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四)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积累(15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从者病,莫能兴 兴:高兴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畜:牲畜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气息 .D.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妖:反复 .
【解析】 A项,兴:起来。B项,畜:指平日积聚,储藏。D项,妖:不善,恶。 【答案】 C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幼而不孙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御六气之辩 D.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析】 A项,“孙”通“逊”,顺从长辈;“弟”通“悌”,尊敬兄长。B项,“涂”通“途”,道路;“莩”通“殍”。C项,“辩”通“变”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左丘明耻之”中的“耻”一致的一项是( ) .A.匿怨而友之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曲则全,枉则直 .
【解析】 例句中“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A项,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B项,莽苍,形容词作名词,近郊、郊野景象。C项,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D项,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答案】 A
4.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五十而知天命 ..B.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C.鱼出游从容 ..D.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
【解析】 A项,古义,自然界的规律;今义,上天的意志,泛指命运。B项,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①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②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C项,古
- 1 -
今义相同,不慌不忙,镇静,沉着。D项,古义,资质优秀的人;今义,某些国家的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道一以贯之 B.未之有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解析】 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离娄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秋水》)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天下有道 道:道理 .B.所恶勿施尔也 尔:如此 .C.固不知子矣 固:安稳 .D.请循其本 本:根本 .
【解析】 A项,道:方法。C项,固:固然。D项,本:原来的话头。 【答案】 B
7.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与之聚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 .
- 2 -
B.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请循其本 .
C.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D.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 .
【解析】 D项,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代指动词涉及的对象。A项,代词,他们/助词,连接主谓之间取消谓语独立性,不译。B项,代词,他,指君王/代词,指我们。C项,介词,替/动词,是。
【答案】 D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桀纣失去国家不在于他们的残暴,而是因为他们失掉了百姓,让百姓到了别的国家。
B.文章认为得到百姓也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认真对待民生问题,比如自己厌恶的事情不要强加给百姓等。
C.孟子认为百姓对待有“仁”的君王,就像大水一样流向低洼的地方一样,他们会浩浩荡荡地回到自己的祖国。
D.庄子与惠子争辩的原因是二人对鱼的快乐的感悟不同,庄子认为鱼在水中游是快乐的,而惠子认为鱼不快乐。
【解析】 A项,“失其民”主要指失掉民心,“残暴”也是其中一个方面。C项,“回到祖国”有误,“归”主要指归附、依附。D项,惠子认为庄子不是鱼不能够知道鱼的快乐。
【答案】 B
9.把下面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1分) (1)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就好像要治好长达七年之久的慢性病,须找到三年的陈艾一样不能实现。 (2)刚才你问我“你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句话,就表明你是在已经承认我知道鱼的快乐后才来问我,我是在濠梁上知道的。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 3 -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鸪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而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
【注】 ①蜻蛉:蜻蜓。②俛:通“俯”。③仞:古代计量单位。高一仞相当于现在的七尺左右。④噣:通“啄”。⑤菱衡:菱角和荇菜。⑥翮:鸟的翅膀。⑦碆卢:弓箭。⑧矰:短箭。⑨磻:锐利的石制箭头。⑩抎:同“陨”,坠落。
10
⑨
⑩
⑦
⑧
⑤
⑥
④
③
①
②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而不以国家为事 .
B.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 .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C.昼游乎茂树 .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D.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 .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
【解析】 A项,表承接,并且/转折连词,但是、却。B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C项,都是介词,在。D项,介词,和、跟/连词,和。
【答案】 C
11.下列六项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明不能“居安思危”行为的一组是( ) ①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②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③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 ④
- 4 -
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⑤而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 ⑥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居安思危的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①出了问题想办法。已经有了问题不是“安”。②自己认为没有危险,没有居安思危。③不知道别人已经把弹弓对着了自己,还悠闲自在地在枝头。没有居安思危。④雀的结果。⑤不知道别人已经领受命令,准备对付自己,还是很悠闲的样子。没有居安思危。⑥庄辛预测的楚王不居安思危的结果。
【答案】 D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使用通俗、生动的比喻,提示楚王要认识自己的过错,激发他悔过之心,又指出一条出路。
B.文章用汤武、桀纣的事例对比,鼓励楚王重新振作,清除了楚王思想上的隔膜和障碍,引出下文对楚王的赞美。
C.文章描写的黄鹄特点很突出,很有气势,但是黄鹄也受到猎手的觊觎,说明楚王以前没有听劝告。
D.文章最后一段由古及今,点明楚王衰败的根源和过失的实质,直接对楚王进行讽谏,希望楚王疏远佞臣。
【解析】 文章描写了楚国被打败后庄辛劝谏楚王的过程。第一段写了庄辛劝谏楚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引发后文对楚王的批评。接下来的三段列举蜻蜓、黄雀、黄鹄的遭遇,证明必须居安思危,时刻警惕的道理。这三段使用排比,反复阐释,语气委婉,逐层深入,反面论证不居安思危的后果。第五段由物及人,以蔡灵侯不恤国政,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历史史实,阐明国君更应该居安思危的道理。第六段,文章由古及今,将楚王国破家亡的现实重新摆出,点出其衰败的根源和其过失的实质,直接对楚王进行批评和讽谏。所以B项中说文章使用事例赞美楚王错误。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如果是截长补短,算来也还有数千里,哪里只有百里的土地呢?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综合检测语文版必修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