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农业昆虫学题库终极版本(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靠自然控制作用;

TPM着重长远的防治效果,追求一劳永逸,IPM强调经济阈值并且允许害虫在经济允许受害水平下继续存在。

4. 简述害虫综合治理(IPM)的基本要点。

答:基础哲学是容忍哲学,共存哲学;a.在对待化学防治的态度上,主张节制用药,

只 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化学防治措施;b.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视作物自身的耐害补偿能力和生物防治;c.防治害虫只有在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于防治费用时才有必要采取防治措施,已达到成本低、收益高的目的;d.着重以生态学原则作为指导害虫防治的策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优良的农田生态系统。

5. 举例论述利用昆虫趋性诱杀害虫的方法

答: 趋性可分正趋性和负趋性,通常默认为正趋性。趋光性的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频振灯。黑光灯能诱集700多种昆虫,主要害虫有螟虫、棉铃虫等;趋化性的利用(性信息素或食物等引诱):如利用蝼蛄嗜好马粪的趋性,小地老虎、黏虫对糖酒醋的趋性;对颜色趋性:可用黄板,可诱集蚜虫、黄曲条跳甲和美洲斑潜蝇等农作物害虫。

6. 农业害虫的化学防治法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效果好,收效快,方法简便,易为群众接受;

缺点:无机杀虫剂会发生药害;产生残毒,污染环境;引起人畜中毒,杀伤天敌;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7. 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法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对人畜、农作物、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控制效果持久;一般费用较低。

缺点:杀虫作用较缓慢,滞后;杀虫范围较窄;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储存运输也受限制;大多不具有应急防虫能力。 8.

9. 简述稻纵卷叶螟幼虫不同阶段(龄期)的取食为害特点。

答:(1)初孵幼虫一般先爬入水稻心叶或附近的叶鞘内,也有钻入旧虫苞内啮食叶肉,形成针头大小的白色透明小点;(2)2龄开始在叶尖吐死纵卷成小虫苞,此时称为束叶期;(3)3龄后开始转苞为害;(4)4、5龄食量暴增,其食叶量占幼虫总食叶量的94%。取食特点:表面食叶肉→叶尖卷→整叶纵卷。 10. 简述褐飞虱的危害性。

答:(1)直接刺吸危害:以成、若虫群集于水稻丛基部,刺吸水稻茎叶组织汁液。虫量大受害重时引起稻株瘫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2)产卵为害:产卵时刺伤稻株茎叶组织,形成大量伤口,,促使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散失,同时破坏输导组织,加重对水稻的受害程度;

(3)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褐飞虱不仅是传播水稻病毒病——草状丛矮病和齿叶矮缩病的虫媒,也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侵染危害。取食时排泄的蜜露,因富含各种糖类、氨基酸类,覆盖在稻株上,极易招致烟煤病菌的滋生。 11. 二化螟幼虫的主要生活习性。

答:(1)蚁螟孵化后从心叶、叶鞘缝隙或叶鞘外蛀孔侵入,先群集于叶鞘内取食内壁组织,最终形成枯鞘;(2)2龄后幼虫开始蛀食稻茎,茎秆内多头群集,蛀孔近圆形,有少量虫粪,再形成枯心、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3)幼虫侵入率与水稻生育期关系不大。如食料不足,则分散转株为害。在天气干燥少水、稻株生长受阻时,幼虫转移频繁,危害加重。一生转株为害2~5次;(4)幼虫老熟后,在茎秆内或叶鞘内侧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稻草、夏熟作物的茎秆内化蛹。化蛹部位常随水位高低而升降。 12. 三化螟幼虫的主要生活习性。

