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专业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加药混合单元体水流方向管道
图3—2 静态管式混合器
管式静态混合器工作原理: 混合器内安装若干混合单元,每一混合单元有若干固定叶片按一定角度交叉组成。水流和药剂通过混合器时,将被单元体多次分割,改向并形成涡流,达到混合目的。管式静态混合器的口径与输水管道相配合。本设计流量为1.1×105m3/d,采用两个管式静态混合器。由经济流速可确定输水管径为800mm,所以单个管式静态混合器的管径为800mm,混合时间为2~3s。
3.3絮凝工艺
3.3.1 絮凝设备
絮凝设备的基本要求是,原水与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备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的絮体。絮凝池形式较多,概括起来可分两大类: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常见的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栅条絮凝等。
表3—3 不同絮凝池比较
形式 优缺点 优点:1.絮凝效果较好; 2.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往复式 隔板 絮凝池 缺点:1.絮凝时间较长 2.水头损失较大 3.转折处絮凝粒易破碎 4.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 优点:1.絮凝池效果较好 回转式 2.水头损失较小 3.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1.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量 2.水量变动小 3.适用于旧池改建和扩建 1.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量 2.水量变动小 适用条件 17
给水排水专业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缺点:出水水量不易分配均匀 优点:1.絮凝时间较短 折板絮凝池 2.絮凝效果好 缺点:1.构造较复杂 2.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优点:1.絮凝时间短 网格(栅条) 絮凝池 2.絮凝效果较好 3.构造简单 缺点: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优点:1.絮凝效果好; 机械絮凝池 2.水头损失小 3.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大小水量均适用,并适应水量变动较大的水厂 1.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2.单池能力以1.0~2.5万m3/d为宜 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折板絮凝池接近推流型反应器。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水流条件大大改善,亦即在总的水流能量消耗中,有效能量消耗比例提高,所需絮凝时间可以缩短,池子体积减小。折板絮凝池絮凝时间在10~15min为宜。但因折板絮凝池因板距小,安装维修较困难,折板费用较高。但与其他絮凝池相比,折板絮凝池比较适合本工艺。
3.3.2 絮凝池设计计算
3.3.2.1 设计参数
设计絮凝池两座,每座设2组,每组设计水量为0.64m3/s。两组之间的隔墙厚取200mm,采用三段式,总絮凝时间15min,第一段为相对折板,第二段为平行折板,第三段为平行直板。絮凝池布置如下图3—3。
速度梯度G要求由80s-1减至25 s-1左右,絮凝池总GT值大于2×104。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为配合沉淀池,单座絮凝池实际宽采用12.2m;絮凝池有效水深H0采用4.4m。
18
给水排水专业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进水孔第一段絮凝区第二段絮凝区第三段絮凝区上折板穿集水渠孔花墙上图3—3 折板絮凝池平面布置图 3.3.2.2 设计计算: (1)第一段絮凝区: 第一段絮凝区布置图:
图3—4 第一段絮凝区折板示意图
19
给水排水专业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设通道宽为1.4m,设计峰速为0.34m/s,则峰距b1:
b1?0.32?0.67m,取0.7m。
0.34?1.4实际峰速为:v1?0.32?0.33m/s。
0.7?1.4谷距b2:b2?b1?2c?0.7?2?0.355?1.41m。
折板布置如草图,板宽采用500mm,夹角90°,板厚60mm。 侧边峰距b3:b3?6.1?3?0.7?4?(0.355?0.04)?1.21m
2侧边谷距b4: b4?b3?c?1.21?0.355?1.565m 中间部分谷速v2:v2?' 侧边峰速v1?: v1?0.32?0.17m/s
1.4?1.310.32?0.19m/s
1.4?1.21'侧边谷速v2?: v2?0.32?0.15m/s
1.4?1.565水头损失计算: (1)中间部分: 渐放段损失:
h1??1(v12?v22)2g0.332?0.172?0.5??0.0038m
2?9.8渐缩段损失:
222??F1??v12??0.7??0.34h2??1??2???F???2g??1?0.1??1.41??2?9.8?0.005m
??????2??????按图布置,每格设有12个渐缩和渐放,故每格水头损失:
h=12×(0.0038+0.005)=0.11m。
侧边部分: 渐放段损失:
h1?'?1(v1?v2)2g'2'20.192?0.152?0.5??0.0003m。
2?9.8渐缩段损失:
20
给水排水专业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2'2????v1'2?F1.21??0.192?'1??h2??1??2????1?0.1???0.0009m ??'??2g???1.565????2?9.8?F2????每格共6个渐缩和渐放,故h′=6×(0.0003+0.0009)=0.0072m。 进口及转弯损失:
共1个进口,2个上转弯,2个下转弯,上转弯处水深H4为0.7m,下转弯处水深为H3为1.0米,进口流速取0.3m/s。
上转弯流速为:v4?下转弯流速: v5?0.32?0.33m/s
1.4?0.70.32?0.23m/s
1.4?1.0上转弯δ取1.8,下转弯及进口取3.0,则每格进口及转弯损失之和h??为:
0.3320.2320.32h?1.8?2??2?2??3??0.045m
2?9.82?9.82?9.8''总损失:
每格总损失:?h?h?h'?h''?0.11?0.0072?0.045?0.1622m 第一絮凝区总损失:H?2?h?2?0.1622?0.3244m 第一絮凝区停留时间:T1?2?1.4?6.1?4.4?234.85s?3.91min
0.32 第一絮凝区平均G值:G1?(2)第二絮凝区:
gH19.8?0.3244?1??109S ?6?T11.140?10?3.91?60采用平行折板,折板间距等于第一区的中间部分峰距即0.7米。通道宽取2.0米。布置形式如下图:
图3—4 第二段絮凝区折板示意图
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给水工程课程设计(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