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词成语:异口同声、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四、句
1、拟人句。(25课2、3两节)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她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 2、反问句。(27课6段)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3、表达友谊、关爱的诗句。(园地七)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3)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4)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4、歇后语。(园地八) (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3)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4)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5)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6)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五、阅读: (一) 常识
1、背诵25课文。知道(太阳)(空气)(环境)(世界)都是大家的。 2、1949、10、1,开国大典,毛泽东 升起 曾联松 设计的五星红旗。 3、28课是一篇通讯报道。 4、背诵、默写29课。
(1)《乞巧》作者林杰。乞巧节在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全诗借助人们过节的情景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
(2)《嫦娥》作者李商隐。长河,意为银河,天河。诗歌表达了嫦娥孤单、凄凉的生活景象。 5、知道西门豹是机智、勇敢,有谋略、讲策略的人。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
6、了解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危险、甘于奉献;夸父追求理想、向往光明。知道其他的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比如:精卫填海、女娲造人;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二)片段
1、《女娲补天》第4段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女娲补天的过程)。 (2)画出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
(3)女娲是个什么样的人?(善良、勇敢,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4)仿写:五天五夜(ABAC ) 金光四射(带数字的成语) 2、《买木雕的少年》, 5-9段
(1)画出少年说话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少年在想些什么?(他很想卖出这尊木雕,做成买卖)。
(2)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我很喜欢这个木雕,圈画出来。(捧、仔细、爱不释手、语无伦次)。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第七段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第九段中两个“遗憾”的含义有何不同?(为做不成生意;为带不走) 11-15段
(1)多音字组词:模
(2)这尊木雕小象墩可能是怎么来的呢?
(3)“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的“我们”指的是谁?(非洲人民) 14段中“我们是朋友”中的“我们”指的是谁?(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
(4)这个少年为什么要把木雕送给“我”呢?(中国人曾经帮助过他们,为了表示感谢,为了不让中国人带走遗憾,更为了永远保留这份友谊。)
(5)此时,我捧着木雕会想些什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级下册单元复习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