答:(1)蚁螟侵入率与水稻生育期密切相关,蚁螟孵化后从叶鞘缝隙或叶鞘脉间蛀孔侵入。在分蘖期,叶鞘包裹疏松,蚁螟易侵入形成枯心;在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蚁螟易从剑叶鞘或合缝处钻入,先蛀食花蕊,穗抽出后,幼虫发育至2龄;(2)2龄后幼虫开始蛀食稻茎,茎秆内单头独居,蛀孔小而圆,无虫粪,再形成白穗、枯孕穗和虫伤株;(3)一生转株为害1~3次,其中以3龄幼虫转株较为普遍;(4)幼虫老熟后移至稻茎基部近水面处或土下1~2cm的稻茎中化蛹。

13. 二化螟的预测预报中,“两查两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答:①防枯鞘枯心的两查两定:

查卵块孵化速度,定防治适期:在发蛾高峰期,根据水稻品种、移栽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选有代表性的田块2~3块,每块采取多点平行取样法,查300~500丛,每隔2~3天查一次,连查3次,每次将查到有卵株连根拔起,移栽到田边或盆罐中,每天下午观察1次孵化情况,以确定孵化速度。在卵孵化高峰期开始调查。查枯鞘团,每块田查一定面积,计算每667m2为害团数。查枯鞘,采取多点平行取样法,每块查200穴,并查20丛株数,计算枯鞘率。药剂防治适期,掌握在卵孵化高峰后至枯心形成前。

查枯鞘团或枯鞘率,定防治对象田:当查到每公顷有枯鞘团900个以上,或1代早稻枯鞘率7%~8%,常规中稻5%~6%,杂交稻3%~5%,2代枯鞘率0.6%~1%时,列为防治对象田。

②防治虫伤株的两查两定:

查发蛾情况,预测卵块孵化速度,定防治适期:根据幼虫、蛹发育进度调查或等下发

蛾情况,推算卵块孵化速度。掌握在卵孵化高峰后5~7天用药。

查虫情与苗情配合概况,定防治对象田:凡螟卵孵化始盛期到水稻成熟不到半个月的早熟早稻,可不必防治,相隔15d以上始熟的中、迟熟的早稻,要挑治上1代虫口较高生长嫩绿的早稻,或用上述调查方法,调查中心凋萎虫伤株数量,在螟卵孵化始盛期,每公顷查到中心凋萎虫伤株750个点得田块,定为防治对象田。

14. 简述蚧类的防治方法。

答:1、杜绝虫源 加强检疫措施,苗木溴甲烷(36-40g/m3)熏蒸

2、农业防治 合理修剪(透光通气),剪除虫枝,局部发生时用刷子稻草等刷除枝干上的蚧虫

3、生物防治 澳洲瓢虫、大红瓢虫

4、化学防治 用药适期:孵化盛期(第一代整齐,防效最好) .机油乳剂100-150倍液(但花蕾期和果实转色后慎用); 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 10%吡虫啉2500-5000倍液; 松脂合剂18~20倍液(冬季8-10倍) 15. 简述褐带长卷叶蛾幼虫的习性。 答:①幼虫孵化后向四方分散或吐丝下垂; ②第1代:主要为害果实

1龄:常躲在果与果之间或吐丝将果与枝叶粘连,然后藏在其中为害, 2、3龄后:蛀入果内为害

③第二代:主要为害嫩芽,嫩叶,一般不为害果实。 低龄:咬食叶片成缺刻、孔洞 3龄后:吐丝卷叶; ④有转苞为害习性;

⑤化蛹:在叶苞内或将邻近老叶缀连在一起,结茧化蛹。 16. 简述玉带凤蝶幼虫为害性与主要习性

答:(1)幼虫孵化后先食去卵壳,再取食嫩叶边缘,长大后可将嫩叶吃光,1头5龄幼虫1昼夜可吃去大叶5-6片。

(2)幼虫受惊后则伸出“Y”形臭腺;

