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医院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本工程使用等级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计,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建设规模
一期迁建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283960平方米。门诊医技病房楼地上23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185991平方米,其中地上137043平方米,地下48948平方米;住院楼地上15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89526平方米,其中地上65743平方米,地下23783平方米;附属用房,地上4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7662平方米,其中地上4308平方米,地下3354平方米;门卫、污水处理及其它781平方米。 2. 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建筑、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强电弱电)、消防、建筑节能、防排烟、医疗气体等。
五、医院一期迁建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1.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09平方米(154.07亩) 2.总建筑面积=283960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7875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76085平方米
a).门诊医技病房楼:建筑面积=185991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7043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48948平方米 b).住院楼:建筑面积=89526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5743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23783平方米 c).附属用房:建筑面积=7662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3354平方米
d).门卫、污水处理及其它:建筑面积=781平方米 3.容积率=2.02<3.5
4.建筑基底面积=19005平方米 5.建筑密度=18.5%<35% 6.绿地率=36.6%>35% 7.建筑高度=99.8米<100米
a).门诊医技病房楼:99.8米(含室内外高差0.3米) b).住院楼:67.8米(含室内外高差0.3米) c).附属用房:23.65米(含室内外高差0.45米) 8.机动车停车=1265辆>207875/100*0.6=1248辆 其中地上停车=470辆>15% 地下停车=795辆(含部分机械停车) 9.设计床位=2046床
a).门诊医技病房楼:1262床 b).住院楼:784床
1.建设方应落实该工程的各项批文。
2.建设方应落实该工程总体规划的各项审查批文(包含总体规划及建筑单体方案、交通影响评估、辐射环境影响评估、地震安全影响评估)。
3.建设方应落实市政工程设施基础资料(含周边管线图、市政标高、位置、接口点、市政工程给排水、电气、燃煤气等设计许可条件)
4.建设方应落实基地内部220KV电缆管线的详细埋深情况,避让及保护范围。着手开展基地内部热力管网的迁移工作。
5.建设方应落实规划公平路的高程调整情况。 6.建设方应落实人防设置标准,并取得批文。
2
六、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要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总平面
一、总体布局
医院新址位于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东岭北街以西,亚泰大街以东,规划公平路以北,基地北侧为居住区。总用地面积102709平方米。建设地点内部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211.35左右,与东岭北街和规划公平路高差较大。
某医院一期迁建工程设计内容,包括位于基地西南角的门诊医技病房楼,主要功能为门诊、急诊、医技、感染门诊、住院等相关医疗功能。住院楼位于基地的东南角,设有空中连廊、地下通道与门诊医技病房楼相连,主要功能为住出院处、医技检查、住院、生活服务等相关用房。附属用房位于住院楼北侧,靠近东岭北街,与住院楼地下三层通过地下连通道相连,主要功能为污水源热泵机房、锅炉房、高压氧、制氧机房等设备用房。污水处理则位于基地的东侧,靠近东岭北街,缩短污水的排放距离,且位于下风向。 院区对外主要出入口:门诊入口设置于基地南侧规划公平路上,设有入口广场,出租车排班通道,方便大量人流集散。急诊入口设置于基地西侧城市主干道亚泰大街上,可使急救病人快速到达。住院入口则位于基地东侧东岭北街上,与门诊及急诊病人分流。污物出口则单独设置于基地北侧靠近东岭北街上,位置隐蔽,洁污分流。
