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锻造设备的选择
选定锻造设备的依据是锻件的材料、尺寸和质量,同时,还要适当考虑车间现有的设备条件。设备吨位太小,锻件内部锻不透,质量不好,生产率也低;设备吨位太大,不仅造成设备和动力的浪费,而且操作不便,不安全。
对于此类小型锻件,采用锻锤,经查询《课程设计资料》,选用型号为C41-100的空气锤。
八、锻造温度及加热时间的确定
(1)锻造温度
在\热处理设计\主界面,在菜单项中选择\热处理参数查询\,在下拉菜单中,双击\常见金属锻造温度范围\,进入常见金属锻造温度范围查询界面,输入“45”,点击\查询\,得出查询结果。
查询结果如下:始锻温度:1150-1200℃,终锻温度:800℃ (2)加热时间的确定
在计算机辅助自由锻锻件工艺设计软件的主界面菜单中,选择\热处理设计\子
菜单,双击进入\热处理设计\主界面,在菜单项中选择\加热时间的选择\。 双击进入\加热时间的选择\界面,经查询可计算出加热设计。计算过程如下: 以经验公式确定加热时间:
τ=αK D
式中,
τ-加热时间,单位为 h ;
α--加热系数(min/mm或s/mm),查《课程设计资料》取1 ; D-断面直径或边长,单位为cm;
K-系数,低碳钢K取0.10~0.15,高碳钢K取0.20~0.30,中碳钢K取0.15~0.20。
以上方法是生产中常采用的经验数据法,其理论根据是铁碳合金状态图的碳的质量分数。所以得出:
τ= αK D=1×(0.15~0.20)×9.5=(1.425~1.9)h 取τ=1.7h 。
九、锻后热处理
1、查阅《课程设计资料》 ,锻后热处理采用以下路线:
完全退火——粗加工——半精加工——高频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 原因:中碳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由于淬火后只能进行磨削加工,不能进行切削加工,故在淬火前需进行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将零件表面加工出来,然后进行高频淬火和低温回火,使零件表面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从而能够在交变载荷、摩擦和冲击场合下正常工作。最后进行精加工,使零件表面达到要求的粗糙度。 2、对于45钢,相关热处理参数如下:
(1)退火:加热温度为820~840℃,随炉冷却。
(2)淬火:加热温度为820~840℃,水冷,硬度达55~60HRC; (3)回火:加热温度为520~560℃,空冷,硬度达228~286HBW。 3、热处理设备:箱式炉、高频加热电源设备。 4.预处理和最终处理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确定
(1)完全退火
A)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的计算公式: t = α K D 式中 t--加热时间(min或s);
α--加热系数(min/mm或s/mm); D--工件有效厚度(mm);
K--工件装炉修正系数,通常取1.0~1.5。 此时,取α=1,K=1,D=58mm, 则t =αKD=1×1×58=58(min) B)保温时间:t =αKD 式中 t--加热时间(min);
α--保温时间系数(min/mm); K--工件装炉方式修正系数; D--工件有效厚度(mm)。
此时,取α=1.1,K=1,D=58mm,
则t =αKD=1.1×1×58=63.8(min) (2)高频淬火
A)加热时间:t =αKD=1×1×50=50(min) B)保温时间:t =αKD=1.1×1×50=55(min) (3)低温回火
th(min) = Kh + Ah·D
式中 :th --回火时间
Kh--回火时间基数(min); Ah--回火时间参数(min/mm); D--工件有效厚度(mm)。 此时,取Kh=10 min,Ah=1,D=50mm
则th(min) = Kh + Ah·D=10+1×50=60(min)
十、变形或缺陷分析
以下是对在锻造工艺中的各种缺陷进行分析:
1.原材料的主要缺陷及其引起的锻件缺陷:表面裂纹、折叠、结疤等; 2.备料不当产生的缺陷:切斜、坯料端部弯曲并带毛刺、坯料端部凹陷等; 3.加热工艺不当产生的缺陷:脱碳、过热、过烧、加热裂纹等;
4.锻造工艺不当常产生的缺陷:大晶粒、晶粒不均匀、冷硬现象、裂纹; 5.锻后冷却工艺不当常产生的缺陷:冷却裂纹、 网状碳化物;
6.锻后热处理工艺不当常产生的缺陷:硬度过高或者硬度不够、硬度不均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挂轮架轴工艺设计说明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