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个体的心理状态而言,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人性,对自己有力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而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或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等,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自卑怯懦,孤独自闭,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心理专家特别是教师研究人格发展上的这些课题非常迫切。那么,面对中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应如何干预并解决呢?以下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典型个案
我班上学生小李(化名)是一名中层生,为人正直,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中等,是那种既不让人担心也不让人看好的学生。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发现他对老师和同学是一种莫不在乎的态度,对老师是一种疏离的感觉,对同学也是这样一种若即若离,无关痛痒的样子。对班上的事情他总是被动的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主动去做。我找他谈心,他虽不顶嘴,也配合回答我问的问题,但还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样子,而且他的回答我总觉得有所保留,谈了很久,却总让人感觉
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得不到满足的回应。虽然这学生表面上看是很好,没什么问题,但我觉得这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对师长、同学冷淡漠然,对什么事都一副兴趣乏味,不想主动去做事,感觉自己不重要,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也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 现象分析
对于小李同学的表现,很多人都会觉得没什么,因为他既不会在课堂上捣蛋,也不会在成绩上拖班里的后腿,他这种中层生是最让人放心的。但我觉得就是因为他是中层生这种身份,既入不了老师的法眼也不是同学仰慕或厌弃的对象,他就会在这种被遗忘的角落里变得毫无志气,没有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而变得惘然,变得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为了验证我这一想法,我先后找过他几次,但他一贯的态度让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结果,也让我找不出有任何地方的缺漏。最后,我不得不转战于平常与他较走得来的两个同学,开始,那两个同学也像小李那样避重就轻地回答我,但在我与他们进行了多次的交涉后,他们终于告诉了我实情。原来,小李因为从小学到初中一直以来都是中层生。虽然课堂上遵守纪律,上课也认真,课后也按时完成作业,在老师眼中是乖乖学生一个,但学习成绩不是拔尖,又因他也不会像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那样被老师特意“关照”,就连上课提问也不会叫到他。每次看到老师赞扬那些尖子生或是在课后找那些“后进生”谈话,小李都会觉得那些是老师重视的对象,是老师对他们的关照。而他这种
“安全生”却是不重要的,是被忽视的或者就是其他人的一种衬托而已。久而久之,小李就认为自己是班上一种可有可无的人,没有人会在意他的存在。所以他就变成了现在这种样子,对老师、同学保持着疏远,对任何人都不愿敞开心扉。他们还告诉了我一个惊人的消息:小李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一次他特意和另外几个“捣蛋王”一起在校园的围墙上涂鸦,被值班老师抓到了。在训导室里,班主任看了他一眼就对训导主任说让他回去了。因为班主任认为他一直都遵守纪律,不会做这些事的,肯定是他们几个“捣蛋王”出的主意,所以就特别“原谅”他,所以一句话也没跟他说就让他回去了。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小李就更加认定老师没有看到他,直接忽略了他。他这样做就是想让老师注意到他,让老师感到他的存在,哪怕是像那几个“捣蛋王”一样被训,被罚也好。但老师却是一句话也没给他,直接越过他对他视而不见。这让他很痛心,也很失落,是的,是失落,最后他对老师绝望了。他这件事对我震撼很大。由此,我认识达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老师对“中层生”的“放心”或是“过于放心”对学生来说,有时并不是一桩好事。
那么,老师对“中层生”那样“放心”,那他们的家长呢?是否他们也一样,像老师那样对自己的孩子“放心”呢?带着困惑,我找到了小李的父母,与他们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小李的父母都是工厂工人,父亲是工厂的运货司机,经常要去跑长途运输,有时一个星期或半个月都不在家。母亲是生产线上的员工,也要经常加班加点,下班回家后也有一大堆家务要做。所以根本没时间去理小李,且又因为小
李在学校没什么违纪的情况,在家也比较少说话。所以他们也没怎么在意,对小李也是持放心的态度。不过,他父母告诉我一个重要消息,那就是小李对奥数有兴趣,小学六年级时就得过市比赛一等奖,且现在他仍然坚持做奥数的题目。但因为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艺术性较强,所以要么你就是学习尖子,要么你就是艺术尖子,否则很难被老师注意到。所以就算他奥数学的不错,但主课没学好一样会被埋没、被忽视。
到此,我完全印证了我的猜想:小李因为一直处在“中层生”这个位置,老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也不会与他走的好近,他自己感觉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或否定,弄不清楚他自身价值在哪,但又因一直以来的遵纪守法使他不敢像后进生那样公然与老师对抗,破坏课堂秩序。所以就形成了现在这种以消极和漠然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他这种情况虽说不会危及到班级体,但是他的心理和心态一天不摆正过来,对老师、同学冷漠的情绪就会越来越明显,他看不到自身的价值也就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甚至会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等不好现象。最后本来是有所作为的人也会变得碌碌无为,平庸一生。所以必须要让他知道自身价值,知道他在老师、同学眼中的自己,从而放开胸怀,悦纳他自己,悦纳他人,走向社会。 矫正措施
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也称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等方面进行辅
导。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成长、促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体验性学习为主。
结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干预的方法,我认为应对小李同学采取以下矫正措施。
老师真诚对待,让其放开自我
针对小李同学出现的认为自己是被大家忽视的、是可有可无的角色问题,应该首先从老师和他身上找突破口。所以,我又多次找他谈话,开始,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轻轻带过我的问题,对所聊的话题还是一副漠然的样子,但是几个回合后,我渐渐发现当我说到他喜欢的奥数时,他就会变得雀跃和兴奋起来,连话也多起来了。所以我每次都有意地把话题引到奥数上去,渐渐地他对我放下了心里的芥蒂,那笑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敷衍了事,而是发自内心的笑。除了找他谈话,我还注重在课堂上对他做出一些引导,鼓励他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看法,大胆提出一些问题。当然,毕竟小李已是初二的学生了,不再是对老师的话唯从是听的小学生了,所以一味的鼓励对他是行不通的。所以有几次我在课堂上看到他和别的同学说悄悄话的时候,我会投去警告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结合个案浅谈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