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监督 法制监督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 司法机关、政府系统内部 政治、社会团体 人民政协及其他 人民群众 司法机关 政府自身 监察、审计等部门 (2)按监督主体分类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行政系统外部 权力机关监督 政党监督 社会与公民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 新闻、社会公众、法院、检察院 群众通过法定渠道 行政系统内部 上级政府监督 法制机关监督 审计机关监督 监察机关监督 (3)按政府机构体系分类 3、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原因
(1)对政府进行权力监督的实质是: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设为民、务实、廉洁的政府。
(2)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 ;运用得不好: 。 (3)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才能 ,才能 , 才能 ,才能 ,
辨析: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4、怎样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1)关键是:
(2)完成关键要靠:一是民主:
二是法制:
(3)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1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现: ○
2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
3阳光工程含义: ○
4阳光工程的意义 ○
有利于: 有利于: 有利于: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政府的权威
(1)含义: (2)政府权威的决定:从根本上是由: (3)体现:
1必定: ○
2必定: ○
3必定: ○
11
4必定: ○
(4)根本标志:
2、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 (1)途径:
1道德: ○
2依法: ○
3效果: ○
(2)最根本:
1权为民所用: ○
2情为民所系: ○
3利为民所谋: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一、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1、民主党派概况及性质
(1)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 (2)民主党派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 制度,是 制度。 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 ,各民主党派是 ,二者是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 ,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民主党派的参政权包括(二个参加三个参与)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 即: 问:为什么各民主党派不约而同地拥护和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原因: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判断: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4)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
(5)多党合作的机构: 1人民政协的参加者是: ○
2人民政协的性质是: ○
3人民政协的职能是: ○
4人大与政协的区别与联系: ○
12
二、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1、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是: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 (3)实行这个制度的优越性:○
2 ○
3 ○(4)在我国主张多党的实质与后果是: 2、多党合作制的优势具体表现:(了解就可以了)
判断:民主党派在我国是在野党与反对党。( )
人民政协或者人民代表大会相当于西方国家的议会。( )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是联合执政。( )
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在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 我国旧的民族关系是 ? 我国新的民族关系是 ? 我国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原因: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 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是 ? 问: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注意:○
上的差别,而无优劣之分。
2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为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民族平等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地○
位:
3 民族平等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平等。我国各民族在享有民主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 ○
正的平等,但是在发展程度与民族之间的差距还是事实上存在的。
4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参政权。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
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2)民族团结原则
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
13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
3民族团结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地位: ○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 ○
2要求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第一, 第二, ○
3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地位: ○
(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问:实施大开发的意义: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二、巩固民族关系
1、中国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我国的民族关系?
第一, 第二, 2、怎样巩固新型民族关系
? 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 ? 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提供法律保障
? 完善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 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 判断:
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的关系,说明民族之间的差别已完全消灭。( )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高于其人口所占比例,故民族关系实质是不平等的。( ) 汉族可以离开少数民族而存在。( ) 各民族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上都实现了平等。( ) 民族共同繁荣是指民族在经济上的共同繁荣。( )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前提与基础。( ) 辨析:
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注:其实是考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的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
2、民族自治地方的双重地位:一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二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享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4、民族自治地方的管理
民族自治地方的分为 三级。 判断: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方。( )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自治权是指: 6、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
第一, 第二,
14
第三, 第四, 第五, 7、我国实行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
第一,历史特点: 第二,现实情况: 第三,制度的优越性: 选择: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完全、高度、一定)的自治权。 8、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 区别:含义:
联系: 是 的理论依据; 体现 。 9、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区别:
第一,解决的问题不同: 第二,自治的程度不同: 第三,设立的地区不同: 第四,社会的制度不同: 联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
原因: (2)有利于
原因: (3)有利于
原因: (4)有利于
原因: 判断:法院和检察院也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独立的司法权与立法权。( )
最早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可以变通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 ) 问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答:第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是: 第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第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1、我国主要有五大教:
2、我国宗教有爱国传统的表现: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生活》基础知识填空(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