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并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如下决定。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直辖以来,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水平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新格局还不完全适应,与现代传播手段广泛应用的新变化还不完全适应。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扎实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把全市人民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热情激发出来,为贯彻“314”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推动“五个重庆”建设、构建我国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实践新的文化发展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发展繁荣的体制机制,促进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更好更快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到2012年,全市文化建设要努力走在西部前列,思想引领、舆论导向、精神激励、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开放交融、安全维护等功能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充分彰显,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普遍践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显著。文明城区(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面达到100%,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学艺术全面繁荣。文化底蕴日益彰显,文学艺术创作机制更加健全,文艺流派、风格、体裁更加多样,高雅和大众文化协调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文化精品不断涌现,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
———媒体传播体系初步完善。传统媒体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健康发展,逐步建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媒体系。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机制,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初步
形成。同时,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25%以上,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
———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以“10名以上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100名以上文化领军人才、1000名以上文艺骨干、10000名以上基层文化工作者”为主体的队伍。 到202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市民具有较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建成全国一流、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领先西部,建成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精心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和研究。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新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方式,打造“三峡大讲坛”、“开放论坛”、“青年人才论坛”等学习品牌。构建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宣讲体系,组建高校时事政策报告团,编辑出版理论、政策等通俗读物,对群
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优势学科、核心期刊和研究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重庆的实践”系列研究,每年精心策划组织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聚合市内外研究力量集体攻关。特别要围绕城乡统筹、“五个重庆”建设开展研究,努力探索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新模式。加强重庆优势历史文化资源研究,精心组织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2.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市情、民情“五情”教育活动,继承发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重庆城市精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加强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青少年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