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B)。
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
58、(A)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五、问答题
1、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答: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创造性思维具有哪些特征?答: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4、灵感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4、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1、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P200: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2) 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24、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答: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6、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答:(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42、简述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由想象表象的参与
(2)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44、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面临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时增强动机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在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时则动机的最佳水平应低些。
47、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其培养。特征,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4、灵感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
49、性格有哪些特征?
第一、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荼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第二、性格的意志特征: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学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时间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三、性格的情绪特征: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感知方面,记忆方面,想象方面,思维方面。
六、实例分析题(请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原理运用恰当、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1、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回答要点: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应。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骄傲。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怀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2、 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该生抑郁气质类型。要多给预翔、帮助、鼓励,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培养其敏锐、机智、自信等良好品质,防止与克服、怯懦、胆小、多疑、孤独等消极品质。
3、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甲属于抑制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对甲的教育:发物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多给予翔、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积极参加活动,降低或调查。要求:克服迟缓、忧闷;增强自信、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对乙的教育:发物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粗暴、狂妄自大,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既要能力思想,又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4、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中不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一个人独居;她动作迟缓,不敢大
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此同学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教育过程中应发展其认真、心细等特点;克服其迟缓、好哭等特点,培养其胆大、机敏、灵活、勇敢等特点。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 ) A.感觉的适应 B.联觉 C.感觉的对比 D.味觉
3.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4.“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6.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7.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8.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9.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需要
10.“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二、选择题
1. D 2. A 3.C 4. C 5. A 6. A 7 C 8. C 9. A 10.D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 ) 2、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 ( ) 3、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 ) 4、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 ) 5、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 )
6、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 ( )
7、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 )
8、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 ) 9、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所用的智商是离差智商。 ( ) 10、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 )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 2、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3、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 4.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5.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五、简答
1、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反应系统) 2、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最先遗忘的是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无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材料。 (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抽象材料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材料的多少和遗忘的速率成正比,识记材料愈多,忘得愈快,相反,忘得慢。因此,学习不宜贪多贪快。 (4)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
过度学习:把练习进行得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过度学习150%为宜。 学习方法的影响大致如下:用视觉识记的材料比用听觉识记遗忘慢些,用试图回忆识记比用单纯重复识记遗忘慢些,用间时(分散)复习的方法识记比用集中复习遗忘慢些。 (5)记忆的恢复现象。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中间材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影响之故。
3.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 4、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都是人脑的活动。 一般认为,气质和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例如:具有勤劳性格特征的人,多血质的人表现为情绪饱满、情绪充沛;黏液质的人表现为操作精细,踏实肯干等等。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理健康教育行考作业(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