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3、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三、简答题。
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四、论述题。
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五、案例
请分析如下案例: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一)(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