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有哪些?
(1)教育资源数字化。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资源、教学设 备都趋向于数字化。如电子教案、电子书刊等。
(2)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产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网络互动等。
(3)教育理念现代化。教师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 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 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等。
3、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教育信息化建设包含:1、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建 设。比如:校园网、教育网站、网络课堂网站、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以及一些校企合作网站和家校互动系统等。这些 都是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前者如课程资源、 网络课堂专题网页、多媒体软件包以及视频材料;用于教学和实验的素材、案例、试题 等。
3、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依赖大量的信息专业人才。
4、 电子政务通常可以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电子政物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 化;二是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三是政 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决策。即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政 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5、 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第一步:网站策划;
第二步:网站开发与发布; 第三步:网站宣传与推广。
6、 按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划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哪几类? 按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划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以下5类: B to B(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如阿里巴巴。 B to C(B2C):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当当、亚马逊。 C to C(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淘宝。 B to G(B2G):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 C to G(C2G):个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
7、 信息技术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信息技术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高投入性,这里包括资金的高投入性和智力的高投入。
(2)高渗透性,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及应用的普及性,使其广泛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
11
个领域。
(3)高带动性,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对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都有很强的带 动性。
(4)高倍增性,信息技术的高倍增性主要取决于信息产品生产过程的低消耗与高产出、 高附加值等特点。
(5)高创新性。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领域的几项重大突破——半导休、计算机、卫 星通讯、光导纤维等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这种高度创新性。
8、 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因是什么? 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因:
1.信息量的激增是信息产业兴起的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的动力
3.社会成员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促使信息产业的形成 4.产业结构的变革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拉动信息产业的形成 5.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9、 社团管理机制有什么特点?
社团管理机制有4个特点:一是各社团组织同企事业单位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面 向整个信息行业,可以起到政府部门难以起到的作用;二是各社团组织对本行业内部各 企事业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能够有效地协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起到助手的作用; 三是各社团组织存在的关键是开展社会服务,对政府部门有补充作用;四是各社团组织 通过所联系的专家、学者,广泛地开展多方面的咨询活动,成为政府的“智囊团”,为 政府部门做参谋。
10、 信息化能力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1、 信息化能力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1.信息经济核算法(1)马克卢普—波拉特方法(2)信息产业乘数效应分析法(3)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法;2.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进行评价。 (1)信息化综合指数法;(2)综合评分法;(3)多元分析法
12、 信息资源的概念。
人类在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累积起来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投资、信息系统等要素,皆可视为信息资源。
13、 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
原则: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需求导向;公平;市场和政府手段互补。 内容:(1)时间矢量配置。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
12
之分,从时段上有大小之分和连续与不连续之分。其经济意义是由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决定的。 (2)空间矢量配置。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信息资源内容本身的非同质性以及区域间经济活动水平的差异性所导致的区域间信息资源结构上的差异。(3)品种类型配置。信息资源系统规模的大小和服务能力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看其数量是否庞大,而应当以信息资源品种类型的多寡及其对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为判据。
14、 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有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有利于防止信息污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15、 信息资源的主要经济学特征有哪些? 信息资源的主要经济学特征: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2、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3、共享性 4、稀缺性 5、非同质性 6、时效性
五、论述题
1、 试论述信息产业的特征。 (一)信息产业是先导型产业
伴随着信息资源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战略产业以 及当代社会关乎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的先导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 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高技术群的核心带头技术;二是信息产业是促进 其他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三是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可以改进传统 技术,促使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 (二)信息产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生产、加工、存贮、传递、开发人类精神财富的产业,因此知识、技术和 智力的密集成为它的重要特征。作为一个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的技术核心, 既是产业本身的装备技术,又是服务和应用开社会各个领域原应用技术,处于尖端科学 技术的前沿,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信息产业发展迎来了 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三)信息产业是高投入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一个高研发投入的产业,这是由信息产业的知识智力密集性决定的。信息 产业前期的开发,后期的制造生产,都是一个耗资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
(四)信息产业是高风险型产业
发展信息产业需要高投入,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大,回报不确 定;技术更新慢或创新战略不当,有被淘汰风险;产业化投资大;信息技术产品的推广 和使用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五)信息产业高渗透性产业
13
信息产品的多样性、信息传播的普遍性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信息产业的 高渗透性。这种渗透性一方面表现在信息产业内部有关部门的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表现 在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 (六)信息产业是高回报型产业
信息产业的高回报承于:虽说作为高风险产业的信息产业,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风险 较大,但一旦成功,还来的回报也会相当丰厚;还因为信息技术具有高增值性、信息资 源非消耗性带来的低成本,使得信息产业的收益相对较高。 (七)信息产业是高创新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发展迅速、更新频繁的高创新产业,它的兴起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 紧密相连,因此信息产业的更新速度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信息产业的激烈 竞争也加快了信息技术创新的节奏。 (八)信息产业高就业型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许多产业的发展,创造许多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特别是 为信息产业中的软件行业和信息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计划。在经济发达国家的就业 结构中,信息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占有较大份额,可见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就业机会的提供 开辟了一条新的的途径。
(九)信息产业是复合综合型产业
信息产业可以进一步细分,而且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与其他行业 密切相连,因此,信息产业是比其他产业部门更要求配套以发挥整体效应的复合型、综 合型产业。
(十)信息产业是战略型产业
信息产业有无烟产业和高精尖产业之称,具有省资源、省能源、低污染、低消耗、无公 害的特点。它与传统产业相比,加大了知识、技术和智力等无形投入的比重,给社会各 方面的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小,发展信息产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 信息化能力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以下为答题要点:请自行扩展) 有利于规范信息化管理 优化配置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
为制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正确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 电子商务具有的特性分析。 (以下为答题要点:请自行扩展) 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性:
(1)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电子商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它的实施和发展 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其发展的支撑技术。
(2)虚拟化,这是区别传统商务的最大特征。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完成 传统商务模式中无法完成的交易。
(3)社会化,电子商务的重心是“商务”,“电子”只是其实现交易的手段而已。要完 成商务活动涉及到社会、企业、政府、个人等各个社会环节的问题,比如法律、税收等。
14
4、 是否选择以及如何选择政府干预手段,应顺序思考哪些问题? (以下为答题要点:请自行扩展)
(1)市场手段所引发的市场失灵究竟有何表现? (2)市场失灵是否影响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
(3)政府干预能不能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政府干预需要投入多大的成本? (5)政府干预会引发哪些政府失灵?
(6)政府失灵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有何影响?
(7)政府干预是否比不干预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努力更好?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能力建设题库(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