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
(**大学,***)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
在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当前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的调整面临比以往更多的刚性制约,严峻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智慧。针对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培育出新的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结构调整;需求;新兴产业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
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规律来看,卡尔多典型化事实(指一种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和基本特征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事实)分析将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增长机制作了规律性的描述。而发展中国家则依赖于非均衡的结构转变,结构调整将有关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联系起来。这些方面包括农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出口导向、城市化和人口结构转变等,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结构转变重点,不同的角度也得出不同的结论。所有这些,都将会对不同产品、不同行业或产业的需求和供给市场产生深刻的、长期的影响。发展经济学家将这种结构转变的特征事实做了一系列的归纳
(一)产业结构变化
结构调整直接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对产业结构系统的分析源自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库兹涅兹产业结构论即指其关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的学说。库兹涅兹在其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联系。他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分别称为A部门(农业)、I部门(工业)、S部门(服务业),把57个国家和地区按195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为8组,根据国民收入和不同产业就业人口的统计数据,从时间系列分析和横断面分析中得出如下结论:
(l)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的产值比重不断下降,且低于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农业部门就业比重也在不断下降,但下降程度低于农业在国民收入的产值比重。但农业劳动力呈不断减少趋势。
(2)工业部门在国民收入的产值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劳动力比重基本不变。
(3)服务部门在国民收入的产值比重基本不变或略有上升,但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教育、科研及政府部门中的就业人口比重上升最快。
库兹涅兹从宏观上分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随着经济增长发生的结构变化,他观察
到的部门间劳动生产率和增长速度有着系统性的差别,同时也指出了劳动力流动的方向。
(二)外贸变化
根据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如果本国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比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外国,那么本国的实际汇率就会相对于外国升值。因为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增长速度通常高于不可贸易品部门,因此根据这一理论,一国在经济赶超过程中会伴随着实际汇率升值。
由于在一个经济体内,不同产业存在工资水平趋向一致的倾向,因此,尽管非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较慢,但该部门的工资水平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这会引起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依据一价定律并以外汇计算,假设贸易品价格在各国是一样的,那么非贸易品对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会引起非贸易品价格乃至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总体物价水平会保持稳定,名义汇率会升值。因此,不管是哪种情况,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往往都会出现实际汇率的升值。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适用于资源缺乏而又对外开放,并且通过改变产业和出口结构而达到快速增长的国家。战后的日本被普遍认为是符合巴拉萨定律的典型例子。我国作为目前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国家,人民币汇率也将随着经济发展受到逐渐加大的升值压力。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提高生产成本的因素,这就意味着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加工模型难以长期为继。事实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己经成为现实,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外贸部门需求大幅萎缩,相应产品的需求也大幅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变化。这也说明原有的产业结构难以为继,调整势在必行。
(三)城市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资金、人力、技术等各种发展资源快速向城市集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居民带来了种种在工作、生活、娱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便利。同时城市的兴起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城市的“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日益提升,而且产业的效率也极大提高。城市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平台。经济学家已观察到这一变动趋势,社会也对此达成共识。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不可分。工业发展是城市崛起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城市化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以农业为主转变成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在人口职业上表现为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效率更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在土地及地域空间上表现为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各种要素配置更趋便利、优化,竞争更为充分,经济得以稳步增长。
城市化的积聚效应是经济中的正外部效应。集中的、大规模的本地市场有利于生产专业化和深度分工,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良好的基础设施,成熟和发达的金融、信息、技术服务,广泛的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娱乐设施和交往平台有利于吸引优质企业和高素质人才。而且,由于企业和人口的聚集,将产生溢出效应,因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中国经
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9)。但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外部成本也会上升。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居住成本上升。而且人口密集还会导致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社会成本的上升。政府不得不增加其财政支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治理环境,公共成本上升。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在这些提高的外部成本中,有些是城市化规模扩大所引起的,而有些则是政策的扭曲造成的。
通过库兹涅兹产业结构论可以知道,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增长将随着经济增长一直进行,这必然要通过不断的城市化进程来实现。而城市化所产生的产出积聚效益和外部成本的共同作用将影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和工资水平,同样也对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城市化对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行业的需求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房地产、餐饮、娱乐等细分行业等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积聚效益和规模效益,这可以推动金融服务、高端制造、软件设计等行业的竞争力或者降低成本,也有可能吸引高端人才,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相应变化。最后,由于城市化导致外部成本过高可能导致低成本的低端制造业的转移。
