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玉米螟在玉米不同生育期为害状有何不同? 26. 答:①心叶期:
初孵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呈现不规则的、半透明的薄膜窗孔、孔洞或排孔。 ②雄穗期:
幼虫集中在幼嫩穗苞内为害未抽出的玉米雄穗或钻蛀穗颈, 造成折穗。 ③雌穗期:
幼虫集中在花丝内为害;蛀茎杆和咬食叶片 27. 概述玉米螟幼虫的习性?
答: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附近,约1h后开始分散;
幼虫共5龄,有趋糖、趋湿和负趋光性,喜群集在心叶内为害,4龄后蛀入雄穗柄和茎杆内为害;
幼虫老熟后,多在其为害处化蛹。 28.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答:①农业防治:
处理越冬寄主;冬春及时处理玉米等越冬寄主秸杆,消灭越冬虫源;搞好作物布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科学布局各种作物,在一个地区玉米螟主要寄主作物尽可能连片种植,播期一致;选种抗螟品种;种植诱集作物,进行集中防治;
种蕉栽藕,蕉藕对玉米螟产卵有较强引诱力,而幼虫孵化后又很难成活;
合理种植早玉米和甜玉米;利用雌蛾产卵的选择性,有计划种植一些早播玉米、甜玉米,然后集中消灭。 ②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频振灯、黑光灯;
性引诱剂:用20ug的亚洲玉米螟性引诱剂制作水盆诱捕器,15个/亩。 ③生物防治:以蜂治螟,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 以菌治螟 :白僵菌、Bt ④药剂防治: A、心叶期施药:
防治指标:春玉米心叶期花叶率达10%,夏玉米心叶末期花叶率达10%; 药剂:1%辛硫磷颗粒剂、3%广灭丹颗粒剂、5%对硫磷颗粒剂等;
方法:用颗粒剂丢心叶,每亩用颗粒剂15 ~ 30Kg,丢施在心叶丛4 ~ 5片叶的叶鞘处最好,无露水时施药。 B、穗期施药:
防治指标:玉米穗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幼虫50头
药剂:50%敌敌畏乳剂,1%辛硫磷颗粒剂 方法:
滴注法:50%敌敌畏乳剂600 ~ 800倍液,用注射器将数滴药液注入花丝基部的穗顶上 撒施:1%辛硫磷颗粒剂撒施雌穗着生节叶腋及穗顶花丝上
七、论述题
1. 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二化螟的为害症状有何不同?如何综合防治二化螟?
答:枯心苗、枯鞘、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
农业防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结合冬春积肥清除田内稻桩,铲除田边杂草;次春及早翻耕灌水灭蛹;选择无螟害或较轻的晚稻田作冬作田和绿肥留种田;设置诱杀田
物理防治:黑光灯诱蛾
生物防治:性引诱剂(二化螟)
化学防治:防治枯心苗:采用喷雾,撒毒土,稻田保持7cm水层;防治白穗:喷雾,或泼浇。
2. 论述三化螟虫情调查和预测的两查两定,及其防治措施?
答: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查苗情虫情,定防治对象田:长势旺,叶色嫩绿稻田,100-200块卵/亩;查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孵化盛期用药;对二化螟可查枯鞘率定防治对象田; 防白穗的两查两定:
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孵化盛期内大肚株超过10%,抽穗不足80%的田块要防治;查破口露穗情况,定防治日期:凡破口己超过50%,而抽穗不足80%,及盛孵末期破口不足50%而大肚己超过10%田块,应立即施药。
农业防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结合冬春积肥清除田内稻桩,铲除田边杂草;次春及早翻耕灌水灭蛹;选择无螟害或较轻的晚稻田作冬作田和绿肥留种田;设置诱杀田
物理防治:黑光灯诱蛾
生物防治:性引诱剂(二化螟)
化学防治:防治枯心苗:采用喷雾,撒毒土,稻田保持7cm水层;防治白穗:喷雾,或泼浇。
