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45%。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心理调适
在新课改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往往强调的是新的教育理念的灌输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对教师的心理适应性却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来自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心理适应性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并最终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从一些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并已经成为导致学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12月底,我们曾对全市37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做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59%感到工作有压力。其中,认为所承受压力较轻的占7%;认为所承受压力中等的占42%;认为所承受压力较重的占44%;认为所承受压力极重的占7%。在有压力的教师中还存在着下列差异。其中,男性教师心理压力比女性教师心理压力更大;40岁以上的老教师的心理压力最小,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最大;专科毕业教师的心理压力比本科毕业教师的心理压力大,而中师毕业的教师心理压力最大。
对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做了具体的分析,总的来说,教师的心理问题多源于工作上的压力:
1.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社会、家庭乃至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从而造成教师沉重的精神压力。
(2)升学及对学生评估方面。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估多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住房分配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