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两侧轨枕头以外0.5m;穿越公路保护管长度大于公路面以外0.3m;
⑶敷设前先清沟,沟底应平坦,石沟沟底应垫100mm厚细土或沙;
⑷穿越200m以上大桥时,两端各余留3m,桥上伸缩缝处余留0.5m;
⑸光缆敷设时的牵引力不应大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大于光缆允许张力;
⑹光缆敷设中宜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光缆。直埋光缆接头宜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基稳固地段。桥上、沟底应避免设接头。管道光缆接头位置应避开繁忙道口;
敷设时应按下列规定余留:
①接头处重叠长度6~8m;光缆接续后余留4m(其中接头盒内余留1.5m,接头盒外余留2.5m);
②.中间站通信机械室、基站引入口外每侧各余留3m;通信站引入口外每侧各余留5m;
③.200m及以上大桥两端各余留3~5m; ④.250~500m的隧道两端各余留1~3m;
⑤.通过500m以上隧道在一侧大避车洞内余留10~20m; ⑥.穿越铁路两端各余留1m,穿越国道两端各余留5m,穿越平交道两端各余留2m。
⑺敷设后当天应回填30mm厚细土,不得在沟中裸露过夜,接头处应加防护;
⑻光电缆防护:
⒈使用的防护材料,材质、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保护管
应无变形和裂纹,钢管无严重锈蚀,硬塑料管无老化变质,防护槽无明显的缺陷。
⒉防护钢管应作防腐处理,并用半圆锉锉平管口,保护管连接应紧密,保护管弯曲半经不小于外径的6倍,并统一采用弯管器作业。
⒊桥、涵上钢管、光电缆槽的安装,应依据设计件要求分别采用支撑铁固定或加固包封的办法。
⒋保护管埋深与电缆沟一致,并两端用油麻堵塞。从桥、涵、沟、渠下方通过时,应保证全部落到沟底,无悬空现象。
⒌接头防护槽全部采用倒扣方式,同时将接头盒用塑料布包封。
⒍沟深不够时,应采用水泥槽防护;光电缆穿越站场、城镇等易动土地段时,采用砂砖防护。
⑼光电缆接头坑的开挖及光电缆沟的回填:
⒈接头坑开挖之前,视地形条件,以光电缆搭接中心作为造址
点,在保证接续重叠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开挖作业;
⒉余留坑的开挖,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按Ω型或S型分两侧进行余留,弯曲半经应符合规范;
⒊缆沟的回填,应做到分层回填夯实,并根据地形条件做到棱角分明成一条线,同时保证埂下有缆,缆上有埂。
⒋一般地段,缆沟回填高出地面200mm成梯形状;路肩及肩外平台地段,做到夯实整平,余土处理在肩外空旷地带,严禁污染道床;路基边坡地段及路基排水沟外侧夯实恢复原样,保证排水沟畅通无阻。
⑽标石的埋设:
a.电缆埋设标设置在下列地点:接头处、转弯、穿越障碍处;
穿越公路、铁路、河流两侧;防护及余留外;;
b.标石设置间距不大于50m;
c.标石的制作、标识应符合设计要求。
5.低频对称电缆施工工艺
⑴单盘测试
电缆单盘测试时,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混线。各种线对抽测一对环线电阻,换算长度作为电缆盘上的电缆长度考核数据。测量每一根芯线对其他所有芯线及金属护套之间的绝缘电阻;
⑵配盘
电缆配盘,根据复测线路台帐、单盘测试结果和电缆出厂数据,综合考虑地形、桥、隧位置进行配盘。电缆配盘时,重点考虑接续后整个区段的K1、e1、e2值相邻抵消最佳。
⑶缆沟开挖
由于本工程地形复杂,其中定边-靖边直线段相对较多,可采用机械挖沟作业;靖边-绥德直线段相对较少,不完全具备机械施工条件,除部分地段可采用机械挖沟作业外,其余缆沟开挖均采取人工作业方式;
缆沟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施工中尽量避免对线下工程的影响,采用必要的防护手段,避免污染道床;
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交叉跨越时,其最小间距符合铁路通信施工规范要求。电缆沟深、接头坑深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穿越和靠近路基挖沟、坑时,应有防护措施。穿越路基采用顶管方式通过,严禁掏挖路基;
开挖沟(坑)前,事先与有关单位(部门)取得联系,调查线下工程的路基、隧道和桥梁的实际情况,做好各项防护工作;
