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拥挤的常用矫治方法( )、( )、( )。 2、 Begg矫治技术的原理( )、( )。
3、 牙弓应有弧形长度与牙弓实际弧形长度之差即为( )。 4、 上颌前方牵引器用于纠正( )。 5、 写出下列头影测量标志点的英文缩写:
鼻根点 上齿槽座点 蝶鞍点 颏前点
6、正畸矫治力按其性质分为
2. 支抗的种类可分为 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
3. 矫治力的来源包括 金属弹性丝;各种橡皮圈;永磁体;肌肉收缩力; 4. 某患者为恒牙初期,其右侧磨牙关系为完全远中,左侧磨牙关系为中性,上颌前牙唇向倾斜,前牙覆盖5mm,上下牙列拥挤II度。该患者的Angle分类为Ⅱ1s毛氏分类为 Ⅱ2 +Ⅰ1
5. 牙齿的移动类型包括倾斜移动;整体移动;牙伸长或压低;旋转移动;控根
移动
6. 牙齿的拥挤度是指 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度的长度之差;;,
I度拥挤指 相差2~4毫米。II度拥挤指 相差4~8毫米 ,III度拥挤指 相差超过8毫米
7. 错合畸形可以影响 、 、 和 ,其正
畸治疗的目标是 、 、 。
1. 骨性前突性深覆牙合的临床表现及矫治 (15分) 临床表现:
1) 正貌、侧貌……(2分)
2) 上下牙弓、前牙……(1分)
3) 前牙覆合、覆盖……(2分)
4) 磨牙关系、尖牙关系……(2分) 矫治:
1) 早期矫治---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器……(1分)、上颌前突口外弓……(1分)、轻度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1分)。 2) 综合性矫治---下颌后缩一般不拔牙……(1分)、上颌前突拔上双尖牙……(1分)、轻度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拔4个双尖牙……(1分)。 3) 严重畸形外科矫治---下颌后缩严重需要……、上颌前突常需要……、轻度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一般不需要……。(2分) 2. 如何鉴别骨性反牙合和功能性反牙合 (15分)
骨性反合:由于上下颌骨生长不均衡造成的颌间关系异常。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下颌前突且不能后退、近中磨牙关系、前牙反合,凹面型。(2分)
功能性反合:由于咬合干扰、早接触、不良习惯等因素诱导异常神经肌肉反射,出现下颌向前移位所形成的安氏III类错合。(2分) 鉴别要点:
1) PP-ICP时侧貌的变化……(2分) 2) 下颌闭合道……(2分)
3) 下颌能否退回切合……(2分)
4) PP-ICP时磨牙关系的变化……(2分)
5) X- 线头侧位片:SNA……(1分) SNB……(1分) 上下前牙长轴……(1分) 3. 如何判断功能矫治治疗的时机 (10分)
功能矫治是利用功能矫治器通过改变口面部肌肉的功能,利用肌力、咬合力、生长力、促进合的发育和颅面生长,矫治错合畸形。(1分)最适用于青春生长高峰期或高峰前期。 青春期判断:
1) 全身发育状况---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图 (2分) 2) 2) 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2分)
3) 3)骨龄:左手手腕片或颈椎片 (2分)
参考:年龄 (男12-13岁,女9-10岁),(0.5分) 牙龄 (0.5分)
4. 方丝弓技术中有哪三个序列弯曲,举例说明 (10分) 1) 第一序列弯曲:水平向的。(1.5分) 矫治轻度唇、舌、颊向错位及扭转;使牙齿的排列具有正常牙弓的生理形态。(1分) 如:内收弯、外展弯……(1分) 2) 第二序列弯曲:垂直向的。(1.5分) 使牙升高或压低,前倾或后倾。(1分) 如: 后倾弯、前倾弯……(1分)
3) 第三序列弯曲: 转矩,控根移动(牙根唇颊、舌向移动)。(1.5分) 只能在方丝上完成。(0.5分) 如: 舌向转矩、唇向转矩……(1分)
1.试述决定拔牙方案时,应全面考虑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拔牙可能性大小的影响。(10)
