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的转角,当转子和定子的磁轴垂直时,?=0。如果转子安装在机床丝杠上,定子安装在机床底座上,则?角代表的是丝杠转过的角度,它间接反映了机床工作台的位移。 由式(4-2)可知,转子绕组中的感应电势VB为以角速度ω随时间t变化的交变电压信号。 其幅值KVmsin?随转子和定子的相对角位移?以正弦函数变化。因此,只要测量出转子绕组中的感应电势的幅值,便可间接地得到转子相对于定子的位置,即?角的大小。 26. 绘简图说明粗光栅的莫尔条纹形成原理和主要特点。 粗光栅莫尔条纹的生成原理是挡光积分效应,原理如图所示。标尺光栅条纹与指示光栅条纹之间有一微小夹角?,线纹相交叉处,挡光效应减弱,形成亮带,相反,离交叉点远的地方,挡光效应较强,形成暗带,因而形成横向莫尔条纹。莫尔条纹有以下特点: 1. 放大作用。夹角?很小时,栅距d与莫尔条纹间距W之间有以下关系:W=(d/2)/SIN(θ/2)≈d/θ,由于栅距d很小(小于10′),节距W比栅距d放大了很多倍。 2. (误差)平均效应。由于莫尔条纹是由众多线纹形成,因而个别栅线的间距误差(或缺陷)会被均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短周期误差的影响。 3. 莫尔条纹的移动与栅距之间的移动成比例,及光栅左右移动一个栅距d,莫尔条纹上下移动一个节距W.
27. 对于直线型感应同步器,请解释其如何工作在鉴相工作方式下。 直线感应同步器由平行安装的定尺和滑尺组成,滑尺上有相差四分之一的两个绕组,称为正、余弦绕组,通以励磁交流电压,在定尺绕组中产生感生电压,作为位移检测信号。 VS?Vmsin?t 鉴相测量时,滑尺正、余弦绕组的励磁信号分别为: VC?Vmcos?t 则滑尺二绕组在定尺绕组中分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S?KVmsin?tcos?EC?KVmcos?tcos(??)??KVmcos?tsin?2 根据叠加原理,定尺上输出的感应电压为: ? ud?EC?ES x?KVmsin(?t??)?KVmsin(?t?2?)2?式中,K为电磁耦合系数,通常小于1,随定尺与滑尺绕组平面间的间隙减小而增大;
Vm-激磁电压幅值;
x?2?。 2?由此可见,只要检测出定尺输出电压的相位,即可测量出滑尺相对于定尺的位移。 28. 简述绝对值式光电脉冲编码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主要类型。
?-滑尺相对定尺的空间相位角,与滑尺相对于定尺位移x的关系为??绝对值脉冲编码器主要由光源,光电元件和随被测对象一起旋转的绝对值编码盘构成。其中绝对值编码盘是将圆盘用同心圆环和等分扇形进行分割,然后对被分割的区域形成透光和不透光两种状态,形成编码图案,如4位2进制码盘,有4 个圆环称为码道,由里向外,分别对应
20,2,2,2;每个扇区代表一
123个码位,由0000,0001,直到1111,共16 个,光电元件读出的码值、即二进制数便代表被测对象的一个位置。与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比较,其结构复杂,大于一转时,需要特别处理,要求制作精度高;但能读出绝对坐标值,不会产生累计误差,断电后,位置值还能直接读出。
主要有二进制编码盘和葛莱编码盘两大类。 29. 简要说明数控机床对伺服系统的要求。
1.精度高 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输入量的精确程度。包括定位精度和轮廓加工精度。 2.稳定性好 稳定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直接影响数控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快速响应 快速响应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4.调速范围宽 调速范围是指生产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0~24m / min。 5.低速大转矩 进给坐标的伺服控制属于恒转矩控制,在整个速度范围内都要保持这个转矩;主轴坐标的伺服控制在低速时为恒转矩控制,能提供较大转矩。在高速时为恒功率控制,具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30. 简要分析他励直流电机的调速原理与方法? 他励直流电机的转速:
n?RaIaUaURa??a?T。 2mCE?CE?CE?CECT?可见有三种调速方法:
1)调节电枢电压,由额定值向下调,转速下降,属恒转矩调速,能满足机床伺服进给要求; 2)减少励磁电流,降低磁通,转速升高,输出转矩下降,但功率恒定,能满足机床主轴恒功率驱动。 3)改变电阻,但不能满足机床驱动要求。
五、插补计算 1. 有 I 象限直线,起点 A(0,0),终点 B(3,5),要求用 DDA 法进行插补,请列表说明插补脉
冲的分配过程。 2. 有 I 象限圆弧,圆心在(0,0),起点 A(7,0),终点 B(0,7),要求用逐点比较法进行插补, 请
列表说明插补脉冲的分配过程,并绘出插补轨迹图,要求写出插补计算公式。 3. 有 I 象限圆弧,圆心在(0,0),起点 A(0,7),终点 B(7,0),要求用逐点比较法,请分别 列
表说明插补脉冲的分配过程,并绘出插补轨迹图,逐点比较法要求写出插补计算公式。 4. 2.顺时针加工第Ⅰ象限圆弧 OA,起点坐标为 O(0,5),终点坐标为 A(5,0),圆弧的圆心在
坐标原点(0,0),试进行插补运算。要求用逐点比较法进行插补,请分别列表说明插补脉冲的 分配过程,要求写出插补计算公式。 5. 1.若加工第一象限直线 OE,起点为 O(0,0),终点为 E(6,4),设累加器为 3 位,试按 DDA 法 进
