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2018新版教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教师活动 图片导入 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 设问: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环节 课 程 导 入 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描述人类进化的过程。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 学生通过学习及讨论,认识元谋人已经会使用工具。 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并观察图片,发现两种人类在牙齿上的区别,并逐步认识北京人相比元谋人的变化。 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人的存活时间、脑容量特点。 锻炼学生的图片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惯出分析能力及知识概括总结能力。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以“化石”为主线,突出教学重点新 课 教 学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2.多媒体资料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设问: (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 (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 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 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 设问:牙齿告诉了我们什么秘密? 资料:伴随元谋人牙齿的出现,还有一些石制品,属于旧石器,其形状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在统一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和烧焦的骨头及动物化石。 设问:这些石制品是做什么用的? 4.头盖骨的分量——关注“北京人” 资料: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3枚人类牙齿化石,将其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人” 图片资料:元谋人北京人牙齿化石对比 设问:北京人的牙齿化石和元谋人的牙齿化石相比有何特点,说明什么? 资料:1929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伺候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再次震惊国内外。 探究活动: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探究内容 体貌特征 食物,如何食用 社会组织形式 使用工具 工具的制造方法 如何使用工具获取食物 (2)寻找丢失头盖骨的意义。 探究结果 主要依据 结论 并让薛恒认识化石在考古发掘中的重要作用。 从更细致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北京人的具体特点,突出本科学习的重点及难点,课堂上打破常规,让学生自发的讨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表格。 课堂作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人类,当我 小结 们在思考自我,思考社会,世界与未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优胜劣汰”的法则,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而北京人则向我们还原了人类最真实、最残酷的生存环境,在与自然界的不断斗争过程中,不断磨合,一步步走向颈部,走向文明。 教学 反思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 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氏族名称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2018新版教材)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2018新版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75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