方法是( D )。,
A、蓄热法 B、加热养护法 C、洒水法 D、掺外加剂法 259、与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有关的因素是( D )。,
A、水泥品种 B、骨料粒径 C、混凝土强度等级 D、A和C 260、当湿度一定时,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速度取决于( D )。,
A、水泥标号 B、水灰比 C、混凝土标号 D、温度的变化
261、下列水泥自然养护时洒水天数不应少于14昼夜的是( A )。,
A、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 B、硅酸盐水泥 C、普通水泥 D、矿渣水泥
262、在混凝土自然养护时,确定浇水天数的依据是( B )。,
A、水灰比 B、水泥品种 C、强度等级 D、浇筑部位 263、下列不适合用于建筑工程的钢筋是( A )。,
A、高碳钢 B、中碳钢 C、低碳钢 D、普通低合金钢 264、应在模板安装后再进行的是( A )。,
A、楼板钢筋安装绑扎 B、柱钢筋现场绑扎安装 C、柱钢筋预制安装 D、梁钢筋绑扎
265、柱施工缝留置位置不当的是( B ) 。, A、基础顶面 B、与吊车梁平齐处 C、吊车梁上面 D、梁的下面 266、多层梁板结构模板支架的拆除,跨度( D )m及以上的梁应保留其支架, 且间距不得大于3m。,
A、1 B、2 C、3 D、4 267、EC法又叫什么法?( B ), A、一次投料法 B、水泥裹砂法 C、预拌水泥砂浆法 D、预拌水泥净浆法
268、拌制混凝土时进料容量为出料容量的( C )倍。, A、0.8~1.0 B、1.0~1.4 C、1.4~1.8 D、1.8~2.0
269、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A )m。,
A、2 B、3 C、4 D、5
270、钢筋棒扎接头中钢筋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应小于( D )mm。, A、10 B、15 C、20 D、25
271、高强混凝土指的是强度等级在( D )以上的混凝土。, A、C20 B、C25 C、C30 D、C50
27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 D )℃。, A、0 B、5 C、10 D、28
273、当梁和板的跨度大于或等于( B )时,底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以减少在施工荷载下模板的变形。,
A、3米 B、4米 C、5米 D、6米
274、当梁和板的跨度大于或等于4米时,底模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 A ),
A、1/1000~3/1000 B、1/10000~3/10000 C、1/100~3/100 D、1/1000~/1000
275、跨度>8m的板,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为( A ),
A、100% B、90% C、80% D、75%
276、跨度≤8m的梁,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为( D ),
A、100% B、90% C、80% D、75%
277、悬臂构件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为( A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全员基础(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