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活动更透明、更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提供便民服务,政府公共部门(如医疗、社保、公安等部门)还提供“电子医保”、“电子社保”、“电子证照”等服务。
4、IEE模式(Inter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政府内部有效性和效率
通过内部业务过程优化或重组,并实现业务过程的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减少行政程序和管理经费,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内部绩效考核,并以考核客户满意度为评估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素质(包括行政文化理念和工作技能),以改善政府机构的有效性和效率。 六、电子政务逻辑模型(了解)
电子政务(EG)业务模型,首先是EG的战略目标、主要功能、业务活动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结构的概念级描述,然后,从逻辑上对EG的功能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加工,它包括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和电子政务逻辑模型。
电子政务概念模型,以图表方式给出一个EG战略目标、使命、主要功能以及概念级别上的结构和叙述,包括各个目标和使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功能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系统内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的分解。
EG概念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各种管理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体现,通过EG概念模型的建立过程,使政府首脑部门和有关负责建设实施的部门初步了解电子政务的任务和实质,有利于今后各个阶段的组
织、设计和开发,有利于系统的分期分批建设实施。
电子政务逻辑模型,是对其逻辑结构的描述,即为了达到系统目标要求的输出(功能、政府服务)对相应的输入(政府的信息资源、业务过程)关系的描述。它应能反映如下几个方面:
为达到系统目标所需要的最合理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为达到系统目标所进行的最合理的信息业务处理过程(政府功能的重组),为达到系统目标处理过程和相应数据的分类以及归并聚合成大小合适的逻辑模块(规划、开发计划落实的前提)。 七、电子政务网络结构(内网、外网、门户网、专网) 1、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结构
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
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电子政务网络结构大致包括互联网、办公业务网、非涉密政府办公网和涉密政府办公网。
也可以划分为政务内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外网。
政务内网建设是指包括公众服务业务网、非涉密政府办公网和涉密政府办公网的建设
政务专网建设是指包括在政务内网中的非涉密办公网络之间建
立互联的非涉密政务专网
根据国家保密局的要求,政府内网的涉密政府办公网必须与互联网(政府外网)进行物理隔离
从对公众提供服务的角度,需要将非涉密政务专网与公众互联网进行连通并提供服务。即将涉密网界定为涉密政府办公网,与其他网络进行物理隔离,而非涉密网的政府办公网则将通过逻辑隔离的措施与业务网连接。
八、国外电子政务的建设经验(了解)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政府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并放在倡导和推动信息化五个重要应用领域的首位。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是:
1)将公众服务放在第一位,以信息共享和数据获取为基础,以网络办公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支撑,而其中又以信任与授权服务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深化各种应用,注重服务的便捷性、精细化、个性化,注重公众满意度的提高。
2)高度重视政府治理的变革,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政府管理方式,积极实践能够体现依法行政和行政民主,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新的政府工作模式。
3)规划先行、立法先行,做到健康有序、持续不断的推动电子政务或国家政府信息化向前发展。
九、我国电子政务的问题及主要任务(重点),与国外的差距(了解)
问题:
1、政府信息化基础发展不平衡
在网络建设方面,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尚未形成,网络互联互通程度低,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同时存在。网络发展基础极不平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先进行业与一般行业,甚至在一个系统内,电子政务的建设都不平衡。
2、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不同
尽管政府部门已接入了内部的网络,但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作风,使一些部门对公文旅行、文山会海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现在一下子要与这种工作方式决裂,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而政府部门管理层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不同,也可以导致了电子政务实施的不同效果。
3、缺乏明确具体的建设内容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管理体制的局限,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大多是按部门开展的,由各个政府部门分别进行,形成了各自为政、各自分割、相对独立的局面。目前,我国虽然已发布电子政务指导意见,但具体建设内容还在讨论拟定之中,尚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又造成了新的重复建设。 4)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低。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中国电子海关”、中关村“数字园区”等一系列较为成功的案例,但这不是普遍现象,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
它具体表现在:不少政府机构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片面地认为只要投入资金,把网站建起来、设备买回来,电子政务就水到渠成了,至于电子政务的真实效果也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所以,有些政府部门虽开设了电子邮箱(如市长信箱、局长信箱),也有一些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公众互动的渠道没有真正建立。同时,也没有同政府机构改革进行配套规划与实施! 5)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英、美等国已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如英国政府于2000年5月就通过了电子通信法案,确定电子签名和其他电子证书在法院审判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而我国在电子政务立法方面显得较为滞后,许多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 6)政府公务员仍需要加强培训
目前,我国公务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不是很高,很多政府机构公务员,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或者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或者由于自身的基础较差等原因,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所以,提高政府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7)有效的电子政务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成本如何?建设效益如何?服务效益如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大纲2014-12-29 10.18.28(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