2.病例分析(15分)
某患者,男,13岁。主诉为牙齿排列不齐,上颌前牙前突。临床检查:口腔卫生差。正面观:开唇露齿,上唇前突,侧面为凸面型,双侧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覆牙合 6mm,覆盖8mm,上下牙列分别拥挤6mm和8mm。
请根据以上临床资料,试回答以下问题:1、 该患者的安氏和毛氏分类诊断;2、 提出该患者的矫治目标;3、 请为该患者制定矫治计划。
某患者,男,13岁。主诉为牙齿排列不齐,上颌前牙前突。临床检查:口腔卫生差。正面观:开唇露齿,上唇前突,侧面为凸面型,双侧磨牙关系为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覆合6mm,覆盖8mm,上下牙列分别拥挤6mm和8mm。
请根据以上临床资料,试回答以下问题:1、 该患者的安氏和毛氏分类诊断;2、 提出该患者的矫治目标;3、 请为该患者制定矫治目标。 五 病例分析
1 该患者的诊断; 安氏 Ⅱ,毛氏 Ⅱ+Ⅳ+Ⅰ
2 该患者的矫治目标;解决牙列拥挤,排齐上下牙列;内收上前牙,减小上唇突度及开唇露齿的程度,纠正前牙深覆合、深覆盖,;调整磨牙关系至中性。
3 矫治计划; 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及下颌第二双尖牙,上颌强支抗,下颌弱支抗,直丝弓矫治器。
矫治步骤:a 排齐上下颌牙齿b 矫正深覆合c 关闭剩余间隙d 精细调整。
患者, 男,11岁,主诉为上颌前牙前突。临床检查:正面观:上下唇闭合不全,上唇向前突,开唇露齿,侧面为凸面型。磨牙为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覆合6mm,覆盖8.5mm,上牙列拥挤4mm,下牙列拥挤8mm。 1)、请列出诊断。 2)、请列出矫治目标。
3)、请写出治疗计划
1. 你怎样理解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意义?如何加强支抗达到矫治目标?
支抗的概念:正畸治疗过程中,任何施加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能够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之为支抗。(3分)
支抗的种类:颌内、颌间、颌外支抗(3分)
加强支抗的方法:增加支抗牙的数目、将支抗牙连成整体、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颌外支抗、横腭杆、Nance弓、种植体支抗 (4分)
2.试述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特点。
下颌骨的生长发育特点:下颌骨由下颌骨体、下颌支及牙槽骨三部分组成。下颌骨的发育有两种生长方式,软骨成骨及骨表面增生。除了髁突有软骨生长外,下颌骨大小的增加都是由骨膜下的骨表面基质的沉积形成。(5分) 1) 下颌骨的三向生长:①长度的增长下颌骨靠下颌支前缘吸收陈骨和后缘及外侧增生新骨而增加长度,可提供磨牙的萌出位置。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骨,可使下颌体的长度增加,且可使两侧下颌角距离增加而向四周扩大。下颌骨的增长以磨牙区最多。②宽度的增长:下颌骨外侧增生新骨,内侧吸收陈骨可增加宽度。随着下颌骨向后生长,由于髁突随颞凹同时向侧方生长,可使下颌支宽度增加。③高度的增长:下颌支高度的生长主要靠下颌髁突新骨的生长;下颌支喙突同时生长,使下颌骨高度增加。下颌体高度的生长,主要是
1
2
1
1
靠下颌牙齿萌出时牙槽突的增高及下颌骨下缘少量增生新骨。(6分)
2) 关节部 髁突外侧骨表面吸收,内侧骨质增生。(1分) 3) 喙突 喙突的生长发育是靠舌侧骨增生和外侧的骨吸收,结果使其向舌侧移动。 (1分) 4) 頦部 頦部的基底部和牙根尖部附近因骨的增生而突出,頦部的上部在尖牙牙槽附近为吸收,向内侧移动。(1分)
5) 下颌角的变化 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可因人种、年龄、性别等而有所不同。下颌骨的生长还有增龄性变化。性别差异上,一般女性较男性下颌角小。(1分)
3. 如何理解早期矫治的概念?怎样抓住最佳时机充分挖掘患者的生长潜力?
