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态自然,大方。体态语运用得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较好地运用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计课的语言。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讲课语言。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适中、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较好,语言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普通话基本标准,语速过快(慢)、语言基本清楚。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过快(慢),有些语言听不清楚。。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二―――提问技能评价量规 等级 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提问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 (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提问内容(60分) (54-60分)
问题内容明确,提问方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恰当,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且分析评价准确,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表扬、批评和鼓励。 (48-54分)
问题内容较明确,提问方式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较恰当,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分析评价较准确,对学生做出比较恰当的表扬、批评和鼓励。 (48-36分)
问题内容基本明确,提问方式基本上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基本上恰当,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分析评价基本准确。 (36-0
分)
问题内容不明确,提问方式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问时机不恰当,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认和评价。 教态(10分) (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提问时运用的身体语言恰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较好地运用了身体语言。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身体语言配合问题的提出。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身体语言配合提问语言。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提问语言区别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变化明显,恰当。 (8-9分)
语言规范,提问语言区别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变化较明显,恰当。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提问语言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区别不大。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提问语言与讲解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相比,没有变化。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三―――演示技能评价量规 等级 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演示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 (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演示内容(60分) (54-60分)
演示的内容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对学生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匹配。 (48-54分)
演示的内容较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较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较匹配。 (48-36分)
演示的内容基本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基本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
有一定的相关度,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基本匹配。 (36-0分)
演示的内容不科学规范,演示的时机不恰当,演示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对学生没有启发性,演示环节与整体教学活动不匹配。 教态(10分) (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配合演示内容运用了恰当的体态语。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配合演示内容较好地运用了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演示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演示。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恰当的讲解语言,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较恰当的讲解语言,能够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6-8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配合演示内容使用的讲解语言基本恰当,基本上能够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没有配合演示内容使用恰当的讲解语言,不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量规之四―――讲解技能评价量规 等级 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讲解技能的教案设计(20分) (18-20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16-18分) 教案写作规范,设计思路较清晰,过程完整。 (16-12分) 教案写作基本规范,有一定的设计思路,过程基本完整。 (12分-0分)
教案写作不规范,设计思路不清晰,过程不完整。 讲解内容(60分) (54-60分)
讲解条理性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对学生有启发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相配合,且过渡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匹配。 (48-54分)
讲解有条理性,结构较合理,重点较突出,对学生有启发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较配合,且过渡较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较匹配。 (48-36分)
讲解有一定的条理性,结构基本合理,重点基本明确,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有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其他教学技能基本配合,有过渡,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匹配。 (36-0分)
讲解没有条理性,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对学生没有启发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与其他教学技能相配合,过渡不自然,讲解方式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教态(10分) (9-10分)
教态自然,大方。体态语运用得当。 (8-9分) 教态自然,大方。发较好地运用体态语。 (6-8分)
教态基本自然,能运用一定的体态语配合讲课的语言。 (6-0分) 教态不自然,不能运用体态语配合讲课语言。 语言(10分) (9-10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适中、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8-9分)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较好,语言清楚,有一定的起伏。 (6-8分)
语言基本规范,普通话基本标准,语速过快(慢)、语言基本清楚。 (6-0分)
语言有时不规范,不能使用普通话讲课,语速、过快(慢),有些语言听不清楚。。 合计 总计 教学设计实验评价――综合技能的评价
200 –200 年第 学期《教学设计》实验课程成绩表 姓名 导入技能(10分) 提问技能(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时机、过程是否完整)(10分) 讲解技能(内容讲解是否清楚、正确;层次是否清楚)
(50分) 演示技能
(运用媒体的时机是否恰当,是否配合了讲解的内容) (20分) 教态语言 (教态、语言使用方面)
(10分) 得分总计 (备注:4个文字教案齐全,每缺少一个教案扣除5分)
模块2 活动5 第1步
进行本模块学习反思,将您自己对这个模块的学习收获及心得记录下来。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备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学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务。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处理每堂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本功,是运用“少、精、活”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
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多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研磨。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材重点,要在精读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较准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师要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些难点,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确定教材的关键点。
所谓教材的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解决了关键点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备好学生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讲一节课要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备课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设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要一刀切,要
因材施教,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好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这就需要在课前周密设计,细致安排。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固有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时期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备好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每一节课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培养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数,培养能力的措施要明确。只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创造性开拓人才才有希望。“备好自己”也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对教育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光荣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在教学行为举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答案_模块2(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