(3)化蛹:幼虫老熟后,在叶背树枝等阴凉处,吐丝固定其尾部。再做一丝环绕腹部第2~3节之间,将身体携在蛹树上化蛹。

17. 简述柑橘潜叶甲与柑橘潜叶蛾幼虫危害症状的区别。

答:橘潜叶甲:只取食春梢嫩叶,不为害夏、秋梢叶片,受害嫩叶枯焦很快脱落。虫道不规则螺旋虫道较宽,虫道内排泄物组成较粗黑线。当年羽化的成虫取食使叶片出现众

多白色透明大斑,越冬成虫将嫩叶和嫩芽咬成孔口或缺刻。

柑橘潜叶蛾:主要为害夏梢和秋梢的嫩叶和嫩树皮,不危害春梢叶片。螺旋虫道较窄,虫道内略有白色光泽,受害严重时叶片扭曲、硬脆,但不很快脱落,少数冬季易脱落。

18. 棉铃虫成虫有哪些主要生活习性? 答:

成虫产卵习性

喜产卵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具趋表性 一般喜产于嫩尖、嫩叶

第二代产在顶尖和顶3嫩叶上的卵量约占全株总卵量的85% 第三代卵多产于蕾、 花、青铃的苞叶上 植株50cm以上的中上部卵量占总数的95%左右 成虫取食习性 成虫需补充营养

具有趋向蜜源植物吸食花蜜 成虫趋性 趋光性 趋化性 趋杨树枝把

19. 棉红铃虫不同世代产卵部位有何不同? 答:

第一代 卵产在棉株顶芽及附近几个果枝的嫩芽、嫩叶、幼蕾及嫩茎上、占总卵量的62.5%。

第二代 产在下部青铃上(萼片内最多)56%,果枝叶上占35%。 第三代 卵产在棉株中、上部青铃的萼片内,占94%。

20. 简述棉红铃虫幼虫的钻蛀习性。

答:第1代蛀食蕾、花,第2、3代蛀食青铃。为害花蕾多从顶部蛀入,侵入孔针尖大小,铃上的初孵幼虫可立即钻入铃内。幼虫在青铃上的侵入孔小而圆,被害铃留虫瘤和虫道 幼虫侵入的铃壳内壁形成1个不规则的突起,称为虫瘤;在铃壳内壁留下水青色或黄褐色潜痕,称为虫道。

21. 朱砂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何关系

答:(1)早春的低温、多雨及夏秋季的急风暴雨,均能明显抑制朱砂叶螨的生长、发育

和繁殖,使虫口密度迅速下降;

(2)高温、干热、干燥、通风差的环境均有利于其繁殖和为害;

(3)在长日照条件下能正常进行繁殖。在短日照低温条件下会诱发产生桔红色的滞育雌螨,不取食、不产卵,并且具有背光习性。

22. 小麦吸浆虫的产卵习性

答:产卵有选择性,成虫产卵选择性较强,只选未扬花的麦穗和小穗产卵,卵多产于护颖内,小穗间和小穗柄处。

23. 简述小麦吸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答:①与温湿度的关系

温度:早春气温回升早,发生就早,夏季高温干旱,越夏死亡率高;

湿度: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小麦扬花期前后雨水多, 湿度大, 吸浆虫发生严重。 品种:一般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紧密、颖壳厚、内外颖壳结合紧密及子房或籽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明显的抗虫性。 ②轮作与栽培措施:

小麦连作和小麦与玉米轮作麦田受害重,水旱轮作或两年三熟(小麦-大豆-棉花)地区受害轻;

麦收后耕播暴晒,幼虫死亡率高; 撒播麦田比条播麦田发生多。 ③土壤与地势:

壤土田发生比粘土和砂土重;

低地麦红吸浆虫发生比坡地多,阴坡 比阳坡多。 ④天敌:

已知天敌10多种;

优势种为宽腹姬小蜂、尖腹黑蜂,寄生率达75%。 24. 简述黏虫幼虫习性。

答:(1)食性杂,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2)1-2龄幼虫白天隐藏在作物心叶叶鞘中,晚间取食叶肉,形成麻布眼状小条斑。3龄后将叶缘咬成缺刻;

(3)时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 ; (4)6龄为暴食性能吃光叶片,咬断小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业昆虫学题库终极版本(3)在线全文阅读。

农业昆虫学题库终极版本(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74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