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5分)
在此阶段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通常应根据牙龄、骨龄、及智龄(合作状态)判断。
一般乳牙列的矫治,最好在4岁左右,此时乳牙根已发育完全,且未开始吸收,矫治效果好。如矫治过早,幼儿常不能合作,矫治过晚,乳切牙已开始吸收,加力时乳切牙容易脱落;(3分)
混合牙列的矫治,一般应在恒切牙的牙根基本发育完成时再进行,约在8~9岁左右,如在牙根发育不全时,过早矫治或使用的矫治力过大,常影响恒切牙根的发育造成牙根吸收;(3分)
颌骨畸形的早期矫形治疗,应根据全身骨龄判断,应在生长高峰期前及生长高峰期进行,一般在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约在10~12岁前(男性峰期约晚于女性2年左右)进行。如治疗过早,因颌骨生长型的原因,矫正后常易复发,需长期观察和维持而人为地延长了治疗时间。上颌基骨宽度的扩大,应在腭中缝完全融合前进行,一般不应大于15~17岁。否则牙弓的扩大主要为牙的颊向倾斜。(4分)
私人加的简答题1、 暂时性错合2、 临床合适矫治力的临床特征3、 功能性矫治器的适应证4、 牙齿压低的主要组织反应5、 保持器应具备的条件
2、活动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活动矫治器的优点:1. 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的卫生。2避免损伤牙周组织。3不影响美观。4只要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调整加力适宜,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畸形。5此类矫治器构造简单,制作容易。
活动矫治器的缺点,1基牙无倒凹者,固位相对差,效果不佳,支抗不足。2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3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楚。4有异物感,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5剩余间隙处理难。
固定矫治器的优点,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2能使多数牙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等移动容易。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4能矫治较复杂的错畸形。5体积小,较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疹加力间隔时间长。8疗程较短,患者不能自行将矫治器摘下不戴,所以矫治力得以持续发挥。
固定矫治器的缺点,1带用固定矫治器需特别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如不能特别注意口腔保健
易引起龋、龈炎。2固定矫治技术相对复杂,临床不能自行取卸,容易引起牙体、牙周组织的损害,产生不良后果。
3、替牙期矫治适应症?
前牙反合,后牙反合或锁合,第一恒磨牙严重合位个别牙的严重移位,个别牙的严重错位,上下牙弓的合关系紊乱,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所造成的各种畸形,上恒牙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情况下仍未关闭者。
1.矫治后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答:(1)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在错牙合畸形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与畸形相适应的动力平衡;畸形形态的矫治完成往往先于功能和动力的改造,这样,畸形形态矫治完成后,旧的动力平衡的影响导致畸形的复发。
(2)牙周膜纤维张力未恢复平衡。牙周组织的改建对牙的稳定和牙保持在平衡的位置都是很重要的,在牙龈结缔组织纤维和牙周膜纤维的张力建立起新的平衡前,牙不能稳定于新的位置。
(3) 牙合的平衡尚未建立。牙的咬合关系是决定矫治后牙的新位置稳定性的最强有力的因素。矫治后,改变了上下牙、牙弓、颌骨的位置,建立的新的牙合关系未经牙合调整达到平衡前,错牙合有复发的趋势。
(4)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不良习惯与建立畸形的肌肉动力平衡有关;造成畸形的不良习惯不破除,易造成畸形复发。
(5)生长型可能影响矫治效果。矫治后病人的颌骨仍按照原来的方式生长发育,这种生长型的延续也是复发的原因。
(6)第三磨牙的萌出。上颌前突、下颌前突、前牙拥挤等错牙合畸形,经矫治保持后,当第三磨牙发育萌出时,尤其是在前倾和水平阻生时,有向前推压之力,可能引起复发。 2.什么是切牙债务?调整切牙债务的因素有哪些?
答: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相差的量,称为切牙债务。调整切牙债务的因素有: ①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②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侧。③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宽。④前磨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加了牙弓宽度。⑤乳恒牙的大小比例协调。⑥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
3.哪些情况可致磨牙成远中矜关系?
(1)遗传因素:①上颌发育过大、下颌发育过小或二者兼而有之可以造成磨牙的远中关系;②牙齿的大小和数目异常,如上颌牙相对于下颌牙齿偏小或上颌的侧切牙、第二双尖牙先天缺失也可以造成磨牙的远中关系。 (2)环境因素
1)局部因素:①口腔不良习惯一些口腔不良习惯如长期吮拇指、咬下唇等可以造成磨牙的远中关系。②替牙障碍上颌乳磨牙的早失导致上颌磨牙前移,造成磨牙成远中关系;牙齿的萌出顺序异常,例如上颌第一恒磨牙早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萌出或上颌第二恒磨牙早于下颌第二恒磨牙或上颌尖牙萌出均有可能造成磨牙的远中关系。
2)全身因素:①鼻咽部疾患例如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造成上气道狭窄而以口呼吸代之,逐渐形成口呼吸习惯。口呼吸时,头部前伸,下颌连同舌下垂、后退,久之形成下颌后缩畸形,表现出磨牙的远中关系。②全身性疾病如钙磷代谢障碍,佝偻病等,肌肉张力及韧带张力弱,引起上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和磨牙远中关系。 4、造成错畸形的功能性因素?
(1)吮吸功能异常 (2)咀嚼功能异常 (3)呼吸功能异常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正畸练习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