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明天更辉煌》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本文是作者陈德兴为纪念香港回归而作,可以从副标题“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看出。本诗歌表达的主题和前两课类似,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本诗是一首现代诗歌,篇幅不长,易于朗读,学生对朗读一般都很感兴趣,因此教学时应该抓住这一特点,以读代讲,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讲人们盼望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第二节讲了香港饱受痛苦和耻辱;第三节赞颂了邓小平的伟大贡献。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含义,因此需要教师准备一些关于香港以及邓小平的资料,并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二是采用了呼告的修辞方法。
这些修辞知识学生可能会不易觉察,因此教师应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在学习中加以理解掌握。
知识与能力:
1.会认“缀、汁、荆、棘”,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耻辱、寻觅、点缀、乳汁、炎黄子孙、荆棘、步伐”等词语。
2.能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节。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无比喜悦的激动之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诗人及全国人民的喜悦激动;并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历史及搜集邓小平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难点:能抓住重点诗句深刻领悟并体会感情。
突破方法:先让学生在朗读时找出表达诗人情感的重点诗句,再在旁边写出感受;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加以点拨,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先采用朗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从诗歌的字里行间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
学法:先采用自主学习法,通过查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资料;再在熟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诗歌饱含的思想感情。
师生齐准备:
教师:香港回归的视频文字资料、歌曲资料、邓小平简介、讨论学习提纲。 学生: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邓小平对香港回的贡献资料。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缀、汁、荆、棘”,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耻辱、寻觅、点缀、乳汁、炎黄子孙、荆棘、步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课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跟唱。
质疑:这里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香港)大家对香港了解吗? 2.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
教师简单介绍: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香港人民迫切希望回归祖国的怀抱,全国人民急切地想收回自己的故土。1997年 7月1日,在邓小平等领导人的精心策划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万民欢腾,激动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为香港回归所作的诗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通过熟悉的歌曲《东方之珠》,引出学生对香港的回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
二、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过渡: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这首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交流生字词及学习方法。
提示:一读,二画,三查,四找;根据文意联想法,查字典法。
3.课件出示生词:骨肉分离、自强不息、耻辱、寻觅、点缀、乳汁、炎黄子孙、荆棘、步伐。
指名读,师点拨:“缀、汁”是翘舌音,“荆”是后鼻音。“棘”左右都一样,不要写成“束”。骨肉分离是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通过学生自学掌握生字词,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大体意思,同时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指导朗读,小组竞赛
组织赛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1)学生闭眼倾听,体会情感,领会朗读的语调和节奏。
(2)提示朗读注意要点: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读出句子的重音;语调要有快慢的变化;朗读要流利。
2.学生在组内练习朗读,互相评价。
3.小组内各选出一名优秀学生,班内比赛读。(让学生根据讨论的要点进行评价。)
过渡: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诗歌的第一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利用听录音、比赛、互评等方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从感性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后面的深入研读打下基础。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提问: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大家能指出他强调了哪些词语吗?
学生讨论第一节中需要强调的重点字词,如:“漫长、思念、被迫、撕断肠、怒号、悲伤、企盼、归航”。
2.小组合作,通过重点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漫长、思念”说明了香港已经被英帝国主义强占一百多年,人们度日如年,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香港的回归。
指出:“被迫、撕断肠、怒号、悲伤”表现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愤怒。“企盼、归航”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热切期盼。
3.引导:带着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从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并初步体会到了香港被列强强占后,人们对香港回归的期盼。那么香港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岁月”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在课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生字新词,预习第二、三节。
六、巩固练习,快乐闯关
打开“基础训练-《明天更辉煌》”,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节,体会香港的屈辱历史,了解邓小平的功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节。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
骨肉分离 自强不息 耻辱 寻觅 点缀 乳汁 炎黄子孙 荆棘 步伐
找两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位子上写。
2.引导:朗读课文第一节,读出感情,并指名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归纳:这一小节讲了华夏子孙一直企盼着香港的回归。
3.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香港是怎么走过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二、学习第二节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2.交流收获。 课件出示句子:
(1)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抓住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2)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到: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国母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
3.过渡:香港虽然被列强强占,但是香港人民在大陆同胞的关怀和支持下,努力奋斗、继续发展,直到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是这一切和一位领导人是分不开的,他就是邓小平同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的功绩。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助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运用 1.学生齐读第三节。
2.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这位伟人是谁?他做了哪些贡献?
回答预设:邓小平;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绘制了香港回归的航向。 (2)哪些句子描述了“香港回归”的困难? 出示句子:斩荆棘,破巨浪。
(3)从“前进的步伐不可挡。”这句话中读出什么? 引导学生读后体会到:邓小平收复香港的毅力和决心。
(4)“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这句话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到高兴激动的心情。
(5)“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得出:表达了对香港未来的美好祝愿。
过渡:是的,在邓小平同志及全国人民的努力下,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人们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那么,请同学们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把这一节背下来。
3.背诵第三节。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提示:先想一想这一节讲了哪些内容,再用诗句来叙述,进而背诵整段诗歌。 (2)小组背诵比赛,选出优秀者,在班内角逐。 (3)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利用讨论提纲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并学会用这种方法分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让学生主动寻找背诵的方法,从而提高背诵的效率。
四、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这首诗饱含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香港被强占后的漫长岁月里,全国人民急切盼望它的回归,香港人民忍辱负重建设香港,在邓小平的英明领导下终于回归祖国的历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请同学们在课下写一写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来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再搜集一些关于香港的资料读一读。
五、巩固练习,快乐闯关
打开“阅读训练-《明天更辉煌》”,一起来闯关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编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明天更辉煌》名师教案_【名校精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