院区南侧门诊入口处设有景观广场,塑造院区开放大气的入口形象。东侧住院入口处利用与东岭北街高差,设有景观台地。院区内部中心位置设有景观大道,将220KV电缆通道设置于绿化带中,有利于电缆设施的保护。院区的住院楼北侧设有六千多平米的绿地景观花园,为病患及家属提供了一个康复休闲养疗花园,营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户外空间。
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新建建筑朝向统一,南偏西4.278度。保证住院病房70%以上有良好的日照朝向,其它楼位置及相关距离见总平面图。
二、场地概述
本工程用地周边亚泰大街及东岭北街为现有道路,其中亚泰大街规划拓宽至54米,东
岭北街规划拓宽至28米,基地南侧公平路为规划道路,规划道路宽度为28米,目前设计是以甲方提供-建设用地规划条件附图(2010年10月26日吉林省规划院签发)绘制。工程建设场地平整,项目总平面图采用长春市坐标系统和长春市高程系统。主体建筑物坐北朝南,
南偏西4.278度。场地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大致为211.35米。建筑物退界按照甲方提供-建设用地规划条件附图(2010年10月26日吉林省规划院签发)相关退界要求退界。
三、交通组织
基地主入口由南侧规划公平路进,设有环形车道,满足基地内部交通需求。进入地下室的汽车坡道分设三处:靠近门诊医技病房楼西侧设一个门诊汽车坡道;靠近住院楼东侧设一个汽车库出口坡道,并通过定时管制作为污物专用车道;在门诊医技病房楼北侧靠近住院入口处设一个住院访客汽车坡道,并兼做清洁物品的运送入口。
门诊医技病房楼、住院楼、附属用房四周,设置环行车道,单车道宽度4M,双车道宽度9M到7M,转弯半径12M。所有的内部道路设置均在规划部门要求的基地建设范围以内。地面机动车停车位470辆,地下机动车停车库795(含部分机械停车)辆,满足《长春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标准》(长规发(2005)75号)指标要求。在门诊医技病房楼门诊、急诊,住院楼住院入口附近设置临时车位及残障车位。
院内在车行道路两边设置人行道,联系各入口、建筑及休息、活动场地,供入院患者及家属安全行走,人行道宽度为1.5米。
四、消防施救及无障碍
环绕高层建筑四周,设置环行消防车道,门诊医技病房楼南侧和北侧分别设有8315M的消防登高场地,住院楼南侧及北侧分别设有8315M的消防登高场地,满足消防救灾需求。高层建筑底边有一个长边或超过1/4周长的消防扑救面,满足消防救灾需求。 门诊医技病房楼,住院楼沿建筑物设置环行消防车道,两栋高层间距大于13m,与附属用房间距大于30米。单向消防车道净宽4m,双向为7m,车道内侧转弯半径12m,车道内侧距建筑外墙≥5m。
在首层各个主要出入口,如门急诊入口、住院入口等院区建筑主要入口处设置无台阶式缓坡道,坡度均不大于5%。有台阶处的入口设置坡度不大于1:12的无障碍坡道。
五、绿化景观
在门诊入口处设置半圆形的入口景观广场,配合绿化点缀,塑造了某医院包容、开放、大气的整体形象。住院入口处则利用与东岭北街的高差,堆叠出台地式景观入口,宽阔的踏步,层层跌落的植栽绿化,形成了立体的入口景观。院区中心位置则以一条景观大道形成景观主轴,将一二期分隔开来,同时将急诊入口广场及住院入口广场串联起来,在
3
南北、东西道路交汇处形成圆形主题雕塑景观,赋予院区以内涵。沿中心景观轴向北扩 展,形成六千多平米的住院养疗花园,为住院病人营造一处静谧的康复养疗环境。将医院 塑造成国内一流的“绿色医院”,“花园式医院”。
六、竖向设计
根据甲方提供长春市测绘院《某医院现状地形图》电子文件,新建门诊医技病房楼、 住院楼室内设计标高±0.000米相当于长春市高程系统211.65米,附属用房室内设计标高±0.000米相当于长春市高程系统211.35米,台阶处出入口室内外高差0.3-0.6米,底层 各出入口具体高差,按总平面图的道路设计标高确定。
竖向布置方式采用平坡式,地表雨水约30%由道路路面排向城市道路,其余部分汇至 道路及绿地、停车场的雨水口,通过排水暗管排至城市雨水管网。基地内道路结构采用 C35砼路面板250厚,水泥稳定粒料基层200厚。道路、停车场的竖向设计,详见总平面图。
4
第三章 建 筑
一、设计依据规范
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05年修改版)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8《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年版)(8)《长春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 19《长春市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标准》长规发(2005)75号 20《吉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xxx-2006(征求意见稿) 21国家及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
二、设计标准要求