3. 试述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在田间的发生时间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答:(1)褐飞虱在本地不能越冬,7月从南岭稻区迁入长江流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江以南早稻成熟,褐飞虱北迁,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从北向南回迁;褐飞虱喜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20—30℃时,生长发育良好,尤其以26~28℃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尤以高温干旱影响更大,故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则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2)白背飞虱在本地不能越冬,均是入夏后随东南暖湿气流迁飞到本地。 白背飞虱分布较褐飞虱广,广布于国内各稻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受害尤重,主要危害早稻、
中稻和一季晚稻。自背飞虱发生与褐飞虱一样,是一种长距离季节性迁飞的害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不能越冬,初始虫源均系异地迁飞而来。迁飞与东亚季风关系密切。春季随两南或偏南气流从中南半岛迁入我国,夏季同样随西南或偏南气流向北延伸,间歇出现的东西气流使该虫从东部地区迁入我国西部地区;秋季东北或东南气流又使该虫自北往南、自东往西回迁。
(3)灰飞虱在本地能越冬,在田间发生最早。以3—4龄若虫在麦田、田埂、沟边、荒地上的杂草根际、落叶下及土缝内越冬。灰飞虱耐寒怕热,最适宜的温度为23—25℃.温度超过30℃,成虫寿命短,4-5龄若虫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当气温高于5℃时。越冬若虫能爬到寄主上取食.早春平均气温10℃左右时开始羽化为成虫,12℃左右达羽化高峰。越冬若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迁向迟播嫩绿的麦田产卵繁殖;1代若虫5月中旬至6月上旬大量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迁入秧田和早栽本田为害;2代成虫于月下旬至7月下旬羽化.迁入本田繁殖为害。田间发生主要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7月末至8月初,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第2个高峰出现于9月初,为4代若虫期,水稻处于抽穗和乳熟阶段,此代种群密度最大,为害最重。9月中旬后,由于温度下降。水稻处于蜡熟期,田间灰飞虱数量急剧下降。
4. 论述天牛的防治技术要点? 答: 农业防治
(1)避免将同类寄主树种栽植在一起。 (2)用抗性树种或品系隔离。 (3)避免营造人工纯林;
(4)栽植一定数量的天牛嗜食树种作为诱虫饵木; (4)定时清除树干上的萌生枝,减少对主干的危害; (5)冬季修剪虫枝枯枝,集中销毁。
保护、利用天敌
(1)招引益鸟:如招引大斑啄木鸟可控制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的危害。 (2)在天牛幼虫期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坚甲是控制星天牛属等的有效天敌。 人工物理防治
(1)利用有假死性的天牛可振落捕杀,也可锤击产卵刻槽灭卵或幼虫初孵期,刮除黄色流胶处树皮内卵或幼虫。
(2)在树干2m以下涂白或缠草绳,防止成虫在寄主上产卵。 (3)砍伐虫枝(树),集中销毁。
(4)对蛀道较规则及不深的天牛幼虫,可辅以钢丝钩杀。 药剂防治
(1)药剂喷涂枝干。在韧皮下危害尚未进入木质部的幼龄幼虫,可用50%杀螟松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等加入少量煤油、食盐或醋涂喷涂枝干。
(2)注孔、堵孔法。如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光肩星天牛等使用磷化铝片熏蒸,并用盐水泥堵最新排粪孔。或用注身器注入50%马拉硫磷乳油20~40倍液,或用药棉蘸2.5%溴氰菊酯乳油400倍液从新鲜排粪孔注入。
(3)天牛成虫期有补充营养的习性,在成虫大量出现时,可结合防治树木上其它害虫喷施农药进行毒杀。
5. 比较桑天牛、星天牛、苹枝天牛和桃红颈天牛在产卵部位、产卵刻槽、为害状和粪渣
的区别 答: 虫名 产卵部位 桑天牛 直径10~30mm一年生枝条 星天牛 树干离地面5cm范围内 苹枝天牛 桃红颈天牛 树干离地面30cm当年新生梢皮层左右或主枝树皮内 裂缝处 近倒“T字形”,但横沟为无刻槽 深弧形 为害树干及主为害小树枝。自枝。虫道弯曲不上而下被蛀成空规则。树干基部筒,隔一段距离有红褐色虫粪及有一排粪孔。 碎屑。 产卵刻槽 近“T”或 近“U”字形 “人”字形 为害树枝干。自上而下蛀成单直的蛀道,每隔一定距离向外咬一排粪孔。 干燥季节时呈打火石状;雨水多的季节,湿颗粒状,全向外排出。 树的主干基部及主根。蛀道盘旋迂回,木梢状虫粪部分排出积聚于树干基部。 为害状 粪渣 粗木屑状虫粪。 呈细烟丝状,全 粗颗粒状状,部部分外排。 外排。 分外排。
6. 为什么菜蚜、菜粉蝶和菜蛾在春、秋两季发生重,夏季发生轻?
