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一单元 沉和浮 课题 第四课 造一艘小船 科学概念: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 过程与方法: 学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目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个性化教案 教学【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重点【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难点 教学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 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教材处理】 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谈话导入: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教学 过程 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下时小船里的垫圈个数减1作为小船的载重量)。 5、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的小组上台介绍经验。 二、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 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造个性船: 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11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准备 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 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 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点? 我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4、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活动: 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板书设计: 4、造一艘小船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造个性船 《我的造船计划》 一、准备 二、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 反 思 重 建
1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一单元 沉和浮 课题 个性化教案 第五课 浮力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标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重点浮力的大小。 难点 【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教学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准备 录表(教材13面)。 小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教学 过程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13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 牛顿)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小泡沫塑料块 中泡沫塑料块 大泡沫塑料块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 板书设计: 5、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 反 思 重 建
14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一单元 沉和浮 课题 个性化教案 第六课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科学概念: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标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教学出浮力的大小。 重点【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难点 小。 教学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准备 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 实验方法: 所需器材: 实验结果: 教学 过程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科学(教科版)教学设计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