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底板混凝土 施工准备 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2施组交底、技术交底; 3安全技术交底; 4班组培训; 5岗位责任制 测量放样 安装底板钢筋 安装底板模板 监理工程师检查 1、检查钢筋间距 2、模板的截面尺寸 1、混凝土原材料检测 2、混凝土配合比选定 3、砼生产、运输 4、制作混凝土试件
底板混凝土养护
测量放样
安装脚手支架
安装箱身钢筋
调整
安装顶板钢筋 不合格监理工程师检查 合格 浇注混凝土 1、检查钢筋间距,数量规格 2、模板的截面尺寸,位置。 3、预埋件数量、位置。 1、混凝土原材料检测 2、混凝土配合比选定 3、砼生产、运输 4、制作混凝土试件 混凝土养护
拆 模
5
6.施工要求
6.1施工准备 6.1.1施工前期准备
严格按照现场施工要求调遣施工班组和机械设备、材料进场,积极做好工程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对该桥的工程情况、水文地质、地形特点、地方资源、人力资源、工业加工能力、通讯设施、交通运输、水源电源、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征地拆迁、临时用地、临时用房、地材生产供应、外来材料采购供应等情况进行更进一步的详细调查,为编制本框架桥的施工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6.1.2施工技术准备 ①施工测量
工区测量班按复测后的线路中线控制桩、水准点进行定位放线,对框架桥布设呈十字交叉形的桥梁测控网、水准网。测量时运用全站仪放桩位,辅以钢尺复核。
②工地试验室
框架桥试验工作由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承担,中心试验室进行原材料试验和砼配合比的选定、各种试件的检测等常规试验工作。
③核对设计文件
接到设计文件后,结合设计技术交底,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区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编写会审记录。如现场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同时抄报监理工程师与发包人。
④编制施工操作细则
根据设计文件中的工程数量、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组织工区技术人员对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以确保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⑤技术交底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区技术骨干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等技术文件。工区技术人员应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下达详细的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内容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
⑥岗前培训
针对本桥的特点,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对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安全员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技能培训、工程质量、职业道德,以及国
6
家、行业、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6.1.3征地拆迁
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为工程的顺利开工做好了准备。 6.1.4机械设备准备
遵循先进性和技术性能相匹配、确保选用设备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机械设备配套。 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并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保证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进行必要的物资储备,确保机具设备的高效率运转。
6.1.5施工材料准备
所需主要材料均由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货厂家,签定供货合同。根据物资管理办法,所有进场材料均由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把好进货和验收质量关,收货时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确保工程材料质量。考虑工程所处地区雨季较长,为减少气候条件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设置材料储备设施,适量储备施工材料。
6.2基础施工 6.2.1基础开挖
开挖前先进行基础的定位放样。根据设计图纸给定的里程桩号及桥与线路中线的夹角,计算出桥的中心点及各特征点坐标,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用全站仪进行测设,放出基础轴线及平面位置,并测其高程。为便于检查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
基坑开挖时,应根据基坑的地质情况,基础所处坑壁的土类来决定基坑坑壁的坡度。坡壁坡度与坑壁土类关系见下表:
坑壁坡度 坑 壁 坡 度 坑壁土类 基坡顶缘无荷载 砂类土 碎、卵石类土 亚砂土 亚砂土、粘土 极软岩 基坡顶缘有静载 1:1.25 1:1 1:0.75 1:0.5 1:0.33 7 基坑顶缘有动载 1:1.5 1:1.25 1:1 1:0.75 1:0.67 1:1 1:0.75 1:0.67 1:0.33 1:0.25
软质岩 硬质岩 1:0 1:0 1:0.1 1:0 1:0.25 1:0 注; 1. 挖基经过不同土层时,边坡可分段决定,并酌设平台; 2. 在山坡上开挖基坡,如地质不良时,应注意防止坍滑;
3. 单轴极限强度(Mpa)<5,5~30时,分别定为极软、软质、硬质岩。
为保证有足够的工作面和排水系统的设置,基坑开挖断面尺寸各边应增宽50-100cm,基坑开挖时应保持良好的排水,防止水浸泡基坑。
基础的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人工配合开挖。当挖掘机施工至基底设计标高0.2m时,改用人工清理,防止因机械施工扰动土层。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基坑,需及时检查断面、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6.2.2砂加碎石换填施工
砂加碎石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0.3m,用压路机静压或小型机具夯实。压实度要求在90%以上。
6.2.3垫层施工:基础开挖成型经自检及监理检验合格后,应迅速进行基础砼及砂砾垫层的施工,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防止晾槽引起水浸和风化,影响地基承载力。砼由拌合站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至现场,吊车配以漏斗送入模板内,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6.3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采取统一设置钢筋加工场地现场焊接、绑扎的方法。
6.3.1钢筋应具备原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及出厂合格证,运到工地后应做抽样检查,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6.3.2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6.3.3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钢筋表面油渍、漆污、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③加工后的钢筋,在表面上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6.3.4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按设计要求办理,一般来讲,所有受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180°的半圆形弯钩,弯钩的内径不允许大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长的直线段。螺纹钢筋的末端可用直角形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3d。
8
6.3.5用圆钢制成的箍筋,末端做成斜弯钩,弯钩长度保证大于10d。
6.3.6钢筋加工时宜在常温下进行,不宜加热,弯制钢筋时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必须一次弯成,加工完毕的钢筋,应放置在钢筋棚内的架垫上,避免锈蚀和污染,并挂产品质量标识牌标识。
6.3.7电弧焊的外观检查符合下列规定时,方可以为合格。 A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金属同样清脆声; B焊接接头处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缺陷; C焊接表面平顺,焊渣要清除干净。
6.3.8钢筋接头应设置在钢筋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在同一截面上不得配置过多接头,接头截面面积不得超过总截面的50%。
6.4钢筋安装
6.4.1安装钢筋时,钢筋位置,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6.4.2绑扎和焊接的钢筋或钢筋骨架,在安装过程中不得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 6.4.3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支垫短钢筋头或其它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均不得伸进保护层内。
6.4.4为保证保护层必要厚度,可在钢筋与模板之间用水泥砂浆块或塑料垫快支垫,垫块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砼强度,并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
6.4.5钢筋骨架应绑扎结实,并有足够的刚度,在灌注砼过程中不应发生任何松动。 6.4.6钢筋绑扎方法:在钢筋交叉处,用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分布)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牢固。
6.4.7箍筋应与主筋围紧,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结实。
6.4.8钢筋骨架经绑扎安装就位后,应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6.5支立模板
6.5.1在钢筋绑扎完成后,经自检检验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字认可后可进行模板安装。安装前应在模板上均匀涂刷脱模剂,首先用墨线弹出安装模板边线,保证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安装时先找到底模中心,误差应小于5mm。模板采用2400×1200mm优质竹胶板拼装,用预埋套管形式加固模板,以便拉筋循环利用,节省成本。用对拉螺栓固定沉降缝所需的预埋木板,使桥身一次浇注成型。
6.5.2所有模板位置调整好后对模板进行全面尺寸及加固检查,确保其尺寸准确、稳定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框架桥施工工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