(四)收入增长变化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依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后发现:低收入家庭花费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而高收入家庭花费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支出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较小。后来人们将这一发现称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国际上经常使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各国的消费习惯,利用恩格尔系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了一个相对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一59%为温饱,40一50%为小康,30一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当然,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一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同时,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也应注意到,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的经济学家又对恩格尔定律做了若干补充,恩格尔定律的内容有所增加。目前西方经济学对恩格尔定律的表述如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下降,用于服装、娱乐、交通、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上升,而用于家庭住宅建设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维持不变。
从恩格尔定律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带来的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必然会导致相应的消费结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要求产品结构改变,产品结构包含着消费品和生产品,它们的内容和比例关系的改变,必然要通过市场供求关系、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关系的改变导致产业结构的改变来实现,从而影响相应的劳动力市场。下表是我国1978一2009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是逐步下降的。
(五)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结构转变指人口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使绝大多数人口在多数时间里不会增长过快。实际上,许多人口不仅没有增长,而且当出生率不能抵消高死亡率对人口的作用时,人口还可能完全消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死亡率逐步下降。由于死亡率的下降多数先于出生率,转型期中人口会快速增长。在欧洲和一些工业化国家,死亡率下降缓慢。另外一些国家在20世纪才开始人口转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国家的死亡率下降迅速,而出生率不如死亡率下降那么迅猛,因此人口快速增长。
以芬兰为例,这个国家经历了人口转变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这是极慢的增长或无增长的阶段(1785年一1790年)。其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3.2?,自然增长率仅为0.6?。第二阶段为高出生率与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阶段(1825年一1830年)。这段时间,其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2.4?,自然增长率为 1.4?。第三阶段为下降的出生率与相对低的死亡率导致的低增长(1910年—1915年)。其出生率为2.9?,死亡率为1.7?,自然增长率为1.2?。第四阶段为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同时作用导致极低的人口增长(1996年)。其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1.0?,自然增长率为0.2?。
经济增长导致死亡率长期稳定地下降是人口转变的根本原因。农业、工业和卫生等的发展进步,导致食物供应充足、生活水平和医学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持续下降,人民寿命延长。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已经提高了犯年。美国中央情报局20n年的估计,整个中国的平均期望寿命为74.68岁。根据2011年3月上海市卫生局发布的数字显示,上海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已从2009年的 81.73岁提高到去年的82.13岁。这意味着上海人的期望寿命比德国人或英国人高出两年以上,超过瑞典人、瑞士人和挪威人,甚至比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还要长。随着这30年来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平缓增长,使得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老龄化的倾向。
总体而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稳步下降,少儿比例相应下降。表3.4描述了1982年至2009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情况。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增大,金字塔结构上端逐渐庞大,而儿童比例的下降则使得塔基缩减。这与改革开放初期“塔顶尖、塔基宽”的形状存在显著差异。人口转变在需求方面,由于年龄结构的不同,消费市场需求也会相应不同。在婴幼儿的消费中,营养食品、智力开发、保育费用占据重要位置。少儿人口处于学习阶段,主导需求是文化教育;而老年人口处于养老阶段,主导需求是医疗服务和养老保障。老年群体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特有的消费模式,将会对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产生重大影响。随着高龄老人增多和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老年医疗保健用品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方便老年人看病、治病的医疗方式,如家庭医生、送医药上门等,都会有很大的市场。其次,社区养老服务也很有发展潜力。随着家庭规模微型化的发展,核心家庭在家庭总数中所占比例上升,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对老年人生活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它既包括家政服务、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护理等,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茶室、托老所、老年食堂、老年病防治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等。这将会对服务行业的相关企业的市场需求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其劳动力需求。
二、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难点 1、现有经济结构过分倚重外需轻内需
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超过60%,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水平。外贸依存度过高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过分倚重,同时也造成了内需不足的发展“短板”。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拉动,会导致经济发展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增强,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使我国外需持续增长的空问遇到制约,也使得我们通过外需市场消化大量过剩产能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尽管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步恢复,我国外贸出口这一驱动力不能放弃,但长远来看,我国依靠外需拉动的趋势应该而且必须改变。
2、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投资需求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当前宏观经济总量中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外需减少后的消费水平不足,是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阶段。这一阶段客观上要求经济结构与之相匹配,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以消费拉动为主。但近年来,我国投资率持续攀升,从2001年的36.5%提高到2006年的42.7%,消费率却降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6年的50%,其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36.4%,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超过20多个百分点。当前我国消费率明显滞后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
3、“两高一资”项目难以遏制,产业结构依然落后
巨额救市投资对提振经济发挥出关键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我国蓖化工业产能过剩现象加重,部分产业出现“逆向调整”倾向。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业项目具有投资大、见效快、回报高等特点,在强大的投资动力和货币信贷支持下又开始恢复生产。在新一轮以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假若把握不当,监控不力,很可能成为一些地方热衷的选择。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看,目前工业比重过大,工业中高能耗、高物耗的重化工业增长偏快。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高度依赖必然带来产业发展失衡、高物耗和能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4、各地同质布局现象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晰
由于各地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性差,合作机制还不健全,分工协作不够,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缺乏整合,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发展不够,“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低层次竞争的现象依然存在。从某个地区或企业来讲,依据自身资源禀赋进行结构调整,加大对原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是理智和合理的。但是,当众多类似地区不约而同地向同一方向调整时,往往会出现目标市场选择中的“多数谬误”,?产生新一轮的结构趋同问题。从沿海地区到中西部省份,由于各地对调整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