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3分)
19.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五、规范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诗人苏舜钦有一首哲理诗:
题花山寺壁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诗了这首诗歌,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含小小说等)。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规范,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
????????????? ?????????????
作文提纲
文体 标题 主旨 提要
高二下语文半期考试卷 共6页 第 6 页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11.4.25
1.D.解析:郴(chēn)州,桃蹊(xī) 2.B.解析:艺:种植。
3.C.解析:①周孺允不忘父志;②通过玉岩公的人生态度,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③直接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思念;④通过古人写玉岩公的品质,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⑤总结句,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⑥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继承父祖事业。
4.C.解析:文中诗句并不能表示屈原遭谪之怨诽,前句是写湘君对湘夫人到来的渴望时的环境气氛的渲染,后句是写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这里只是借指玉岩公遭贬的地方。
5. D.解析:庞统未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而是在耒阳县表现出了出奇的才能,张飞告知刘备,刘备方才悔悟。
6.C.解析:没有说诸葛亮在附近。陆逊是深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回师的。 7.B.解析:是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性命。
8.B.解析: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仰天长叹后,自刎身亡。 9.C.解析:根据押韵和全诗含义来选择。
10.(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6)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7)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8)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9)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0)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1.(1)山水田园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雄奇飘逸(洒脱飘逸、清新飘逸、豪放飘逸) 沉郁顿挫
12. C.解析:大王的问题出在治理国家没有集中精力,不够专心。文中无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之类的信息。(3分)
13.孟子强调学习除了要有恒心外,还要专心致志,他更看重“持心”(处事所抱的态度)在求学中的作用。专心、恒心,这是修养者达到修养目标的关键所在。(3分)(如只谈专心,则最多给2分)
14.D.解析:此诗不关凡尘与佛门的旨意,仅仅写出寻春悟道的体验。(2分)
15.“嗅”字一方面写出了梅花的风神,梅花暗香浮动的特征显现了出来;(2分)另一方面,“嗅”字的动作,又传达出诗人会心的喜悦,还展现了她赏玩不已的痴迷情态。(2分)
16.①春光已逝、凋零空寂。②诗人先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再用“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悲凉衰飒的氛围。(3分)
17.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 稀、尽、飞)反衬(对比)幽竹的“不改清阴”,表现了作者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4分)
高二下语文半期考试卷 共6页 第 7 页
1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写了桑芽、幼蚕、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等景物。(或: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
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3
分)
19.运用了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4分)
20.立意角度:
(1)个人角度:品格修养的提升;行为习惯的约束;思想境界的净化;理想追求的专一?? (2)社会角度:法律的约束作用、道德的警醒作用、舆论的监督作用、教育的感化作用?? 只要谈到主体的提升需要自身与外界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可。
附:
1.参考译文(1)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2.参考译文(1)
①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讲解。另外一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要飞来了,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另一人一起在学,却不如人家学得好了。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
高二下语文半期考试卷 共6页 第 8 页
②做一件事情好像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高二下语文半期考试卷 共6页
第 9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田一中2009级高二下学期半期考暨《唐宋诗词鉴赏》结业考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