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减少解析几何计算量的十种方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减少解几试题计算量的十种方法

—高考对策之一

在数学试卷中,解析几何题的繁杂运算是令学生感到头痛的首要问题. 其实,许多解析几何题中的繁杂计算,不是不可避免的.常见的策略是:

(1)设而不求.

【题1】(湖北黄冈,元月考,10题) 已知直线l交椭圆4x2+5y2=80于M、N两点,椭圆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B点,若△BMN的重心恰好落在椭圆的右焦点上,则直线l的方程是 ( )

A.6x-5y-28=0 B.6x+5y-28=0 C.5x+6y-28=0 D.5x-6y-28=0 【分析】如图,椭圆的右焦点既是△BMN的重心,容易求出边MN的中点 坐标,那么求直线l的方程,关键在求该直线的斜率.

若用常规方法,须设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代入椭圆方程,而后利用韦达定 理及线段的中点公式求之.显然这个计算量是不菲的.更好的方法是:

OyB(0,4)NxF(2,0)C(3,-2)Mx2y2??1.∴椭圆上顶点 【解析】由4x?5y?80?201622图1

B(0,4),右焦点F(2,0).为△BMN的重心,故线段MN的中点为C(3,-2).

?4x12?5y12?80设直线l的斜率为k.,点M?x1,y1?,N?x2,y2?在椭圆上,∴?2? 2?4x2?5y2?804?x1?x2??x1?x2??5?y1?y2??y1?y2??0?k?所求直线方程为y?2?y1?y24x?x466???12????

x1?x25y1?y25?456?x?3??6x?5y?28?0,选A. 5【评注】我们用参数设置了M,N两点的坐标,但在解题过程中没有也不必要去求这些参数,而是根据它们应该满足的题设条件剖析出所需要的结果.这种的解题方法叫做设而不求.

(2)使用特值

6x2y2【题2】(湖北重点中学4月联考,理科8题)在离心率为的双曲线2?2?1?a?b?0?中,F为

5ab????????右焦点,过F点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右支相交于A,B两点,且点A在第一象限,若AF?mFB,则

m=( )

1

A.2 B.3 C.4 D.5

????????【分析】按常规求m值,必先求向量AF与FB之长.由于双曲线的

方程无法确定,又必须使用参数,其计算量之大是让人望而生畏的.

注意到本题最终要求的是比值,根据相似原理,比值只与图形的形 状有关.也就是说,无论将原图放缩多少倍,都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yAO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取特值,让方程具体化.

【解析】e?B1FA1Bxc6?.不妨设a?5,c?6,?c2=a2+b2,?b?11,双曲线 a5x2y2??1,其右焦点F?6,0?,设A6?t,3t,代入双曲线方程: 方程为:

2511??图2

11?6?t??25?3t2?25?11?64t2?132t?121?0

2??16t?11??4t?11??0.于是t1?t1111,t2??,m?1?4,故选C. 416t2(3)平几给力

【题3】(2011.武汉四月调考.15题)过圆C:x2?y2?R2内一定点M(x0,y0)作一动直线交圆C于两点P、R,过坐标原点O作直线ON⊥PM于点N,过点P的切线交直线ON于点Q,则O M?OQ= 。

【分析】与圆有关的问题可以优先利用平面几何知识.题设条件 中既有垂线又有切线,容易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求两向量的数量积 容易想到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

【解析】如图4,连OP,则OP⊥PQ.但是OQ⊥PR于N,根据

?????????yRQNαOPx????????????22直角三角形的射影性质有:OQ?ON?OP?R

??????????????????????????2∴OM?OQ?OQ?OM?cos??OQ?ON?R

?????????即OM?OQ?R2.

图3

(4)减少参数

【题4】(北京西城元月考.13题)双曲线C:x?y?1的渐近线方程为 22????????若双曲线C的右顶点为A,过A的直线l与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交于P,Q两点,且PA?2AQ,则直线

l的斜率为 【分析】第一空,简单;难点是第二问.

2

按常规,为求直线l的斜率,必先确定P或Q的坐标.但由现有 条件却确定不了,因此退而求P,Q两坐标之间的关系.但是两点的坐标有4个未知量,计算太过繁杂.故考虑减少未知量,使运算量减半.

yP????????【解析】设P?x1,y1?,Q?x2,y2?.当PA?2AQ时, y1?2y2?0.设直线PQ:y?k?x?1?.令x=y,得

k?ky?k?y?1?,?y1?令x=-y,得y?k??y?1?,?y2?

k?1k?1OQA(1,0)xk2k12??0?k?0,???0 于是:

k?1k?1k?1k?1 ?k?1?2?k?1??0 得k=3.

