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南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1章 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

粮食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生活资料,是最具基础性、战略性的物资。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是保持社会稳定、保证国民健康、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且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供需逐步由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自1999年开始,粮食连续四年减产,出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四个下降”,同时,粮食库存也逐年减少,产销格局发生了变化。面对严峻形势,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2004年以后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粮食生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5.69亿吨,特别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加快,玉米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产需缺口。为此,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统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2008~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确保粮食产量达到1300亿斤,净增粮食生产能力300亿斤。2012年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到2020年,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成一批百万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过吨粮的高标准粮田。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并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水资源紧缺、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立足于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

二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表明,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集中资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09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农业综合开发要切实做到“两个聚焦”。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业建设聚焦,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这是国家政策支持农业的重要趋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原则,是有效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南乐县处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南省东北部边缘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隶属于濮阳市。总面积62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总人口49.3万人,农业人口46.7万人,总耕地面积6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8.3万亩,中低产田面积27万亩,易受旱灾面积10万亩,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合高产粮食作物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乐县粮食生产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生产条件有待改善。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必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提高耕地的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供给。因此,编制《河南省南乐县2013年农业综合报告》,申请并实施“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1.2 项目概况

1.2.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及范围

南乐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西、北分别与河北省的魏县、大名县为邻,东与山东省莘县接壤,南与清丰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42″—115°28′40″;北纬35°58′55″—36°22′06″。

南乐县2013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项目区位于县城西部的元村镇,北起安济公路,南至清丰县,东起第三濮清南,西至内黄县。涉及元村、百尺、涨汪、西审什、东审什、留固什、曹庄、刘庄、王庄、古寺郎1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6885户,人口30701人。

(2)水文气象

南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气候特点是:春季干

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若用干湿季划分,每年的10月至下年的5月为干季,7月和8月为湿季,6月和9月为干湿过度月份。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低气温-21℃。全年无霜期205天。年平均日照时间252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52%,是河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平均为2.7米/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风向风速多变。多年平均降水量571.1毫米,最大降水量836.4毫米,降水量少的年份,仅306毫米。

(3)地形、地貌

南乐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除西北、东南两黄河古道区有沙丘起伏外,地持坦荡,海拔在42米—50米之间,自西南略向东弱倾斜,比降为1/4000。项目区位于南乐县西部,大广高速西侧,安济公路南侧,地势平坦。

(4)土壤状况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层深厚,通透、保水性能良好,易耕性好,但由于长期使用化肥,轻施有机肥,致使土壤板结,有机持含量和微肥含量不足,影响农业高产稳产,粮食全年单产长期徘徊在1000公斤以下,据南乐县土肥工作站测定:项目区土壤PH值在7-8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0-15g/kg之间,全氮量在0.75-0.9g/kg之间,有效磷含量在15-20mg/kg之间,速效钾100-150mg/kg之间,属中上等肥力。

(5)水资源 ①地下水

南乐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新近系孔隙一裂隙水。依据机井卡片土质记载数据绘制的纵横地质剖面图显示,一是浅层水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上部(Q32)的细砂、中细砂和部分粗砂组成,层数较多,底板埋深在90~100m左右,含水层总厚度30~55m,水位埋深总体是西、北部较深,在20~26m之间,东、南部较浅,在10~15m之间。地下水水质除在潴龙河东侧,有一片呈带状分布的苦水区外,其余系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为0.5g/L,适合农田灌溉。主要补给来源是降雨和河水入渗补给。二是中深层含水层位于浅层含水层以下、深层含水层以上,中深层含水组由上更新统下段(Q31)、中更新统(Q2)冲积、湖积砂层组成,顶板埋深110~130m,底板埋深280m左右,含水介质主要为细砂、粉砂,总厚度60~90m。它与上部浅层含水组之间分布有一层厚度20~30m的粉质粘土或粉土,两者水力联系较差,为承压水,水质矿化度一般在1.06g/L左右,属于微咸水。

