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网上网下联动作用。使三个课堂深度融合、协作互动、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生道德自律和道德意志水平,并且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手机媒体,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有利作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应有社会主人翁形象,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3、推进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增强学生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
由于部分学生沉迷手机网络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存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通过构建以三种模式为关键点的实践教育创新体系,打造学生喜爱的日常化实践模式。〔4〕
整合原有寒暑假社会实践、双休日社会实践、课余社会实践的体系与资源,以学校实践教育特色项目的社会实践工程、青少年志愿服务行动、德育示范基地为依托,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才培养效益。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加强和改进,增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并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摆脱虚拟网络的束缚,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健康心理和性格,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4、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最终实现理性自觉
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对其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水平。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体,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及科研优势,将科学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构筑独具其学科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其次,大学生个体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自觉提高选择和使用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将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而提高教育的成效。因为自我教育就是一种完完全全的主动教育,可以使教育的过程达到高度的个性化,这对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使新媒体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大学生提高社会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张艳芬,牛秀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7):16-18.
〔2〕乾坤.放纵与自闭: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03):15.
〔3〕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0,08
〔4〕徐建军,胡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J〕.高校理论战线,2010,0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