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考考风,坚决治理教育系统考风不正问题。严格规范各类考试,制定考试处理办法,从严从快处理考试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以查处有偿家教为重点促教风转变。针对极少数教师存在的有违师德行为,县局以治理教师有偿家教为重点,促使教师从严治教,依法执教,科学施教,出台专项治理有偿家教办法,并组织专门班子负责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四是以治理收费为重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各校在开学前做到收费有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私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县局专门开通了举报电话,强化收费督查,加大对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学校办学行为日渐规范。 近两年,通过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县教育局在全县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位次大幅提升;从省市主管部门的通报情况看,近年来投诉率大幅下降,为安庆市各县区投诉率较低县份。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一)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64所,其中高中13所(含民办高中和职业高中6所),初中18所(含完中初中部3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130所,特教学校1所。全县教职工5836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93927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6295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475人,初级中学学生28387人,小学学生35101人,学前幼儿10669人。
近年来,全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项目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危房,校舍安全状况、校容校貌发生较大变化。“教育兴城”战略实施以来,城区学生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全县初
6
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提高到2011年的91.8%,基本满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和群众子女在高中阶段学校就读需求。我县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全省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县级样本,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均有很大提高。
但是,全县教育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教育质量、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高中阶段学生职普比失衡,至今没有合格公办职教中心。城区公办初中阶段学校发展滞后,大班额问题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紧缺,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课程。全县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数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层次较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滞后,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校园文化气息不浓,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望江县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现状,抓住制约我县教育发展主要矛盾,创新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机制,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发挥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兴城”战略成效进一步扩大, “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内涵不断丰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7
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教师师德、专业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基本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城区教育和农村教育、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局面,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到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6%,学前一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社会各界对望江教育发展满意度较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能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望江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具体措施
⒈整体谋划学校布局,进一步推进“教育兴县”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全县小学学生数基本稳定在3.6万人左右;初中学生数逐年减少,基本稳定在1.8万人;高中阶段学生数先增后减,基本稳定在1.8万人左右。
⑴合理规划县城区域学校五年后的办学规模与结构 ①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学生11000人,具体分布在:二中3000人、望中3000人、三中2400人、四中1500人、民办学校1100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00人,具体分布在两所民办中职学校。
②初中学校。城区8000人,具体分布在:实验3000人(60个班)、望初2100人(42个班)、华阳初级中学2000人(40个班)、长江学校600人(12个班)、文凯300人(6个班)。
③小学教育。扩大城区小学办学规模,组建第五小学、第七
8
小学、第八小学,适应大县城城区小学生就读需要。
④幼儿教育。新建三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提高县城幼儿园教育整体水平,满足幼儿接受良好学前教育需求。
城区学校五年建设任务: 2011年:启动县职教中心建设。
2012年:建成望江特殊教育学校;扩建望江三小、望江四小。
2013年:扩建望江初级中学。
2012-2014年:根据规划,城区新建三所标准化幼儿园。 2015-2016年:组建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 ⑵优化农村学校布局
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根据未来各学段学生数变化趋势,五年后基本实现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集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形成稳定格局,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公办幼儿园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根据相关政策,妥善处置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学校资产,优先用于教育发展,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
⒉统筹考虑各类教育,努力促进县域内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①创新机制体制,努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统筹协调、综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三农”, 对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作用,发挥职教中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示范引领作用。
②积极扶持民办皖江职校做优做强。鼓励民办皖江职校创新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品行养成,探索校企联姻,开发校本课程,
9
使学校工作更贴近市场需要、更贴近学生实际。2015年前,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学生数达3000人。
⑵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成果。
①明确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和学校软件建设标准化内涵,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好路径图和时间表,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011年前,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7%的建设任务; 2012年度,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27%的建设任务; 2013年度,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1%的建设任务; 2014年底,全县所有计划保留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015年,巩固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
②放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不断扩大的需要。城郊小学打破原有学区划分,将城郊村级小学分散就近归口城区小学管理,形成每一所城区小学管理几所村级小学的管理模式,建立捆绑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城区小学与城郊村级小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③努力消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组建县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扩建望江初中,加大政府对长江、文凯学校的初中教育购买力度, 创建办学共同体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五年后初中、小学的班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④突出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生返校的职责,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积极作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减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过去五年教育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教育工作思路(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