答:A、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发生全年呈“双峰”型,春秋多发,即春秋两季大量发生,夏季发生少。“双峰”型的形成,温度是一个重要因子。除温度影响外,夏季降雨量大,也对蚜虫发生不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蚜虫常因菌类寄生而死亡;大雨对蚜虫还有机械的冲刷作用,因此夏季蚜虫数量少。同时,春秋季是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季节,食料充足,所以春秋两季大量发生。
B、菜粉蝶喜温暖少雨的气候条件。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春秋两季气候适宜,十字花科蔬菜特别是甘蓝栽培多,食料丰富,因此其繁殖力强,形成了一年中发生为害的猖獗时期。菜粉蝶幼虫不耐高温,盛夏季节气温长高于32度,且雨水多,特别是暴雨,卵和初孵幼虫长因高温和雨水的机械冲刷作用而大量死亡,加上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少,食料贫乏及天敌的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而导致菜粉蝶夏季世代种群的衰落。
C、温度影响菜蛾成虫的寿命和产卵量,长江流域以南,夏季高温季节的日平均温度均高于30度,因此,成虫寿命短,产卵量少,卵的孵化率和初孵幼虫生存率低,加之蜜源植物少,故盛夏季节虫口密度小,为害轻。低龄幼虫对雨水十分敏感,特别时夏季节,常因暴雨冲刷而导致卵和初孵幼虫死亡。菜蛾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并偏嗜甘蓝型蔬菜。春秋季节温度适合菜蛾的生长发育,且此时食料丰富,故其危害严重。
7. 菜蚜的为害特点是什么?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进行综合防治? 答:
直接为害:
以成若蚜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为害;24小时,一头蚜虫吸汁液相当于体重的7.9倍。 症状:叶片退色、变黄、卷曲,影响包心、抽梢;
喜食嫩芽、嫩茎、花梗,使花梗畸形,影响结实,对留种地威胁大。 间接为害:
传播多种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病毒(CMV);
分泌蜜露honeydew,诱发煤污病。
B、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发生全年呈“双峰”型,春秋多发,即春秋两季大量发生,夏季发生少。“双峰”型的形成,温度是一个重要因子。除温度影响外,夏季降雨量大,也对蚜虫发生不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蚜虫常因菌类寄生而死亡;大雨对蚜虫还有机械的冲刷作用,因此夏季蚜虫数量少。同时,春秋季是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季节,食料充足,所以春秋两季大量发生。 C、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合理规划园田:十字花科菜地、留种地远离桃、李等果园;苗床远离菜地、苗种地。 选用抗性品种:白菜中的大青口、小青口,以及萝卜中的枇杷缨等。 间作套作:大蒜与油菜间作,可驱避菜蚜。
加强田园管理:及时清除残茬败叶;中耕打老叶、黄叶;拔除杂草。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科学用药;
释放天敌:食蚜瘿蚊和烟蚜茧蜂; 物理防治:
喷施蚜霉菌:蜡蚧轮枝菌 (商品名:Vertalec)
银灰膜避蚜:育苗田周围或定植前的田块,银灰色薄膜避蚜; 黄板诱蚜:大发生前,黄板10块/亩(15-30cm),距地面50cm左右,虫胶或机油7-10天换一次。 化学防治: 防治指标:
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蚜虫3-5头时防治;病毒流行区,每株有翅蚜1-2头时防治。
使用药剂:
喷雾:抗蚜威(氨基甲酸酯类)、 吡虫啉(氯化烟碱类)、溴氰菊酯(菊酯类)等; 温室内烟剂熏蒸:30%蚜虱净烟剂 、10%异丙威烟剂等。 8. 论述菜粉蝶(菜青虫)的为害与综合防治。
答:农业防治:在甘蓝田周围种植茴香、万寿菊等植物,或与薄荷、番茄间作套种,减少菜粉蝶在其上产卵;十字花科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枯叶,消灭隐藏的幼虫和蛹;结合田间栽培管理,人工捕捉幼虫、蛹。 生物防治:保护自然天敌(科学用药);
病原微生物:Bt, 白僵菌, 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等。 药剂防治
抑太保、灭幼脲、氯氰菊酯等。
9. 如何防治粉虱? 答:
防治策略
断:针对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性,在秋冬种植粉虱不喜欢的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环节切断其生活史。
清:冬春季进行清除残株、杂草和熏蒸成虫,培育无虫苗 寄:创造条件,应用寄生蜂控制其为害。
压:在果菜生长前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压低虫口基数。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
严格检查调拨的幼苗植株,防止其分布区域的继续扩大; 农业防治:
严格控制烟粉虱侵入保护栽培地 种植健全幼苗,全面控制其发生发展。
保护栽培地内外,作物收获后,要清除落叶残株,及时除草,以消灭虫源。 注意不要把带虫的植株带进保护栽培地。
注意搞好田间卫生,整枝整下的腋芽、叶子、残枝等一定要带出温室外,集中消毁。 生物防治:
释放草蛉和丽蚜小蜂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粉虱类体表有一层蜡质,抗药力强,多种药剂对卵几乎效,因此初见为害时立即防治。
常用药剂:爱福丁、扑虱灵、吡虫啉、锐劲特等,应轮换用药,防止抗性产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业昆虫学题库终极版本(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