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四、根据姚亚平的观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有哪两大变化趋势? (一)称谓系统简化,称呼观念平等化

解放后,随着社会结构、家族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宗法观念已大大淡化,现代汉语称谓已趋于简化。

晚辈称谓往下顶多可以数到玄孙,旁氏一般只数到第二旁系,第三、第四旁系的“再从兄’川族兄”“堂表兄”“再从表兄”已不多见。

中国人就姓名名称来说,有姓(上古还有氏)、有名、有字、有号。在过去,称呼姓名也有一套礼仪规则,不能随便指名道姓。如上称下以名,下对上自称名,下称上、或平辈称平辈则要称字或称号,以示尊重。

缘由的敬谦尊卑系统: “贵姓、令郎、高堂、尊夫人”和“小姓、犬子、拙荆、贱内”等。尊人的“大、贵、高、尊”等仍在使用,但贬义的“小、犬、拙、贱”等就很少使用了。

(二)通用称呼语不断出现 解放以前的通称:

(1)称呼词语官化。即把所有的人都看作是官,如“大人、长官、老爷、太太、夫人”。

(2)亲属名称泛化,即将所有人都看作是亲人,用亲属名称去称呼他们。 用“姓/人称代词十亲属名称”的结构(“李叔叔”“张阿姨”“他大叔”)去称呼不是血亲或姻亲的熟人。 “师兄”师弟”“师父”“师娘”“师母”“老兄”“老弟”等各种称谓名称和称呼都是亲属称谓的泛化。

解放后,汉语产生通称的途径有了变化,称呼词语官位化和亲属名称称呼化的方法逐渐减弱,社交通称不断兴起。 50年代:同志 60-70年代:师傅

改革开放后:先生、小姐、老板、朋友、老师

汉语称呼语系统存在通称用语缺环而尊称泛化的现象 英语中的通称用语:Mr. Mrs. Miss

为什么汉语长期以来通称缺乏?语言称谓反映着中国文化两大伦理观念:“长幼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

汉语交际中,如果不问对方的辈分、排行、级别是不是比自己高,不问对方与自己是亲是疏,就以一个通称相称,那是不可想像的。

所以,通称的缺乏,与其说是汉语中没有通称的语言形式,还不如说是中国缺乏以同一眼光看待所有人的伦理观念

目前社会结构复杂,价值观念不同意, 很多场合找不到合适的称呼语 导致“同志”、“师傅”和“老师”等称呼语泛化

第七章 双语现象和语言接触

一、中国的双语和多语现象

1、双语或多语现象:社会的个体和集体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 为何产生?

操不同语言的人频繁交往和语言接触的产物 个体双语现象

如何获得使用两种代码的能力、如何表现和加工 社会双语现象

社会语言学的关注重点

2、中国的双语和多语现象

中国有56个民族,语言120多种

中国民族语言分属5个语系,即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

汉族人数占91.95%。汉语作为民族通用语,已在全国推广 少数民族中,回族和满族已经全部转用汉语 其他少数民族也大部分掌握了汉语

有的民族绝大多数人都属于通晓汉语和本民族语言的双语人

少数民族使用汉语的情况:

绝大多数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少数人兼通汉语(维吾尔族、藏族)

大部分人使用本民族语言,一部分人兼通汉语,还有一部分转用汉语,不用本民族语言(蒙壮彝苗等)

大部分人兼通汉语,只在本民族内部使用自己的母语(撒拉、东乡、羌族) 大多数人转用汉语,少数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及汉语(畲族、仡佬族、土家族) 整个民族使用汉语,不再使用本族语言(满、回)

什么情况下会放弃民族母语?

民族自治区都制定了保障自治民族语言使用发展的自治条例或语言使用条例 没有民族自治的散居、杂居民族地区,母语的使用程度一般比较低。放弃母语的情况也多发生在此类地区。 汉语在中国是强势语言。少数民族在这种不对等的双语环境中,处于社会生活需要,自发学习汉语,从而形成众多双语个体和双语群体

3、社会双语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都操双语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双语现象(无论官方是否承认) 世界上有6700多种语言,而国家只有200多个 多个国家讲一种语言 一些国家有多种官方语言

4、社会双语现象的由来

双语现象是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国家内部和国与国之间语言接触的结果 具体原因: 人口迁移

军事入侵、殖民化

经济和文化交流(如欧盟)

二、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汉语欧化现象

(1)词汇:汉语吸收了大量英语借词“因特网”“巴士”“汉堡包”“黑客” 词缀:多-(multi-)-主义(-ism)-化(-ization)-性(-bility) 词首字母的借用:CD CEO IT MTV VIP 借词的词义在汉语中进一步拓展: 拜拜:再见——关系破裂 克隆:无性繁殖——复制伪造 语用:哪里哪里——谢谢 (2)语法结构: 组合结构趋于复杂:

仔细观察、详细分析并且认真处理问题 人称代词、名词前加上修饰成分 像长年干着粉笔黑板营生的我们

那个从落地的苹果悟出万有引力的牛顿 复句偏句后置 被动句更普遍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他被选为总统

He is considered by everybody as a good man他被大众认为是个好人

三、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的因素 (一)语言转用(即语言替换):弱势语言被逐步弱化,出现功能萎缩,最终被

放弃,从而被强势语言取而代之的现象。(语言转用反映的是语言同化现象:外在强制性、内在自愿性)

(二)语言保持:个体或群体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不用其他民族语言替换母语

的现象(语言忠诚)

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的因素 1、经济地位和社会威望

经济地位低的语言社团向经济地位高的语言社团的语言转变 2、人口因素

人口密集度高、居住集中容易使本民族的人维护自己的语言 3、大众传媒和宗教

三亚市羊栏镇的回族人:回辉语 各地的犹太人 希伯来语 埃及的语言替换 4、双语教育

可以维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权,但不能制止语言替换现象发生

四、双言制 高标准变体和低标准变体的特点 1、弗格森:

相对稳定的语言状况

一个社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变体,分别履行各自功能 功能严格区分,两者互补分布

2、高标准变体(High Variety)和低标准变体(Low Variety) (1)H高度精密,语法更复杂,标准更严格

(2)H是更早时期或来自另一个言语社团备受尊崇的大量书面文学作品的载体,

声望高

(3)正规教育而习得 VS 自然习得

(4)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口语VS日常口语

有人以标准语作为母语

以H体为母语在双言制中比较少见

五、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的区别

皮钦语VS克里奥耳语

六、语码转换的定义和语码转换的原因 1、定义:语码转换 :

在双语或多语交际环境中,在不同场合,或在同一次交谈中,操双语者轮换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方言或语体。 句际间的语码转换 句内的语码转换 2、语码转换的原因

(1)表达的需要:由于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方式而采用另一种语言; (2)当不想让在场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知道所讲的内容时 (3)炫耀自己能说几种语言 (4)为了迎合对方而转换语码 (5)或用语码转换来突出某些话语 (6)援引他人说话

第八、九章 语言认同、语言规划

一、交际顺应理论

基本假设:人们通过调整交际风格,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意向 顺应:交际参与者对交际进行调整,以缩小或扩大双方的社会和交际差异 “社会语言变色龙”:根据环境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认同

趋同:言语风格向受话者靠拢,表达共同的群体归属和情感

求异:与受话者的言语风格偏离,表达对受话者的排斥,或维护、突出自己的内群体认同

趋同:

向上趋同:向更正式、声望更高的交际风格靠拢 向下趋同:向非正式、非标准的风格靠拢

顺应也按照程度区分:

顺应不足:过于自我中心或缺乏敏感性 顺应过度:对某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

交际顺应理论与民族语言认同理论表达了同一个思想: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言的使用和学习

交际顺应理论:语言风格的变化标示认同 民族认同理论:描述产生语言使用和学习动机差异的认同条件,强调其中的群体概念

二、文化资本和二语学习的关系 社会结构通过市场来影响认同 市场:具有结构的客观关系网络或社会空间,其中的相互关系由各种资源或资本的分配决定

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 语言:文化资本的一种形式

语言使用者会向价值高、获得利润机会大的变体投资时间精力金钱 这种文化资本一旦获得,就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资本

二语投资:学习者如果向第二语言投资,是由于他们明白自己将获得范围更广的象征性和物质性资源(语言、教育、友谊、房地产、金钱),从而提高自己文化资本的价值

加拿大移民妇女对二语学习的投资和认同变化

三、列举出三项中国语言规划的成果 1.汉字简化和标准化

汉字的简化有利于减轻汉字学习的负担,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具体的工作包括确定汉字简化的原则、制定《简化字表》等。 自1956年起国家先后公布了四批简化字,于1964年总结归纳成《简化字总表》,收字2238个。

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时指出:“今后,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的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转引自

陈章太 2005:339)。汉字形体的简化工作暂告结束。

汉字标准化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果。由于汉字数量巨大,形体复杂多变,读音多样,为了整理异体字、异体词,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语言文字工作者做了大量深入和细致的工作。

自1955年起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多项标准。 2.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于1955-1957年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下设的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在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其作用主要是给汉字注音,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根据于世纪之交进行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全国会汉语拼音的人口比例达到了68%。 3.推广普通话

195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明确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和“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行方针。

1986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推普工作也被列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

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教师等有关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行持证上岗。目标是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和交际语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91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