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 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了“专用语言”教学。
问题: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究竟有多少,如何合理安排,没有很好的解决
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法结合起来目前是最大难题。 大致类型:纯功能型、结构-功能型、功能-结构型、题材型 C、对学生错误的容忍度怎么把握。
6、认知法
又称“认知-符号法”,主张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掌握语言。 产生: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和布鲁纳 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转换生成语言学:美国乔姆斯基,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语言是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用过程,而非简单的模仿、记忆过程。因此认知法调动人的语言潜能、内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言规则。
认知心理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人具有智慧,人类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能动性的,学习是内在的不是外在。反对刺激-反应,认为人具有认知结构,学习是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的过程,也是不断调整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学原则和特点:A、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B、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C、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D、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E、适当使用母语。
F、正确对待错误,对其进行分析和疏导。反对有错比纠,适当纠错。 G、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操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教学过程:三阶段――1、语言的理解。教师以旧带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发现式学习)2、培养语言能力。在理解基础上作有意义的练习。3、语言的运用。脱离课文进行实际交际的练习。
优点和不足:A、最大贡献是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论述二语教学,注重对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研究。
B、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C、主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D、主张“发现学习”,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在理解基础上操练 E、利用学生母语
F、转换生成语言法如何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探索。 G、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H、认知法作为独立的外语教学体系不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学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