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经济决定财政\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 )
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 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5.经济改革以来(1978-1995年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表现为:( A.财政收入总额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总额减少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 C.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增长 D.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 6.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 )
)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 7.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看,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A.国有经济 四.判断题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下降是指财政收入总额的不断减少.
( )
B.集体经济 C.私营、个体经济
( ) D.外资经济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因此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 ) 3.通货膨胀使财政通过对GDP的再分配可得到更多的收入(即\通货膨胀\税),因而通货膨胀使财政实际收入增加,对财政收入是有利的.
( )
4.财政收入的规模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 ( ) 5.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规模减少是普遍规律 .
6.经济越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 ) ( )
7.物价上涨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 ( )
五.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规费收入 3.\通货膨胀税\六.简答题
1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试从分配制度及政策的变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方面,说明为什么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达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降趋势.
11
3.从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途径是什么?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起决定作用? 2.分析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第七章 税收原理
二.单选题 1.纳税主体为: A.纳税人
( )
D.征税对象
B.负税人
C.国家
2.税收客体是指: A.纳税人
( )
D.征税对象
B.负税人 C.国家
3.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A.纳税人
( ) D.税率 ( )
D.地方税
B.课税对象 C.税目
4.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中央税
5.能够体现税收\纵向公平\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 )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 )
6.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C.税率 D.税目
( )
7.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A.自来水
B.矿泉水
C.水果
D.北京烤鸭
( )
8.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 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 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9.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 )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 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 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0.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 ) A.挤出效应 B.收入效应 C.支出效应 D.替代效应 11.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 )
A.公平分配 B.最优税率 C.税负转嫁 D.经济波动 12.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 )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
12
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
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 四.判断题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
( 对) ( 对) (错
)
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2.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
3.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 4.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 7.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 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其税款也越容易转嫁.
1纳税人 2负税人 3课税对象 4税率 5直接税 6从价税 7税负转嫁 8税收归宿 9起征点 10免征额 13税收超额负担 14税收中性 六.简答题
1说明拉弗曲线的意义. 2税负转嫁的条件是什么?
3如何理解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4税收效率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税收中性?
第八章 税收制度
二.单项选择 1.税收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商品税的征税对象是:
( )
13
错) 错) 对)
(((
A.商品流转额
B.商品收益额
C.商品利润额
( ) D.C+M部分 ( )
D.商品增值额
3.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价值中的: A.C部分
B.C+V部分
C.V+M部分
4.最早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5.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
D.德国
( )
A.销售收入 B.营业收入 C.纯收入 6.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D.级差收入
( )
D.个人所得税
C.企业所得税
( )
7.农业税属于: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行为税
8.目前我国增值税的类型是: A.生产型
B.消费型
( )
D.积累型
C.收入型
9.税收负担最重的增值税是: A.生产型
B.消费型
( )
D.积累型
C.收入型
10.遗产税的首要功能是: ( )
A.防止贫富分化 B.防止不劳而获 C.增加财政收入 D.鼓励慈善捐助 四.判断题
1.税收活动是与人类活动同时产生的. 2.税收的主体是企业.
( ) ( )
3.生产型增值税刺激投资,而消费型增值税抑制投资.( ) 五.名词解释 1单一税制 2复合税制 3商品税 4所得税 5增值税 六.简答题
1、1994年税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2增值税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商品税与所得税各有什么特点?
4增值税的不同类型对经济活动有何不同影响?
14
第九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二.单选题
1.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 )
D.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 )
2.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 A.国债期限长而私债期限短
B.国债用于规模大的项目而私债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C.私债有明确的财产为担保,而国债无财产担保
D.国债是政府发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私债以盈利为目的 3.新中国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A.国库券
( )
B.经济建设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国债
( )
4.弥补财政赤字的最好方式是: A.增加税收
B.发行国债 C.动用财政结余 D.压缩财政支出
5.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称作: (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6.国债依存度反映的是: A.国债的负担能力 C.新增国债的限度
C.国债清偿能力 D.国债限额比
( )
B.国债的偿还能力 D.国债余额状态
7.国债发行作为国债运行的起点,其核心问题是: ( ) A.发行时间的选择 C.发行方式的选择
B.应债主体的选择 D.发行规模的选择
( )
8.在国债发行方式中,主要适用于中短期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9.偿还国债本金时,分期逐步偿还法的优点在于: A.偿还成本低
( )
B.操作简单 C.体现国家政策 D.分散还本压力
( )
10对国债认购者较为有利的付息方式是: A.到期一次支付利息
B.期限一半时支付一次,到期全部付清
C.每年支付一次利息 D.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11对财政最有利的国债发行价格是:
( )
A.溢价 B.折价 C.平价 D.市场交易的即期价格
12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影响国债利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 )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陈共《财政学》习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