在人行道或车行通道的道口开挖沟(坑)时,开挖后立即敷设并回填夯实,如需要敞口过夜时,必须搭置人行便桥和车通便道,设防护栏和警示灯光,并指派专人监守;
在行人较多的地点挖坑期间,应采取防止坠入坑内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桩绳防护栏,悬挂标示牌,设专人防护等,夜间加设警示灯光防护;
⑷敷缆及回填
缆沟成形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电缆。电缆敷设前,石质地段在已挖好的沟底垫上细沙或细土。首先,依据电缆配盘卡片对盘号和电缆的A、B端进行确认。敷设时设专人指挥,做到
步调一致,不得压、折、摔、拖、扭曲电缆,不得在地上拖拉电缆,不能有硬弯、背扣,以免影响电缆的特性指标;
在过轨、过公路、跨越障碍物等需要防护或弯曲半径较小的地段,设专人负责,看好防护两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护套外径的15倍电缆在沟底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交叉和扭绞;
人工敷设电缆时,人员间距为5~10m,不得将电缆拖在地上; 电缆放入沟内后,先回填20~30cm细土或细砂,对充气电缆待确定电缆无漏气后再全部回填。沟内严禁回填大石块,回填夯实后的土应高出地面;
⑸电缆防护
电缆穿越铁路、桥涵、排水沟、硬化路面时,采用钢管进行防护。其他地段设计要求采用防护时,其防护的方式、埋深和质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现场验证签认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
穿越防护钢管时必须使用橡胶垫或加喇叭口保护,每处保证有人看守,避免电缆穿钢管时受到损伤;
敷设时,要先除去钢管两端的毛刺和尖棱角,对需埋入地下的钢管在外壳上涂防腐漆或沥青,对需明敷的钢管则采用热镀锌。在桥、涵、沟、渠、槽地段敷设防护管时,要保证管口伸入土中300mm以上;钢管内径应符合设计规定。
6、光缆线路的施工工艺
⑴光缆单盘测试
光缆到货后,首先要检查外包装、盘号、盘长等,并做好记录,将外包装不好的光缆列为重点检测对象。检查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等出厂测试记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光缆的单盘测试内容有光纤衰减、光纤长度两个项目,其中光纤衰减要分测两个波长(1310nm、1550nm)下两个方向(A→B、B→A)的衰减值。光纤长度只在1310nm波长下两个方向(A→B、B→A)测试;
单盘测试采用背向散射法,即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
为解决光缆始端测试盲区问题,被测光缆与OTDR之间介入一段辅助光纤(一般1000--2000m),测试步骤如下:
将辅助测试光纤接至OTDR输出端,然后用V形槽将被测光缆的光纤与辅助光纤连接起来;
根据光缆制造厂家给出的光纤折射率和被测光缆的长度,在OTDR上设置适当的起始位置、测试距离、脉冲宽度、波长等参数;
将被测光缆的光纤进行赋值标号,即可对光缆进行测试,OTDR荧光屏上可显示出被测光纤的衰减曲线图,将左、右标记分别设置在辅助光纤与被测光纤连接反射曲线的下降沿处和被测光纤末端菲涅尔反射的上升沿处,此时OTDR会自动计算且显示出该光纤的衰减值及光纤长度;
测试完毕后,选取合适的热缩端帽封头,在光缆盘上标明A、B端,盘号和盘长;
⑵光缆配盘
在同一光中继段内,使用同一工厂、同一型号的光缆。因为制造厂通过配纤已将模场直径偏差减小到±0.5um之内,只要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光纤相接模场直径偏差不会大于1um,所以不再考虑模场直径配盘。按光缆长度和环境条件进行配盘,就可以保证每盘光缆长度不被切断,并考虑好光缆接头环境;
⑶缆沟开挖
同前述电缆沟开挖; ⑷光缆敷设
光缆敷设除应遵循前述电缆敷设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光缆敷设到沟内时要保证其全部贴到沟低,且基本拉直,不得有背扣,对沟坎地段要特别注意应有专人处理,保证光电缆全部贴到沟底,在过路和其他管线交越处应采取穿管防护;
光缆敷设后要进行检测,并先回填30cm的细土,并在72小时后会同监理检查无绝缘问题后,其余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