1. 本工程建筑:门诊医技病房楼(地上23层,地下3层)、住院楼(地上15层,地下3层)、附属用房(地上4层,地下3层)。各楼的概述详见右附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2. 门诊医技病房楼地下室:平时为汽车库、设备机房用房,战时为核六级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物资库,其中人员掩蔽所面积约8300平方米,物资库面积约为3460平方米。
工程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建筑名称 门诊医技病房楼 住院楼 附属用房 建筑面积 地上137043 m2 地上65743 m2 地上4308m2 建筑占地面积 12075m2 5116 m2 1033 m2 地上建筑层数 23层 15层 4层 建筑防火类别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多层公共建筑 耐火等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50年 50年 地震基本烈度 7度 7度 7度 主要结构选型 框架剪力墙 框架剪力墙 框架 人防类别和防核六常六级平时为汽车停车库,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 护等级 所,物资库 地下室防水等一级 一级 一级 级
5
三、建筑平面设计
(一)门诊医技病房楼
1.一层:设置了门诊大厅、门急诊药房、急救中心、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留观病房、门急诊输液、儿科等,东侧有门可与住院楼相通。门诊大厅内设有导医柜台,并设置咖啡茶座休息区。门诊大厅入口处为两层挑空,大厅中心区域设置了电扶梯及残障电梯,方便大量人流的集散,电梯与电扶梯区域挑空至六层,上部为采光天窗,使门诊大厅变得宽敞明亮。
2.二层:设置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走道,并与住院楼有空中连廊相接。沿着南北大走道分别布置了外科,消化内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在中心区域设置为内镜中心,方便门诊及住院病人使用。
3.三层:设置了脑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等门诊,中心区域为检验中心,南侧为功能检查。设有空中连廊与住院楼相接。
4.四层:设置以轻微病人门诊为主,主要有中医科,针灸科,介入科,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疼痛科,口腔科,口腔外科,皮肤科,美容科,中心区域为病理科,输血科,南侧为眼科预留发展及配镜中心,通过空中连廊与住院楼形成便捷的联系。
5.五层:设置以中心手术部为主,共设置中央手术室48间,门诊手术室3间,与手术室贴临布置ICU,并可通过内部通道相通。南侧设有家属等候区,用餐休息区及空中景观花园,为手术家属提供舒适温馨的等候空间,缓解压力。
6.六层:设置有手术更衣办公区,中心供应室,手术部净化空调机房,预留发展用房等空间。
7.七-二十一层:设置为标准病房层,分别设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六人间病房,每
个护理单元设置床位40张。护士站位于标准病房的入口处,方便照护及对病区进出人员的管制。护士站对面设有重症病房,缩短对重症病人的照护距离,方便对重症病人的救治。护士站北侧为医护人员工作区,独立成区与病患及家属活动区相分隔,为工作人员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两个护理单元中间设有病床梯(8部)及访客电梯(8部),并将访客及病患用电梯厅分设,使健康人群与患者分流,并保证病床梯的使用效率。在每个护理单元的尽端设有污物电梯,实现洁污分流。
8.二十二-二十三层:设置为VIP病房,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并独立成区,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保护个人隐私,为VIP病人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病房以单人间为主,并于二十三层设有两间套及三间套病房,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
9.地下一层:设置有影像中心,核医学科、生活服务用房以及高压配电机房、电视电信机
房、柴油发电机房、冷冻机房等设备用房。 10.地下二层:主要为停车库,平面式停车298辆。
11.地下三层:平时为停车库,共设置停车位445辆(含部分机械停车),战时为人防区域,人防设置标准以核六常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及物资库设置(暂定)。
1.一层:设置有宽敞明亮的住院大厅,接诊室,住出院处,医保新农合,康复中心等用房,西侧有门与门诊医技病房楼相通。
2.二层:设有住院中心药局,静脉配液中心,住院部电诊科,通过空中连廊与门诊医技病房楼相连。
3.三层:主要设置为产房,产科病房,早产儿病房,健康儿病房,其中共设置普通产房三间,隔离产房一间,水中分娩一间,并独立设置LDR家庭化产房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西侧设有空中连廊与门诊医技病房楼相接。
6
(二)住院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