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Ct Cs-Ct Lg(Cs-Ct) T Ct Cs-Ct Lg(Cs-Ct) 根据Kla计算公式计算Kla=
以时间t为横坐标,lg(Cs-Ct)为总坐标绘图,求Kla值。
六、思考题:
1、 曝气在生化处理中的应用; 2、 曝气原理及影响因素; 3、 氧的总转移系数Kla的意义。
实验十三 污泥处置实验
本项实验用于选择污水、污泥消化处理工艺和确定设计参数,是水处理的一项重要实验。实验是 用小型厌氧发酵罐进行的。可进行不同工艺(如污泥二级、二相、高速消化)、不同条件(如温度、 投配比)的污泥厌氧消化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厌氧消化机理的理解。
2 、初步掌握使污水、污泥消化设备正常运行及结实某些反常现象的能力。 3 、掌握厌氧消化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4 、对不同消化工艺进行对比实验,确定有机物分解率、产气率、与投配比关系(中温常规消化 与中温两极消化)。
二、实验原理:
厌氧消化是在无氧条件下,借助于厌氧菌的新陈代谢,有机物被分解,整个消化过程分二个阶段 、三个过程进行。
酸性发酵阶段,包括二个过程,一为水解作用——在微生物外酶作用下将不溶有机物水解成溶解 的和小分子的有机物;二为酸化作用——在产酸菌作用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低级有机酸。 碱性发酵阶段:是在甲烷菌作用下,将酸性发酵阶段的产物——有机酸等分解为甲烷 CH4 、 CO2 等最终产物,这个过程因最终产物是气态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故又称为气化过程。
在间歇式厌氧消化池内,厌氧消化经历上述的整个过程。消化过程开始后池内 pH 值逐渐降低, 在第一阶段基本完毕进入第二阶段后, pH 值又有所上升,同时产气速率不断增大,在 30 天左右达 到最大值,有机物分解百分数则不断提高。由于间歇式厌氧消化效率低、占地大,故生产中采用较少 ,多采用连续式厌氧消化法,这种方法池内酸性与碱性发酵处于平衡状态。
厌氧消化,由于甲烷菌的反之时代时间长,专一性强,对 pH 值及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弱,因此 甲烷消化阶段控制着厌氧消化的整个过程。为了保持厌氧消化的正常进行,维持酸碱平衡,应当严格 控制厌氧消化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消化池内温度:温度影响消化时间,也影响产气量。一般中温消化池内温度控制在 33~35 摄氏度,高温消化池内温度,控制在 55 ± 1 摄氏度。
2 、污泥消化时应注意生污泥的性质,其含水率应在 96~97% , pH 值应为 6.5~8.0 ,不应 含有有害、有毒物质。
3 、搅拌作用,既可以间歇搅拌也可以连续搅拌,这一措施对池内温度、有机物及厌氧菌的混合 、均匀分布关系重大,同时还具有破碎浮渣层的作用。
4 、营养,为了使产酸和甲烷儿歌阶段保持平衡关系,有机物的投加负荷应当适宜,此外还应保 持适宜的 C : N ,此值一般控制在 10~20 : 1 的范围内,低于此值,不仅会影响消化作用,而 且会造成 NH4 、 NH3 的过剩积累,一直消化的过程。
5 、厌氧条件,甲烷菌是专性厌氧菌,因此绝对厌氧是厌氧消化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空气的进
入会抑制厌氧菌的代谢作用。
6 、 pH 值,池内应保持在 6.6~7.6 之间。要求池内有一定碱度, pH 一般以 CaCO3 计,碱 度为 2000~5000mg/L 为佳,当 ph 值偏低时,可投加碳酸氢钠或石灰加以调节。
厌氧消化,虽然厌氧菌代谢产生的能量较少,对有机物分解速率较慢,但是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仍 符合好氧生化反应动力学关系式,即:有机物的去除特性可表示为:
式中: L0 、 Le ——分别为进、出水中有机物浓度 COD 或 BOD5 , mg/L ; Xv ——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g/L ; K ——有机物降解反应速度常数(时间) -1 t ——反应时间。
由于厌氧处理的消化速率主要取决于碱性消化阶段,所以研究对象多是碱性消化阶段的各项参数 。
在实验设备达到稳定运行后,控制 L0 、 Xv值不变,改变进水流量,使停留时间在一定范围内
变化并测定每次出水的 L0 值。以 L0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绘图,直线斜率即为 K 值。
但在厌氧处理中,由于厌氧消化时酸性消化与碱性消化的速率不同,所以存在两条斜率不同的直 线。但工程设计中均采用碱性消化阶段的 K2 值及其他参数。 厌氧池内挥发性悬浮固体Xv 为:
式中: Lv =L0 - Le ——池内降解有机物, mg/L ; Y ——产率系数 Kd ——内源呼吸速率
Y 、 Kd 系数可由上式变换后求得。
以为纵坐标,以 t 为横坐标,绘图,得两条直线,由于甲烷发酵控制着整个厌氧消化
,故以甲烷发酵阶段的 Y 、 Kd 系数作为工程设计数据使用。
三、实验设备:
1、 厌氧消化器
2、 厌氧消化加热、温度控制、搅拌装置及自动控制设备。 3、 贮气罐——肺活量仪,或湿式气体流量计。
4、 酸度计、水浴、烘箱、坩埚、马福炉。 5、 气体分析器
6、 脂肪酸、 COD 、 BOD5 、 SS 等分析仪器,玻璃器皿及化学药品等。 7、 污水连续流厌氧消化实验装置。
四、 实验步骤:
污水连续流厌氧消化实验:
1、 人工配制实验用污水,或取自某些高浓度有机废水。
2、 由运行正常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池中取够熟泥作为种泥,放入消化器内,以 1~2 摄氏 度 /h 的升温速度逐步加温到 33 ± 1 摄氏度。
3、 反应器内温度升至 33 摄氏度后,稳定运行 12~24 小时,而后按实验要求进水。进水流量 变化使水力停留时间,(t=V/Q)约为 0.5 、 1.0 、 1.5 、 2.0 、 3.0 、 4.0 、 8.0 、 12.0 、 16 、 20 、 24 天。
4、 在产气后即按上述要求连续进、出水,同时连续搅拌。加料速度应控制在 30kgBOD5 /m d 以下。
5、 每一档水力停留时间,在消化反应器进入稳定运行后连续运行 7 天以上。
每天记录、分析进、出水 pH 值、 COD ( BOD5 )、产气量、 CH4 含量等。注意池内 pH 值变 化,当 pH < 6.6 时,应加碱调整 pH 值。
五、 实验报告及要求:
实验者姓名 : 实验日期 :
某一水力停留时间下厌氧消化记录
项目内容 进水量 (L'd) 进水 COD(mg/L) 出水 COD(mg/L) 池内混合液 SS(mg/L) 1 2 3 4 时间 t(d) 5 6 7 8 9 2
池子内混合液 Vss(mg/L) 产气量 (L/d) 甲烷 CH 4 含量 (%)
六、思考题:
1 、影响厌氧消化的因素有哪些,实验中如何加以控制才能保证正常进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水处理实验指导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