水资源状况依据《南乐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则(2011~2020年)》和《河南省濮阳市南

乐县“十二五”水利规划》,根据地质健在和地下水埋深情况,全县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富水区、中等区和弱水区,其中富水区面积336.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3.9%。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为浅层地下水富水区,80m以内含水层2层,厚度30~35m,主要由中细砂组成,地下水资源模数为20万m3/km2。经计算,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为:

W=32.68×20=653.6万m3

参照《河南省水资源》[1],濮阳市地下水可开采系数为0.75~0.9,项目区位于地下水富水区,开采条件较好,开采系数取0.9,则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W=653.6×0.9=588.24万m3。

地下水质量系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0.5~1.0g/L,适用农田灌溉。单井出水量为30~45m3/h。

②地表水

南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降雨特点是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根据1983年《南乐县水利区划》和濮阳市2009年《水资源公报》对南乐县12个雨量站近年降雨资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降雨为571.1mm(其中丰水年711.4mm,平水年566.6mm,偏枯年447.5mm,枯水年217mm),降雨量由植物吸收蒸腾、土壤入渗、地表水蒸发以及汛期排涝下泄所消耗,只有少部分的降水量形成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4mm,可产生径流量为0.28亿m3。

③过境水

南乐县内分卫河、马颊河、三个水系,卫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69km2,马颊河控制流域面积171km2,徒骇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264km2。此外,还有大水排水沟渠91条,引黄渠道主要有第一、第二、第三濮清南干渠及东三干渠、永顺沟、西西沟等。

第三濮清南干渠清南是1991年开挖的引黄干渠,境内长度25.1公里,流域面积165km2。2010年濮阳市与河北省邯郸市共同实施引黄入大工程后,第三濮清南干渠成为引黄入大的主要干渠。根据濮阳市濮清南引黄管理处统计,年引黄水量2000万m3。

项目区内的西西沟是第三濮清的支渠,为灌排两用沟渠。但由于长年淤积,引黄河水量较少,且不及时,目前年引黄水量仅50万m3。根据《南乐县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和《渠利2012引2014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水利部门把西西沟治理列入2012~2014年度重点治理工程。开挖疏浚后,可以有效提高引黄供水能力和保证程度,年引黄水量可达100万m3。

(6)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10个村共有耕地3. 02万亩,全部为旱作田,由于长时间未能得到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差,且大部分设施已经老化,水利、电力等设备严重缺乏,有6000亩耕地处于靠天和临时抗旱浇地状态。2013年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的实施,粮食亩产可由开发前的年950公斤提高到1100公斤,亩均增产150公斤。

(7)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病虫害、干旱和干热风。项目区东侧是第三濮清南,南侧是西西沟,由于淤积问题,引黄水能力较低,仅起到补充地下水源作用。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农田灌溉保证程度低,严重缺水干旱仍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生态环境上讲,农田林网残缺断、森林覆盖率低、坑塘干涸、鸟类减少、病虫数量增加,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土壤,危及人类健康。

1.2.2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基本情况

项目区涉及及元村、百尺、涨汪、西审什、东审什、留固什、曹庄、刘庄、王庄、古寺郎1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6885户,人口30701人,其中农业人口301 75人,劳动力19398人(其中外出务工14830人占劳动力总数24.9%,固定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人员124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4%,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332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8.7%),耕地面积30982亩,人均耕地1.03亩

(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1 0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4.3万亩,农业用地为3.1万亩(其中耕地3万亩),占总面积的72.0g%;林业用地0.3万亩,占总面积的6.98%;建筑用地0.63万亩,占总面积的14.65%;坑塘占地0.15万亩,占总面积的3.49%;道路占地0.12万亩,占总面积的2.7g%。

项目区1 0个村共有耕地3万亩,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仅有926亩耕地实行了土地流转,从事小麦品种培育,有178名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项目实施后,随着田间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娼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促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农田劳动,从事二三产业,从而使耕地向种粮能手集中,推动规模经营发展。

(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耕地面积3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目前复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南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南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88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