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活动进行分析。
人员分析的方法与技术【详见P138-P157】: DOL系统【美国劳工部】 FJA【智能分析系统】☆
HSMS【医疗人员分析系统】
PAQ【职位分析问卷】☆{三个应用:任职资格、工作评价以及工作分析} ARS【能力分析量表】
CIT【关键事件技术】☆{关键事件的定义、如何描述(STAR原则)} JEM【工作素质分析法】 方法分析 基本概念:
关键路线:在网络图中,总时差等于零的作业为关键作业,从网络点始点到终点由各关键作业连接起来的路线就是关键路线。 方法分析技术 问题回答分析技术
有效工时利用率分析技术【有效工时利用率=工作日内净工作时间/制度 工时×100%、{工作日内净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必要工作时间+准备结束 工作时间-损失时间-非工作时间-休息及生理需要时间}】 鱼刺图分析技术
路径分析技术【甘特图】☆
网络计划技术【关键路线的确定、期望值公式P176-P177】☆ 程序优化技术【运费最优方案的确定】☆ 工作分析质量的鉴定 基本概念:
工作信度:工作描述的可靠性【信度高低的表示方式:信度系数】 工作效度:工作描述的有效程度【效度高低的表示方式:效度系数】
注意:工作描述的效度高,则其信度也高,但是工作描述的效度低,但是其信度不一定低。 信息鉴定的四种类型:定性、定量、主观、客观 【注意:定性不一定是主观,定量不一定是客观】 影响信度的因素:
1、调查所用的工具(问卷设计) 2、鉴定者自身的因素
3、其他因素【环境因素、疏忽、差错】 工作分析质量鉴定的数学方法:
描述性统计方法【百分比、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关系分析、 重叠统计分析】
一元统计方法【组间差异统计、组内差异统计】
多元统计方法【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组间差异多因素 方法、典型相关关系】
工作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 基本概念:
员工恐惧:指由于员工害怕工作分析会对其已熟悉的工作要求带来变化 或者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而对工作分析小组成员及其调查采取不合 作甚至敌视的态度。
动态环境: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从而引发企业组织结构、工作构成、人员结构的不断变动。 员工恐惧的表现、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表现:1、员工对工作分析调查者怀有的冷淡、抵触情绪
2、员工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存在明显的出入与故意歪曲 原因:1、测量工作负荷与强度(现实原因) 2、减员降薪(根本原因)
3、一般人对风险的偏好:风险规避者 解决办法:1、事前做好充分的宣传
2、对员工要适当承诺、消除有关顾虑
3、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A、对员工进行培训B、对工作分析 小组成员的培训(调查方法多样化)】
4、领导者与实施者对外口径一致 5、让员工参与其中
6、工作分析活动结束后,应给员工一定的信息反馈【A、分 步调整、幅度不应过大B、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动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原因分析、解决办法 动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1、外部环境变化对工作分析实践的影响
2、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对工作分析实践的影响
3、员工能力和需求层次的提高对工作分析实践的影响 动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两种解决办法【1、年度工作分析、2、适时工作分析】 (二)两种办法的缺陷及改进意见 1)缺陷:
年度工作分析:时间固定性、过于全面性 适时工作分析:成本较高、未注意工作变化 2)意见:综合交叉 工作评价与应用 基本概念:
工作评价:又称为岗位评价、岗位评估,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的责任大小、解决问题、任职资格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相对价值的过程,是一种岗位价值的评价方法。 工作评价与工作分析的关系: 1、工作分析是工作评价的起点
2、工作评价是工作分析的重要目的和服务对象。
3、两者都是薪酬设计的重要环节。工作分析是中介,工作评价是核心。 工作评价的方法【分类、操作步骤、适用范围等】: 排列法
定义:排列法又叫序列法,由评价人员凭着自己的判断,根据岗位的 相对价值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
(二)分类:直接排序法、交替排序法、配对比较排序法 (三)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职位资料→选择评价人员→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职位分级→ 形成职位序列
(四)优缺点
优:简便易行,能够节约企业进行职位评价的成本
缺:如果工作职位的数目增多,则每两种工作职位的比较次数将呈指 数形式上升。误差较大。这种方法特别依赖测评人员的判断。 适用范围:生产单一、岗位较少的中小企业 分类法
(一)定义:将各种岗位按照最具代表性的性质设定一个分类标准,把具有 相同特征的岗位归为同一个类别,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再按 职务说明书将同类别岗位其他特征差异分为不同的级别。 (二)操作步骤:
确定合适的职位定级数量→明确各层次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资 格要求→对职位进行等级分类 (三)优缺点
优:1、更多地是从职位等级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单独的职位 方面考虑问题。这使得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就相对容易一些。 2、可以将各种工作纳入到一个体系内。 缺:1、编写职位等级说明比较困难。
2、对许多职位确定等级比较困难,难以充分说明职位评价和等 级确定的合理性。
适用范围:组织中存在大量类似的工作时,这种工作评价尤其有用。 适用于大规模企业。 评分法(例:HAY法)
定义:也称点数法。首先是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 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 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 个岗位的总点数。 (二)操作步骤:
选取职位评价指标或因素→对每一要素的程度或水平加以界定→ 确定不同要素的相对价值/权重→确定每一要素的不同等级或者水平 点值→运用这些要素分析和描述每一职位→将所有的被评价职位根据 点数高低排序,划分点值范围,建立职位等级结构 (三)优缺点
优:1、操作方便:
2、数据保存好:可以根据组织的变化和调整做进一步的动态分析。 3、客观量化:明确的指标分配值,可用于各种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 缺:1、成本高
2、评价因素没有统一原则 3、结果综合存在一定问题 4、不太容易及时修改指标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规模的企业中的管理类工作 因素比较法 (一)优缺点 优:1、通用性强
2、比较客观
3、直接量化(最突出的优点),是直接把等级转化为货币价值 缺:1、可信度没有保证。只能依赖委员会的评判。 2、货币转换优势缺乏统一性 3、结果脱离实际
适用范围:适用于劳动力市场情况相对稳定的情况,企业的规模比较大的情况 其它方法【多元回归法、市场定位法、海氏评价法☆】 (一)海氏分析法的要素
1)智能水平:指的是要使工作绩效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岗位任职者 所必需的专门业务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运作技能的总 和。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是技术性的、专业性的, 也 可能是行政管理性的。
2)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考察与发现问题, 分清并找出问题的主次 轻重, 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性地拟定出若干备 选对策, 在权衡与评价这些对策各自利弊的基础上做 出决策, 然后据此付诸实施的能力。
3)岗位所承担责任的大小:指岗位任职者的行动对工作最终后果可 能造成的影响。这里的责任不仅仅指要对自己行动的 后果负责,同时还强调一种对自己整个过程中的行动 都要复杂。 (二)计算:
职务评价得分= A ×(1 + B) + C【即:不考虑权重所的出的分数】 注意: 1、查知识技能水平(KH)表得分A
2、查解决问题的能力(PS)表百分数B 3、查承担的职务责任(AC)表得分C 考虑权重之后的计算公式:A(1+B)+C (三)分类: 根据各岗位的“形状构成”,以确定该因素的权重,进而据此计算出各岗位相对价值的总分。智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KH+PS)以及职务责任(AC) 企业中的岗位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上山”型。责任比知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如公司总裁、销售经理、生产经理等。(40%+60%)
②“平路”型。知能和解决问题能力与责任并重,平分秋色。(50%+50%)如会计、人事等职能干部。
③“下山”型。责任不及职能与解决问题能力重要。如科研开发、市场分析干部等。(70%+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第四版目录及复习要点(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