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溶解性,气体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或水发生反应;根据极易与氧气反应,不能采用排空气法,又因其难溶于水,所以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 二、选择题
1.取用药品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B.打开试剂瓶,瓶塞倒立放在桌面 C.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再用 D.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A正确;B打开试剂瓶,瓶塞倒立放在桌面,防止污染试剂,正确;C.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再用,防止污染试剂,正确; D.用剩的药品一定不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会导致污染试剂,错误;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2.用过滤的方法能将下列各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是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食盐和沙子 C.食盐和蔗糖 D.二氧化锰和铁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过滤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A、氧气和二氧化碳两者都是气体,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故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正确,C、食盐和蔗糖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D、二氧化锰和铁粉都不溶于水,故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故选B 考点:过滤操作
3.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用途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B.化学之最 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质:金刚石 明矾:用于消毒杀菌 C.物质鉴别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玻璃棒蘸取,灼烧蒸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 D.环保知识 减缓温室效应: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减少水体污染:禁止使用洗涤剂 【解析】A、明矾可用于水中物质的沉降,不能用于消毒杀菌,故错误;B、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矿物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氮气,故正确;C、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进行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玻璃棒蘸取,灼烧蒸干有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钠溶液,故正确;D、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BC。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O2),下列各图像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C
【解析】A、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大,该选项正确;B、加热前氯酸钾不能分解产生氧气,该选项不正确;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D、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C。
点睛: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5.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化合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B.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C.反应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②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整个转化过程说明水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①为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在此转化工程中,水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而且通过转化可以完成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考点: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三、信息分析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碳元素__________; (2)钾元素_________; (3)氯化钙_________; (4)氧化铜________。 【答案】 C K CaCl2 CuO
【解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1)碳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2)钾元素的元素符号为:K;(3)氯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CaCl2;(4)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 2.选择下列适当的仪器填空(选填序号): A.药匙 B.滴管 C.量筒 D.酒精灯
(1)取用粉末状药品______; (2)取用少量液体______; (3)加热药品需用_______;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____。 【答案】 A B D C
【解析】(1)药匙用于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2)滴管用于吸取少量液体;(3)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4)量筒用于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 3.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活性炭 B.氮气 C.氧气 D.干冰
(1)可用于急救病人_____; (2)可用于防止食品变质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_____; (4)可用于冰箱除臭剂_______; 【答案】 C B D A
【解析】(1)氧气能支持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2)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于灯泡填充保护气;(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4.请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反应(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H2+O2H2O)。
(1)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燃烧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使双氧水分解__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 (5)碳酸氢铵(NH4HCO3)加热分解_______。 【答案】 P+O2P2O5 Mg+O2O2 NH4HCO3 NH3+ CO2 +H2O
MgO H2O2
H2O+O2 KMnO4
K2MnO4+MnO2+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符号表达式为:P+O2P2O5; (2)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故符号表达式为:Mg+O2MgO; (3)二氧化锰使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为:H2O2 H2O+O2;(4)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5)碳酸氢铵(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符号表达式为:NH4HCO3 NH3+ CO2 +H2O。 5.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答案】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时,可看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探究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
(2)如果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加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锥形瓶内加入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锥形瓶内液体的液面应到_____(填“a”或“b”)处。
写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氧气可选用装置C或______(选填装置序号),选用装置C的理由是_____。 (4)用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制取O2,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 用下图装置收集并测量产生O2的体积,所测定的O2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部分氧气溶于水 ②集气瓶中有空气 ③氯酸钾未完全分解
【答案】 长颈漏斗 水槽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碳酸钙(或石灰石或CaCO3) a 略 E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 ①③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水槽;(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时A中锥形瓶内应先加入的物质是石灰石或大理石,锥形瓶内液体应加至a处,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表达式:CaCO3+HCl CaCl2+H2O+CO2;(3)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所以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上图E或C,选择C的理由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用图2装置收集并测量产生O2的体积,所测定的O2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小,可能是部分氧气溶于水、或氯酸钾未完全分解、或与量筒连接的导管中水的体积未算,故填:B,①③。 2.下图是铁丝、木炭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A中图③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造成的不良实验后果是______。改正后进行实验,铁丝燃烧生成的固体物质为______(选填序号)。 A.黑色的FeO B.红褐色的Fe2O3 C.黑色的Fe3O4
由实验A可看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其原因是____。
(2)实验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实验后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此现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 中集气瓶底部未放水或铺一层细沙 集气瓶可能会炸裂 C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小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略
【解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容易溅落,溅落到瓶底时,容易把集气瓶炸裂,所以做铁燃烧的实验时,应该在集气瓶底铺一层沙子或注入适量的水,A实验中瓶底没有沙子或水,会导致生成物溅落在瓶底使其炸裂;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低,会导致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填:集气瓶底部未放水或铺一层细沙;集气瓶可能会炸裂;C ;空气中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省镇江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化学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