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读课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办法
(试行稿) 2010年12月7日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实验中学构建“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议、导、练自主型、开放式高效课堂模式”的课改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课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能说、会说、敢说、愿说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思中学、言中学、练中学、疑中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焕发学习激情,逐步形成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恰当引导的学科课堂教学文化和特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率、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
二、遵循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答疑解问、自测自结均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
2.合作性原则: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形成合作氛围,在合作中查漏补缺、点拨引导、促成生成、优化方法、提升发展。
3.民主性原则:坚持民主就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促进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彻底扭转教师主宰课堂、占用学生自我学习时间的局面。
4.基础性原则。能力基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前提,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掌握双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基础目标。
5.把握主旨、灵活操作的原则: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体验过程,教师要深刻领会改革精神,苦练内功,适机灵活运用才能将教学活动落到实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体系采用不同的课前、课中、课后的组织措施,狠抓细节,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6.当堂检测、及时反馈的原则:当堂检测是监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坚持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做到每节课通过当堂检测来进行自我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补救。
7.“前台”与“后台”倒置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后台”,
1
将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通过适机的引导、点拨和拓展促使学生讨论、质疑、辩论、分析等学习氛围的形成。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8.学、讲、练相结合原则:坚持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所学所想讲出来与大家分享。边学边讲、边练边讲,练为了学、学为了讲、讲为了更深刻的学。
三、具体办法 (一)课前准备 教师:
1.优化课前教学设计
(1)整合教材,提炼任务。梳理单词、对话和课文知识要点,搜集练习题。 (2)分析学情,设计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学情灵活安排自学、合学、展示的内容、时间及环节。
(3)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 (4)根据教学内容准备课件。
(5)课前研究,个性化备课。在导学案备注栏中批注课堂中的预见性问题(易错、易漏、易混淆点,重点、难点),用红色笔书写。
2.根据教学进度布置预习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进行预习,但不要面面俱到。
3.课前对学生的预习笔记进行针对性批改,也可批注激励性语言,从中了解学生的收获和疑点(课上,可以板书、媒体等形式呈现预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教师的课前个人备课提供依据。
4.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口语训练要由备课组结合教学实际规划出阶段性话题,其内容与课文学习、写作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围绕话题自由发挥,可以是对话或短文,重视语感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
(2)复习巩固训练试题主要针对上节课的共性问题和易错点进行。 (3)课文只是语言学习运用的拐杖。关于对话和课文理解的相关题目要抓住中心,以把握大意为主,以对话和课文的概述为辅。
2
(4)在巩固练习、当堂检测中都要有适当的选做题,达到培优的目的。 (5)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可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例如前后知识内容的整合、难易程度的分解等。
学生:
根据老师提炼的预习任务和课前准备完成相关内容。 1.根据音标拼读单词、跟磁带大声朗读单词。
2.自读对话或课文后,可利用工具书或参照有关资料理解单词、整理知识点,同时做出深层次的拓展,并写在双色笔记本上。
(二)课堂流程 第一环节:合作复习
必须长期坚持在新课学习前合作复习前次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合作复习的内容和形式
1.知识点巩固(单词、短语、对话)。学生以对子的形式口头互考,内容以课本、板书、课件、导学案等形式出示。
2.作业纠错、共性问题释疑。完全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组内讲解、总结点评等形式解决问题,把易错点用双色笔记书写于纠错本上。
3.复习巩固练习。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互讲、互评。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 1.重点短语 (1)自主学习
①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并记忆本节课的重点短语和句型。 ②学生独立造句子、编对话。
③对某个展示内容有补充或拓展的想法及时书写在旁边。
④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导学案的知识点巩固训练。 教师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切记不催促、不打断学生的学习,原则上不解决学生自学中的个性问题(待小组合作时让组内解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有效学习。
(2)合作交流
3
①小组讨论,深度学习。以2人小组、4人小组造句子、编对话,相互讨论、讲解重点短语、句型的运用和巩固训练,并拓展相关知识点。必要时教师做点拨、引导。
②小组展示,成果分享。组内或组与组交叉展示自己所造的句子、对话和巩固练习。
2.对话或课文 (1)自主学习
①自主朗读对话或课文。
②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
③听录音并画出其中的重要短语和句型,并对双色预习笔记做补充。 (2)合作交流
2人小组、4人小组或组与组交流学习,并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教师做点拨、引导。
第三环节:强化巩固,展示分享。
1.教师分配展示内容,随后组长将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
2.展示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问题进行及时纠错、补充和拓展。 3.教师给予小组或个人及时的鼓励,做好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以鼓励或提建议为主,少一些批评)。
4.教师要对学生争论的焦点问题及时做出定位,并对学生讲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学生实在不能讲解到位,教师进行引导、补充、拓展。
5.学生展示要求:
(1)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清楚表达。
(2)神态自然大方,面向全体,最好能根据其他学生的表情做出及时的调整。 (3)培养学生的展示欲望、展示能力。
(4)坚持差生讲解,中生点评,优生总结的做法。 第四环节: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1.题型要求
(1)具有典型性、量力性 、针对性、梯度性,突出重点。 (2)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并区别对待。
4
2.组织形式
当堂检测是对本节课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所以一定要严格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按时完成,不得看书或讨论。
3. 及时反馈:
(1)有检必改。可教师全员批改或抽查批阅;也可教师批阅组长的,组长批阅组员的;也可组内互换批阅、组组互换批阅。对检测结果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2)及时评价。教师及时对本节课做出整体评价,评价侧重于培养学生书写、表达、倾听及自学、合学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生成等方面,重视激励,课后可以把表现积极或进步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上方。
(三)课后跟进
1.充分利用选做题和小组长的培养进行培优。
2.教师通过对潜能生的多次抽测并与之沟通督促和激发学习积极性。 3.将小组长和潜能生结对子进行帮扶。 4.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奖励。
5.每两周组织一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会;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天进行交流反思(优点和缺点),也可在办公室设授课反馈小黑板。
(四)其 它
1.每日积累。每日可积累一条谚语或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行记忆,编制在导学案的页脚处,每节课前大声朗读三遍,纳入课堂抽测。 2.双色笔记和纠错本的检查形式 (1)教师抽查。 (2)科代表抽查。 (3)小组长交叉检查。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只做必要的点拨引导,尽量让学生来解释说明,舞台永远是学生的,教师置身“后台”,观察学生的状态,发挥调控。切忌站在学生面前长时间掌控课堂。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办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