行插补计算,并绘出插补轨迹图。 6. 若加工第一象限直线 OE,起点为 O(0,0),终点为 E(7,4),设累加器为 3 位,试按 DDA 法进 行
插补计算,并绘出插补轨迹图。 7. 逆时针加工第Ⅰ象限圆弧 OA,起点坐标为 O(6,0),终点坐标为 A(0,6),圆弧的圆心在坐 标原点(0,0),试进行插补运算。要求用逐点比较法进行插补,请分别列表说明插补脉冲的分配 过
程,要求写出插补计算公式。 六、数控编程
1.采用外端面粗切循环加工,编制下图所示零件的加工程序:要求循环起始点在 A(80,1),切削 深度为 1.2mm。退刀量为 0.9mm,X 方向精加工余量为 0.2mm,Z 方向精加工余量为 0.5mm,其中 点划线部分为工件毛坯。(本题 10 分)
图 外径粗切复合循环编程
%
N1 T0101 (换一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3 M03 S400 (主轴以400r/min正转) N4 X80 Z1 (到循环起点位置)
N5 G72W1.2R1P8Q17X0.2Z0.5F100 (外端面粗切循环加工) N6 G00 X100 Z80 (粗加工后,到换刀点位置) N7 G42 X80 Z1 (加入刀尖园弧半径补偿)
N8 G00 Z-53 (精加工轮廓开始,到锥面延长线处) N9 G01 X54 Z-40 F80 (精加工锥面) N10 Z-30 (精加工Φ54外圆) N11 G02 U-8 W4 R4 (精加工R4圆弧) N12 G01 X30 (精加工Z26处端面) N13 Z-15 (精加工Φ30外圆) N14 U-16 (精加工Z15处端面) N15 G03 U-4 W2 R2 (精加工R2圆弧) N16 Z-2 (精加工Φ10外圆) N17 U-6 W3 (精加工倒2×45°角,精加工轮廓结束) N18 G00 X50 (退出已加工表面)
N19 G40 X100 Z80 (取消半径补偿,返回程序起点位置) N20 M30 (主轴停、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2.用外径粗加工复合循环编制下图所示零件的加工程序:要求循环起始点在 A(56,5),切削深度为 1.5mm(半径量)。退刀量为 1mm,X 方向精加工余量为 0.4mm,Z 方向精加工余量为 0.1mm,其中 点划线部分为工件毛坯。
G71 外径复合循环编程
327
N1 T0101
N2 M03 S400 (主轴以400r/min正转) N3 G01 X56 Z5 F100 (刀具到循环起点位置)
N4 G71U1.5R1P5Q13X0.4 Z0.1(粗切量:1.5mm精切量:X0.4mm Z0.1mm) N5 G00 X0 (精加工轮廓起始行,到倒角延长线) N6 G01 X10 Z-2 (精加工2×45°倒角) N7 Z-20 (精加工Φ10外圆)
N8 G02 U10 W-5 R5 (精加工R5圆弧) N9 G01 W-10 (精加工Φ20外圆) N10 G03 U14 W-7 R7 (精加工R7圆弧) N11 G01 Z-52 (精加工Φ34外圆) N12 U10 W-10 (精加工外圆锥)
N13 W-20 (精加工Φ44外圆,精加工轮廓结束行) N14 X50 (退出已加工面) N15G00 X80 Z80 (回对刀点) N16 M05 (主轴停)
N17 M30 (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3.编制下图所示零件的加工程序:要求循环起始点在 A(6,3),切削深度为 1.2mm。退刀量为 1mm, X 方向精加工余量为 0.2mm,Z 方向精加工余量为 0.5mm,其中点划线部分为工件毛坯
内径粗切复合循环编程
%
N1 T0101
N2 M03 S400 (主轴以400r/min正转) N3 G00 X6 Z3 (到循环起点位置)
G72W1.2R1P5Q15X-0.2Z0.5F100(内端面粗切循环加工) N5 G00 Z-61 (精加工轮廓开始,到倒角延长线处) N6 G01 U6 W3 F80 (精加工倒2×45°角) N7 W10 (精加工Φ10外圆) N8 G03 U4 W2 R2 (精加工R2圆弧) N9 G01 X30 (精加工Z45处端面) N10 Z-34 (精加工Φ30外圆) N11 X46 (精加工Z34处端面) N12 G02 U8 W4 R4 (精加工R4圆弧) N13 G01 Z-20 (精加工Φ54外圆) N14 U20 W10 (精加工锥面)
N15 Z3 (精加工Φ74外圆,精加工轮廓结束) N16 G00 X100 Z80 (返回对刀点位置)
N17 M30 (主轴停、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4.编制下图所示零件的加工程序:设切削起始点在 A(60,5);X、Z 方向粗加工余量分别3mm、 0.9mm;粗加工次数为 3;X、Z 方向精加工余量分别为 0.6mm、0.1mm。其中点划线部分为工件毛坯
G73 编程实例
%
N1 T0101
N2 M03 S400 (主轴以400r/min正转) N3 G00 X60 Z5 (到循环起点位置)
N4 G73U3W0.9R3P5Q13X0.6Z0.1F120(闭环粗切循环加工) N5 G00 X0 Z3 (精加工轮廓开始,到倒角延长线处) N6 G01 U10 Z-2 F80 (精加工倒2×45°角) N7 Z-20 (精加工Φ10外圆) N8 G02 U10 W-5 R5 (精加工R5圆弧) N9 G01 Z-35 (精加工Φ20外圆) N10 G03 U14 W-7 R7 (精加工R7圆弧) N11 G01 Z-52 (精加工Φ34外圆) N12 U10 W-10 (精加工锥面)
N13 U10 (退出已加工表面,精加工轮廓结束)
φ1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北大学数控技术本科复习题及简答题编程题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