图4

【别解】(巧用中点公式)如图设P(a,a),则P关于A(1,0)的对称点为R(2-a,-a), AR的中点

3?aa?3?aa??33?Q?,??符合所设条件且在直线y=-x上,??,得P?,?,?kPQ2?22?2?22?3?0?2?3 3?12(5)回归定义

x2y2【题5】(山西师大附中,元月考,8题)设F1,F2是双曲线2?2?1?a?0,b?0?的左,右两个焦

ab???????????????????????点,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使OP?OF2?F2P?0.(O为坐标原点),且PF1?3PF2,则双曲

??线的离心率是( )

3?12?????????????【分析】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OP?OF2=OQ, A.B.3?2C.3?22D.3?1

yPMF1OF2xQ???????????????????OQ?F2P且OQ必过F2P的中点.可知?PF1F2为直角三角形.

这就为用定义法求离心率创造了条件.

【解析】不妨设双曲线的半焦距c=1,.令

?????????PF2=r,则PF1?3r,?2a??3?1r,但是?F1PF2?90?,

2?????2?????2?????2?PF1?PF2?F1F2,即于是a??3r??r2?4,得r?1.

图5

3?1c2,e???3?1,选D 2a3?13

(6)正难则反

【题6】(北京海淀,5月考,7题)若椭圆C1:x22a1?y2b12和椭圆C2:?1(a1?b1?0)

x2a22?y2b22?1(a2?b2?0)的焦点相同且a1?a2.给出如下四个结论:①椭圆C1和椭圆C2一定没有公共点;

a1b1?; ③a12?a22?b12?b22; ④ a1?a2?b1?b2.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②

a2b2A.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分析】各选项都需鉴别3个命题,太繁了. 此外,正面论证哪3个命题正确,太费事了.于是将原命题转换为:?其中不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 B. ② C.③ D.④ 此外,4个选项中,最容易用特值否定的是②,故有

x2y2x2【解析】构造椭圆C1:??1及C2:?y2?1.显然C1与C2焦点相同.

251610但是a1bab510???2,1?4.这里1?1,故结论②不成立,选B. a22b2a2b210【评注】以上的解题方法,简单得太过离奇了,因此有人怀疑,这种解法是否合理.

首先,在考场上,这种解法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既然结论②在特殊情况下是不正确的,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就绝无正确的可能,这是因为:任何真命题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以下,我们再用直接法(即通法)论证:其他3个结论的正确性.

222222既是两椭圆焦点相同,那么c1.∴结论③正确; ?c2?a12?b12?a2?b2?a12?a2?b12?b2结论①:两椭圆没有公共点等价于两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

?x2y2?a2?b2?122221?1??112?12?12a2?a12b2?b1?x?2?2??y?2?2??0?x?22?y?22?0 ?22a1a2b1b2?a1a2??b1b2??x?y?122??a2b2x2y2既然结论③正确,且已知a1?a2,?a2?a?b2?b?0,故必22?22=0.

a1a2b1b2221221y最后的方程无解,,这就证明了结论①是正确的.

B2要考察结论④是否正确,仅从数据推理是困难的,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B14

OFx既然结论①正确,即两椭圆没有公共点.已知a1?a2,所以椭圆1在 椭圆2的外面. 如图6,设两椭圆公共右焦点为F,上顶点分别为

B1,B2,?FB1B2中,FB1-FB2?B1B2,故必a1?a2?b1?b2

这就是说,结论④也是正确的.既然结论①③④正确,故选B.

图6

请各位分析一下,两种解法效果相同,可是付出的代价,是不是有天壤之别呢?

(7)数形结合

x2y2【题7】(北京西城.5月考,5题)双曲线2?2?1的渐近线与圆x2?(y?2)2?1相

ab切,则双曲线离心率为( )

(A)2 (B)3 (C)2

(D)3

【分析】既是已知圆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相切,故不妨先画出图形再考查其数量关系 【解析】如图,圆C的圆心为C(0,2),且半径r=1.

y bx切圆C于点A,则△AOC是含30?角的 ab直角三角形,??AOx?60?,于是?tan60??3,

a双曲线的渐近线l:y?b y = x a C02(,) A x c2?a2??3?e?2,选C. 2aO 图7 (8)三角代换

【题8】(2007.重庆卷,22题)如图,中心在原点O的椭圆的右焦点为F(3,0),右准线l的方程为:x = 12。(1)求椭圆的方程;(2)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P1,P2,P3, 使?P1FP2??P2FP3??P3FP1,证明

111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FP|FP|FP1|2|3|P2P1yl【分析】本题选自07.重庆卷.22题,是压轴题. 难度很大.动手前一定要选择好恰当的破题路径,

OFP3x图8-1

否则将陷入繁杂的计算而不得自拔.

有关的3条线段都是焦半径,企图用椭圆的第一定义或两点距离公式出发将是徒劳的.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减少解析几何计算量的十种方法在线全文阅读。

减少解析几何计算量的十种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594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